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好的亲子关系优于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一个社会问题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不肯和孩子亲近,把孩子扔给老人或保姆,理由是要赚更多的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或者迷信某种冷酷的“育儿经",比如“挫折教育”、“孩子不能多抱”哭声免疫法”等育儿邪教,故意不和孩子亲近,任由幼小的孩子哭泣悲伤,其美名曰培养独立性。

父母不是孩子未来的决定者,我们只是一个支持者和援助者,只是一个帮助孩子成长和提供成长氛围的人。

管教失败,90%因为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

不知道各位家长的孩子是否有下面这些情况:

1.比如,如果家里面总是老人带的话,孩子一般是不会听父母话的。

2.再比如,一个经常出差不管孩子的爸爸,突然有一天发现孩子这个习惯不好,那个做法不对,当爸爸命令孩子你要怎样怎样做的时候,孩子会听吗?即使孩子“屈服”了,但心理一定不服,当爸爸不在的时候,孩子还是会照他所想的去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家人与孩子亲密关系的程度决定了孩子的听话程度

调查也发现,在管教孩子失败的案例中,90%都是源于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也就是说你想去管孩子,就一定要跟孩子有一个好的亲子关系。

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我们与孩子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通过与父母的联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他能够感受到一种稳定的安全感。然后,他才能够放心地感受自己内在生命需要建构的部分。

如果孩子跟父母能保持一个随时可以联结的状态,他就有勇气去体验那些对他来讲可能会有恐惧、焦虑和担心的事情。那份联结对他来讲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支持。

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教育的根,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层密码。

什么才是好的亲子关系呢?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更多的是靠引导教育孩子。只有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才会更有效。

母爱是亲子教育的基础

20世纪,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斯皮茨在《医院制度》一书里,记录了他在育婴堂观察到的现象:“那些仅仅获得食物给养的弃婴,由于没能获得养育者的触摸和情感互动,会变得异常安静、孤僻和忧郁,很多婴儿不到一周岁就死亡了,一部分婴儿虽然活了下来,但难以像正常孩子那样发育,甚至不能坐、立和交谈。”

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

“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它的核心是接触性关怀:拥抱、抚摸、亲昵。”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的层次上,要想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接触性关怀,让他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他的心智才会健康发展。

哈洛写道:“只有奶水,人类绝对活不久。”运动和玩耍,是母爱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

严重缺乏回应的婴儿,内心会产生两个激烈情绪:

第一,绝望——认为爱不存在。

第二,仇恨——想毁了整个世界。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运动——轻微的晃动,多与孩子互动。

玩耍——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很多父母总认为,孩子年纪还小,不懂事,没记忆。

殊不知,孩子在幼年时期,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触摸、运动和玩耍,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不合群、抗压能力差,自我价值认定低,社交能力比较弱,甚至会抑郁、自闭、自残和充满攻击性。

现在的父母都喜欢说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大部分父母并不知道,真正的起跑线其实在婴儿时期。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

不是给最多的钱

不是给最好的食物

而是给最多的陪伴。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

“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一个孩子如何被养育,他就如何度过这一生。

如何顺应人的发展规律,养出开朗、独立、自信的孩子?

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被束缚的孩子,一个毫无存在感的父亲——基本是中国家庭的常态。

有的妈妈认为,孩子上了学,自己就不用这么累了,很多东西老师可以教他。不是的,孩子的某方面功能必须在家庭中才能完成,否则,孩子步入到社会后,会产生社会化的功能不良

在亲子教育中,很多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实现从婴儿走向社会化的目标


四种亲子关系模式

父母在支持和要求这两个维度上的不同做法,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类型

1.沙子型亲子关系

孩子做成什么样都无所谓,孩子来求助的时候,父母该玩手机还是玩手机,该做家务还是做家务,对孩子往往不理会。

这类父母对孩子没有耐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不太喜欢孩子,跟孩子的关系很冷漠。这种既没有支持又没有要求的教育,是忽视型教育,这种亲子关系称为沙子型亲子关系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就像沙子,是松散的。父母对孩子没有求,孩子觉得做不做都行,努力不努力无所谓,缺乏对成就的追求,容易自暴自弃。父母对孩子也没有支持,孩子跟父母缺乏亲密的关系,人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

2.绳子型亲子关系

父母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自己觉得简单就认为对孩子来说也很简单,自己觉得重要就认为对孩子来说也重要。

这种只有要求没有支持的教育,是控制型教育,这种亲子关系称为绳子型亲子关系。

在这种亲子关系中,父母就像绳子一样,对孩子是一种束缚。如果孩子的个性很强,会不断反抗父母的控制,变得叛逆倔强;如果孩子个性很温和,会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变得唯唯诺诺。

3.罩子型亲子关系

父母担心孩子受挫折受委屈,替代孩子本应该完成的事情,一切以孩子开心为原则。对孩子只有支持没有要求,对孩子包办替代过多,这种只有支持没有要求的教育,是放任型教育,这种亲子关系称为罩子型亲子关系

