2021-08-17

管中窥豹


“我叫方别,22岁,留学日本的我要踏上祖国的土地。两年前我还是个慷慨激昂的学生,在街上奔走疾呼“抗日救亡”。老师出钱供我读书,目的只有一个——洗去身上‘左’的痕迹,成为‘灰色人物’,打入日军高层”。

开篇的场景中,身着海派西服的方别钉在甲板上,若有所思地眺望着将要隐匿在海平面下的夕阳。

每每思及此话,那一张张熟悉的脸,未曾听闻的嗓音,尤其是开头那一首《Cutin Love》,一并涌向那条感性的神经通路。(我认为除了《百年孤独》的开篇外,这个开篇是最能引发我回忆的。)

一——潜伏

有任务在身的方别从到达上海的那一刻起,“潜伏”二字成了就成了他心中的最高原则,同时,“潜伏”二字也无数次突破了他的最低原则。方别就像他的代号“海蛇”一样,以“黑白”相间的马甲,骗过各种眼睛,靠近猎物,得以生存。

为了取得冈山的信任,方别亲手射杀了恩师薛星文;为了取得绝对安全的生活环境,方别亲手捅死了日本女孩,射杀同志陆梦茵;为了取得保密身份,家伙天真学妹;为了重获新任,亲手射杀“露水情人”张晓梦。

那些他曾想感谢,想保护,想交往的人,一一地应声倒在自己的枪口下。伺机而动,“格杀勿论”,为的只是一场完美的潜伏。

“海蛇”成功潜入日军高层。他获取的情报被不停地送往边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制定。

二——矛盾

人是能够自我证明的动物,而剧本恰恰利用最凶悍的“武器”摧毁自证机制。这份武器就是“生存与信仰、感情的对立”“光明正大与暗自潜伏”的对立。

关于这部剧本,最常见的疑问就是:“方别作为大功臣,为什么会落得所爱俱失,所依俱无的下场?”。这实质上就是陷入了作者设置的对立之中。这种纠结,这种“明治答案有违内心,却仍要果断选择”的感觉,一直困扰着方别和玩家。“纠结”就是剧本最大的魅力。

三——障目

关于矛盾,我有两个想法。

其一,剧本中的矛盾始终是剧本中的矛盾,无论他多么大,多么深刻,多么逼真,都不是现实。不要被虚构的矛盾给一叶障目。有些人在看到薛梅的结局之后,便开始大肆怀疑,骂这骂那,搞了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古今兴亡多少事,不过一抔土;春种秋收夏耕耘,一时成疯魔”。

其二,标准答案未必是正确的,不要被标准答案给一叶障目。刚看完剧本,会产生一中想法:“做事要狠心,舍得下手”。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方别一样的精彩人生。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会平凡的过完此生,留一份淡然给世间。方别的有些行为是不足为训的。我们普通人不必做出类似选择,不必把“果断地不要脸”当作“狠心”,把“做不要脸的事”当作“下手”。

我们离方别很远。

四——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如果我们只看到方别在对立之中挣扎,那么一定会认为方别(从表面上看)变“坏”了,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渣子”。正像陆梦茵挖苦方别时所说的:“你看看你,怎么让人相信你是个地下党?你完全就是个汉奸。”

可方别仍然是统一的。他在杀恩师之前也有过片刻的犹豫,他也并非情愿只做张晓梦的“露水情人”,他在暗杀前拉出小师妹,使她免受枪林弹雨。始终荡漾在心中对生的渴望和怜悯,像一道光标,指引着他走到最后。

五——窥豹

感谢作者用文字游戏带我们看到了前辈曲折生活中的一个侧面(不是全部)。

剧本中人物的生活,给长期处于书斋中的我们以极大的震撼。但无论玩多少游戏,那都不是生活!

我不希望管窥蠡测。希望生活能像温柔而粗粝的大地母亲,拥我入怀。


(今天是2021年8月15日,谨以此文纪念类似“海蛇”的前辈,致敬中国和世界人民进行的伟大抗日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