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是一种满足特定条件的完全二叉树,主要可分为下图所示的两种类型。
堆作为完全二叉树的一个特例,具有以下特性。
许多编程语言提供的是优先队列,这是一种抽象数据结构,定义为具有优先级排序的队列。实际上,堆通常用作实现优先队列,大顶堆相当于元素按从大到小顺序出队的优先队列。从使用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优先队列”和“堆”看作等价的数据结构。
堆的常用操作见下表 ,方法名需要根据编程语言来确定。
方法名 | 描述 | 时间复杂度 |
---|---|---|
push() | 元素入堆 | O(logn) |
pop() | 堆顶元素出堆 | O(logn) |
peek() | 访问堆顶元素(大 / 小顶堆分别为最大 / 小值) | O(1) |
size() | 获取堆的元素数量 | O(1) |
isEmpty() | 判断堆是否为空 | O(1) |
Python:
# 初始化小顶堆
min_heap, flag = [], 1
# 初始化大顶堆
max_heap, flag = [], -1
# Python 的 heapq 模块默认实现小顶堆
# 考虑将“元素取负”后再入堆,这样就可以将大小关系颠倒,从而实现大顶堆
# 在本示例中,flag = 1 时对应小顶堆,flag = -1 时对应大顶堆
# 元素入堆
heapq.heappush(max_heap, flag * 1)
heapq.heappush(max_heap, flag * 3)
heapq.heappush(max_heap, flag * 2)
heapq.heappush(max_heap, flag * 5)
heapq.heappush(max_heap, flag * 4)
# 获取堆顶元素
peek: int = flag * max_heap[0] # 5
# 堆顶元素出堆
# 出堆元素会形成一个从大到小的序列
val = flag * heapq.heappop(max_heap) # 5
val = flag * heapq.heappop(max_heap) # 4
val = flag * heapq.heappop(max_heap) # 3
val = flag * heapq.heappop(max_heap) # 2
val = flag * heapq.heappop(max_heap) # 1
# 获取堆大小
size: int = len(max_heap)
# 判断堆是否为空
is_empty: bool = not max_heap
# 输入列表并建堆
min_heap: list[int] = [1, 3, 2, 5, 4]
heapq.heapify(min_heap)
Go:
// Go 语言中可以通过实现 heap.Interface 来构建整数大顶堆
// 实现 heap.Interface 需要同时实现 sort.Interface
type intHeap []any
// Push heap.Interface 的方法,实现推入元素到堆
func (h *intHeap) Push(x any) {
// Push 和 Pop 使用 pointer receiver 作为参数
// 因为它们不仅会对切片的内容进行调整,还会修改切片的长度。
*h = append(*h, x.(int))
}
// Pop heap.Interface 的方法,实现弹出堆顶元素
func (h *intHeap) Pop() any {
// 待出堆元素存放在最后
last := (*h)[len(*h)-1]
*h = (*h)[:len(*h)-1]
return last
}
// Len sort.Interface 的方法
func (h *intHeap) Len() int {
return len(*h)
}
// Less sort.Interface 的方法
func (h *intHeap) Less(i, j int) bool {
// 如果实现小顶堆,则需要调整为小于号
return (*h)[i].(int) > (*h)[j].(int)
}
// Swap sort.Interface 的方法
func (h *intHeap) Swap(i, j int) {
(*h)[i], (*h)[j] = (*h)[j], (*h)[i]
}
// Top 获取堆顶元素
func (h *intHeap) Top() any {
return (*h)[0]
}
/* Driver Code */
func TestHeap(t *testing.T) {
/* 初始化堆 */
// 初始化大顶堆
maxHeap := &intHeap{}
heap.Init(maxHeap)
/* 元素入堆 */
// 调用 heap.Interface 的方法,来添加元素
heap.Push(maxHeap, 1)
heap.Push(maxHeap, 3)
heap.Push(maxHeap, 2)
heap.Push(maxHeap, 4)
heap.Push(maxHeap, 5)
/* 获取堆顶元素 */
top := maxHeap.Top()
fmt.Printf("堆顶元素为 %d\n", top)
/* 堆顶元素出堆 */
// 调用 heap.Interface 的方法,来移除元素
heap.Pop(maxHeap) // 5
heap.Pop(maxHeap) // 4
heap.Pop(maxHeap) // 3
heap.Pop(maxHeap) // 2
heap.Pop(maxHeap) // 1
/* 获取堆大小 */
size := len(*maxHeap)
fmt.Printf("堆元素数量为 %d\n", size)
/* 判断堆是否为空 */
isEmpty := len(*maxHeap) == 0
fmt.Printf("堆是否为空 %t\n", isEmpty)
}
下文实现的是大顶堆。若要将其转换为小顶堆,只需将所有大小逻辑判断取逆(例如,将 ≥ 替换为 ≤ )。
完全二叉树非常适合用数组来表示。由于堆正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将采用数组来存储堆。当使用数组表示二叉树时,元素代表节点值,索引代表节点在二叉树中的位置。节点指针通过索引映射公式来实现。
如下图所示,给定索引i ,其左子节点索引为 2i+1 ,右子节点索引为 2i+2 ,父节点索引为 (i−1)/2(向下取整)。当索引越界时,表示空节点或节点不存在。
将索引映射公式封装成函数,方便后续使用。
Python:
def left(self, i: int) -> int:
"""获取左子节点索引"""
return 2 * i + 1
def right(self, i: int) -> int:
"""获取右子节点索引"""
return 2 * i + 2
def parent(self, i: int) -> int:
"""获取父节点索引"""
return (i - 1) // 2 # 向下整除
Go:
/* 获取左子节点索引 */
func (h *maxHeap) left(i int) int {
return 2*i + 1
}
/* 获取右子节点索引 */
func (h *maxHeap) right(i int) int {
return 2*i + 2
}
/* 获取父节点索引 */
func (h *maxHeap) parent(i int) int {
// 向下整除
return (i - 1) / 2
}
堆顶元素即为二叉树的根节点,也就是列表的首个元素。
Python:
def peek(self) -> int:
"""访问堆顶元素"""
return self.max_heap[0]
Go:
/* 访问堆顶元素 */
func (h *maxHeap) peek() any {
return h.data[0]
}
给定元素 val
,首先将其添加到堆底。添加之后,由于 val 可*其他元素,堆的成立条件可能已被破坏。因此,需要修复从插入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上的各个节点,这个操作被称为堆化。考虑从入堆节点开始,从底至顶执行堆化。如下图所示,我们比较插入节点与其父节点的值,如果插入节点更大,则将它们交换。然后继续执行此操作,从底至顶修复堆中的各个节点,直至越过根节点或遇到无须交换的节点时结束。
设节点总数为n ,则树的高度为 n(logn) 。由此可知,堆化操作的循环轮数最多为 O(logn) ,元素入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
Python:
def push(self, val: int):
"""元素入堆"""
# 添加节点
self.max_heap.append(val)
# 从底至顶堆化
self.sift_up(self.size() - 1)
def sift_up(self, i: int):
"""从节点 i 开始,从底至顶堆化"""
while True:
# 获取节点 i 的父节点
p = self.parent(i)
# 当“越过根节点”或“节点无须修复”时,结束堆化
if p < 0 or self.max_heap[i] <= self.max_heap[p]:
break
# 交换两节点
self.swap(i, p)
# 循环向上堆化
i = p
Go:
/* 元素入堆 */
func (h *maxHeap) push(val any) {
// 添加节点
h.data = append(h.data, val)
// 从底至顶堆化
h.siftUp(len(h.data) - 1)
}
/* 从节点 i 开始,从底至顶堆化 */
func (h *maxHeap) siftUp(i int) {
for true {
// 获取节点 i 的父节点
p := h.parent(i)
// 当“越过根节点”或“节点无须修复”时,结束堆化
if p < 0 || h.data[i].(int) <= h.data[p].(int) {
break
}
// 交换两节点
h.swap(i, p)
// 循环向上堆化
i = p
}
}
堆顶元素是二叉树的根节点,即列表首元素。如果我们直接从列表中删除首元素,那么二叉树中所有节点的索引都会发生变化,这将使得后续使用堆化修复变得困难。为了尽量减少元素索引的变动,采用以下操作步骤:
如下图所示,“从顶至底堆化”的操作方向与“从底至顶堆化”相反,我们将根节点的值与其两个子节点的值进行比较,将最大的子节点与根节点交换。然后循环执行此操作,直到越过叶节点或遇到无须交换的节点时结束。
与元素入堆操作相似,堆顶元素出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logn) 。
Python:
def pop(self) -> int:
"""元素出堆"""
# 判空处理
if self.is_empty():
raise IndexError("堆为空")
# 交换根节点与最右叶节点(即交换首元素与尾元素)
self.swap(0, self.size() - 1)
# 删除节点
val = self.max_heap.pop()
# 从顶至底堆化
self.sift_down(0)
# 返回堆顶元素
return val
def sift_down(self, i: int):
"""从节点 i 开始,从顶至底堆化"""
while True:
# 判断节点 i, l, r 中值最大的节点,记为 ma
l, r, ma = self.left(i), self.right(i), i
if l < self.size() and self.max_heap[l] > self.max_heap[ma]:
ma = l
if r < self.size() and self.max_heap[r] > self.max_heap[ma]:
ma = r
# 若节点 i 最大或索引 l, r 越界,则无须继续堆化,跳出
if ma == i:
break
# 交换两节点
self.swap(i, ma)
# 循环向下堆化
i = ma
Go:
/* 元素出堆 */
func (h *maxHeap) pop() any {
// 判空处理
if h.isEmpty() {
fmt.Println("error")
return nil
}
// 交换根节点与最右叶节点(即交换首元素与尾元素)
h.swap(0, h.size()-1)
// 删除节点
val := h.data[len(h.data)-1]
h.data = h.data[:len(h.data)-1]
// 从顶至底堆化
h.siftDown(0)
// 返回堆顶元素
return val
}
/* 从节点 i 开始,从顶至底堆化 */
func (h *maxHeap) siftDown(i int) {
for true {
// 判断节点 i, l, r 中值最大的节点,记为 max
l, r, max := h.left(i), h.right(i), i
if l < h.size() && h.data[l].(int) > h.data[max].(int) {
max = l
}
if r < h.size() && h.data[r].(int) > h.data[max].(int) {