父母就像一个大罩子,为孩子挡风遮雨。

罩子型亲子关系培养出的孩子有两个特征:

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没有同理心;

二是没有遵守规则的经验,抗挫折能力差,合作能力差

4.梯子型亲子关系

父母根据当时的场景和孩子的能力,来决定的参与程度,对孩子既有支持又有要求,这是明智型教育。

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支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情境和孩子的能力不断变化。孩子做得到就让他自己去做,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再出手。

这种支持就像给孩子梯子,梯子的高度需要匹配要拿的东西的高度。举个例子,拿一个2米高的东西,需要1米高的梯子,2米高的梯子就太高了;而拿一个3米高的东西,需要2米的梯子,1米高的梯子就够不着

这种亲子关系,称为梯子型亲子关系。

在这四种亲子关系中,梯子型亲子关系是最健康的,能发挥孩子的优势和父母的影响力,让孩子有掌控感和成就感。

研究证明,优秀的孩子是梯子型亲子关系培养出来的,这些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学业成绩更好,表现出更好的社会适应


培养孩子的优势,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弱势上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让孩子优秀只有一种办法——发掘并培养孩子的优势。

孩子的优势来源有两种:

1.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靠老天爷赏饭吃”

2.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刻意练习建立起来的,大多数人的优势属于这一种:基于兴趣,始于练习,终于成就,而成就又提升兴趣,不断循环。

那么父母要怎样发掘并培养孩子的优势呢

接纳孩子,父母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谨慎的孩子虽然在社交中慢热,但是做事细心;热情的孩子在社交中受欢迎,但有时候也会很莽撞。

观察孩子,欣赏孩子的特点,不仅能发现孩子的优势,还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接纳和喜爱的,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

有些孩子的优势很明显,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每个领域都不突出,看不出哪方面会有更好的潜力。这时,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多尝试、多体验,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父母也能更容易观察到孩子的优势。


怎样重建亲子关系?

1.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再亲密,那也是我和你的关系,不是我和他的关系。这里的“他”,是指父母想象中孩子的模样,并不是孩子真实存在的样子

既然孩子是一个个体,那么他必然如你一般拥有自己的世界,拥有自己的情感体

什么是尊重?

尊重代表着尊重孩子的边界,情感和选择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他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他的思想、感受、所有物都需要成人的尊重。

在他专注一件事情时,不去打扰他,便是一种尊重,叫唤他时,口气轻柔些,也是一种尊重;这些点点滴滴的尊重所带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孩子的一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是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有时候家长需要暂时抛开长辈的身份,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与孩子平等地相处。孩子犯错误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们需要先耐心地倾听孩子所想,而不是责骂为先。

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也才能够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2.关系是两个人之间的

亲子关系一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而不是我和一个工具之间发生的。把孩子当成人和把孩子当成工具,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承认孩子是一个个体,关系才会发生。

有的妈妈在孩子开始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焦虑,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呛着等等。实际上,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妈妈想跟孩子形成共生的状态。

3.用心地陪伴孩子,成为孩子最重要的人。

在孩子心里,再贵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都不及父母的陪伴;再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比不上爸爸妈妈的陪伴。

所谓陪伴孩子,也并不是说要我们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

比如设立“特别时光”,这个时间里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一起做游戏。

童年时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趁一切还来得及,停下来,慢一点,给孩子一点时间,用心地陪伴他。

4.用心地去体会孩子

孩子无论是哭也好闹也好罢,一定是事出有因。父母只有用心去体会,就会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打一个比方:如果你是养过宠物,你可能会通过狗狗的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小声音,知道这个狗要做什么。所以,当我们对孩子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说明你不知道他的内心是什么状态,他的需求你不知道。

5.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其实在你蹲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拉近了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身高差距,还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都会因为你的这个动作而变得平等。

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向你敞开心扉,才有可能愿意跟你去说出他的诉求。

当我们站着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其实对孩子来说会有一种压迫感,这种情况下即使孩子同意了你的要求或命令,恐怕也多数来源于胆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能很好地平复孩子的情绪,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6.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或语言与他交流

有一位老大妈找人给他教打游戏,对方就很诧异的问为啥学啊。老大妈说是自己孙子喜欢这个游戏,我学会后,就和他有了交流的话题。

这位大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么孩子喜欢什么呢

孩子喜欢亲子之间的互动、喜欢赞美和鼓励、喜欢夸张丰富的表情、喜欢童话故事、喜欢身体上的抚摸,等等。

在这里要和父母们说明的一点是,亲子之间互动时父母应注意高质量陪伴,不可三心二意,一会看一下手机,一会儿逗弄一下孩子,这对增进亲子关系并无意义。

当你选择夸奖孩子的时候也应注意夸奖孩子实质性的东西,例如,你可以说“宝贝,你的笑容真灿烂”,而不要说“宝贝,你真漂亮”。你可说:“你的积木造型很有创意”,而不要说“你真棒”。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父母夸张的表情,他们是天生的幽默家。孩子会因父母开心的表情和情绪而无比开心。

讲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与孩子“套近乎”的方法,你可以因故事而收复孩子的心,也可通过故事中渗透的哲理而慢慢影响孩子。


7.学会和孩子合作

什么是合作?