max = r
}
// 若节点 i 最大或索引 l, r 越界,则无须继续堆化,跳出
if max == i {
break
}
// 交换两节点
h.swap(i, max)
// 循环向下堆化
i = max
}
}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希望使用一个列表的所有元素来构建一个堆,这个过程被称为“建堆操作”。
我们首先创建一个空堆,然后遍历列表,依次对每个元素执行“入堆操作”,即先将元素添加至堆的尾部,再对该元素执行“从底至顶”堆化。
每当一个元素入堆,堆的长度就加一,因此堆是“自上而下”地构建的。
设元素数量为n,每个元素的入堆操作使用O(logn) 时间,因此该建堆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
实际上,可以实现一种更为高效的建堆方法,共分为两步。
在倒序遍历中,堆是“自下而上”地构建的,需要重点理解以下两点。
Python:
def __init__(self, nums: list[int]):
"""构造方法,根据输入列表建堆"""
# 将列表元素原封不动添加进堆
self.max_heap = nums
# 堆化除叶节点以外的其他所有节点
for i in range(self.parent(self.size() - 1), -1, -1):
self.sift_down(i)
Go:
/* 构造函数,根据切片建堆 */
func newMaxHeap(nums []any) *maxHeap {
// 将列表元素原封不动添加进堆
h := &maxHeap{data: nums}
for i := h.parent(len(h.data) - 1); i >= 0; i-- {
// 堆化除叶节点以外的其他所有节点
h.siftDown(i)
}
return h
}
经过某种复杂的推算表明,输入列表并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 ,非常高效。也就是说自下而上的构建效率高于自上而下的构建效率。
Question:
给定一个长度为n无序数组
nums
,请返回数组中前k大的元素。
对于该问题,介绍两种思路比较直接的解法,再介绍效率更高的堆解法。
可以进行下图所示的k轮遍历,分别在每轮中提取第 1、2、…、k 大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k)。此方法只适用于k≪n的情况,因为当k与n比较接近时,其时间复杂度趋向于 O(n^2) ,非常耗时。
Python:
def findKthLargest(nums, k):
result = []
for i in range(k):
max_num = max(nums)
result.append(max_num)
nums.remove(max_num)
return result
Go:
func findKthLargest(nums []int, k int) []int {
result := make([]int, k)
for i := 0; i < k; i++ {
max := nums[0]
index := 0
for i, num := range nums {
if num > max {
max = num
index = i
}
}
result[i] = max
nums = append(nums[:index], nums[index+1:]...)
}
return result
}
当 k=n 时,可以得到完整的有序序列,此时等价于“选择排序”算法。
我们可以先对数组 nums
进行排序,再返回最右边的k个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显然,该方法“超额”完成任务了,因为我们只需要找出最大的k个元素即可,而不需要排序其他元素。
Python:
def findKthLargest(nums, k):
nums.sort(reverse=True)
return nums[:k]
Go:
func findKthLargest(nums []int, k int) []int {
sort.Sort(sort.Reverse(sort.IntSlice(nums)))
return nums[:k]
}
//或者
func findKthLargest(nums []int, k int) []int {
sort.Slice(nums, func(i, j int) bool {
return nums[i] > nums[j]
})
return nums[:k]
}
我们可以基于堆更加高效地解决 Top-K 问题:
总共执行了n轮入堆和出堆,堆的最大长度为k,因此时间复杂度为 O(nlogk) 。该方法的效率很高,当 k 较小时,时间复杂度趋向 O(n) ;当 k 较大时,时间复杂度不会超过 O(nlogn) 。另外,该方法适用于动态数据流的使用场景。在不断加入数据时,可以持续维护堆内的元素,从而实现最大k个元素的动态更新。
Python:
def top_k_heap(nums: list[int], k: int) -> list[int]:
"""基于堆查找数组中最大的 k 个元素"""
heap = []
# 将数组的前 k 个元素入堆
for i in range(k):
heapq.heappush(heap, nums[i])
# 从第 k+1 个元素开始,保持堆的长度为 k
for i in range(k, len(nums)):
# 若当前元素大于堆顶元素,则将堆顶元素出堆、当前元素入堆
if nums[i] > heap[0]:
heapq.heappop(heap)
heapq.heappush(heap, nums[i])
return heap
Go:
/* 基于堆查找数组中最大的 k 个元素 */
func topKHeap(nums []int, k int) *minHeap {
h := &minHeap{}
heap.Init(h)
// 将数组的前 k 个元素入堆
for i := 0; i < k; i++ {
heap.Push(h, nums[i])
}
// 从第 k+1 个元素开始,保持堆的长度为 k
for i := k; i < len(nums); i++ {
// 若当前元素大于堆顶元素,则将堆顶元素出堆、当前元素入堆
if nums[i] > h.Top().(int) {
heap.Pop(h)
heap.Push(h, nums[i])
}
}
return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