有些关系看似是合作关系,实则是雇佣关系或施舍关系。真正的合作是指,父母有父母的东西,孩子有孩子的东西,我们合作起来实现互惠共赢

跟孩子一起去完成一项任务是最好的形式

亲子运动会就是最好的合作形式,亲子运动会是指,父母陪着孩子在假期参加一些社团或者企业组织的一些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

8.父母恩爱,情绪稳定。

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有利于形成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而紧张的家庭情绪氛围则会导致儿童的不安全感,进而引起亲子关系的疏远和紧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一

儿童会以父母在婚姻中的交往行为作为榜样,把习得的行为带入到亲子交往或家庭之外的交往中,从而引发亲子冲突或同伴冲突。

儿童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与人交往的模式,表达爱和感受爱的能力,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成为充满爱与能量的人。

9.承认在照顾孩子时自己所获得的

有的妈妈很善于表达,会对孩子说:“宝贝啊,妈妈因为你,我好开心。因为有你,我觉得我的人生都圆满了。”这是妈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承认自己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

10.一起旅行

一段为期几天的旅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或风景区,过上几天惬意的生活。没有作业的烦恼,也没有工作的打扰。

美丽的环境和特别的生活经历,让亲子关系之间发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都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们追求安全感的本能被自动的唤醒,跟熟悉的人在一起便成了每个人不自觉的一种行动准则

在家里,孩子大可回屋关门,大人也可以自己沉浸在电视机、手机里,但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必要的交流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很多……有时候俩人的关系就是如此:越不说话越僵着,说起话来好多事儿就都不是事儿了——在外面,亲子沟通的机会多了,好多矫情的牛角尖也就不复存在了。

旅游少不了要走,要奔波,要看各处的风景,身体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动了起来,亲子双方积攒已久的不良情绪也有了缓和的可能。

情绪没了,看事的角度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而且通常都会是从更加积极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问题”

没有一个孩子在旅游的时候不是快乐的,而且爸妈一直陪伴在身旁,这等于什么?爸爸、妈妈、孩子在一起和快乐建立了新的连接,在快乐的氛围下,孩子也会变得更喜欢跟爸妈在一起!

11.家庭仪式感

“仪式感”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中我们容易建立和实施的几种“仪式感”如下: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家人聊一聊

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每到冬至都会包饺子,大家说说笑笑的一起动手擀面、和馅儿,孩子眼巴巴的在一旁流着口水等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出锅……这样一来,每当家人想到冬天,他们就会想起大家欢聚一堂包饺子的场面,也会对冬天的到来怀有更好的期盼。

孩子将来长大了,离开家了,还是会想起那一碗饺子的余温。也许将来他自己在异国他乡建立家庭后,也会将这一碗充满温情的饺子一代代传递下

传统节日时的家庭聚会:家庭成员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最典型的家庭“仪式感”,能让人产生“生活是稳定的”体验。

家庭成员定期出外旅行:外出旅行,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坐最豪华的邮轮,只要一家人有商有量,说说笑笑的聚在一起,共享美好时光就很棒了。

至于旅行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美食、美景、彻底放松、磨练意志力、锻炼身体、见识不同的文化……当家庭旅行也成为一种“仪式感”刻入成员们的脑海,他们至少会对于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期待。


六.如何跟孩子沟通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

表面上孩子表现的挺乖的,但其实孩子很可能,在学校有很多心事和困惑憋在心里。

长此以往的家庭交流模式很容易让孩子造成心理压抑,致使孩子在这个家的港湾里,也不能卸下全身防备,跟家长述说心事;在长时间不轻松的家庭环境里,孩子长时间压抑很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而这样子导致的问题,会在孩子青春期时一下子爆发出来,让人想改都来不及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和孩子聊天。

1.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也是最无用的

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往往目的性太强,最后变成了说教。

比如:

家长:“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

孩子:“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

家长:“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

孩子:……

家长:“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恩,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

家长:“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

孩子:……

看吧,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

有时候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并没有在沟通,总是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恩,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

如果家长一个劲儿的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2.探究式聊天

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

妈妈:“说。”(有点不耐烦)

孩子:“妈,我想买一双球鞋。”

妈妈:“买什么买?不是有那么多鞋呢吗。”

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不买,赶紧做作业去!”

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

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何苦呢?

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

妈妈:“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

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

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

孩子:“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

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

从对亲子之间矛盾冲突原因的分析中,从孩子对父母有什么希望与要求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1.先做朋友,再做父母:“渴望平等”是这一时期孩子的最强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

2.把强行的要求和规定变成讨论式、商议式的谈话:把强行的要求和规定变成讨论式、商议式的谈话

3.把爱和鼓励放在嘴边,不要埋藏在心里: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句鼓励的话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4.寻找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基础:沟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孩子关心什么?心理需求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都值得家长研究


七.关于亲子关系的理念

1.亲子关系中应严守10要诀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3沟通意义取决于对方回应

4孩子学习来自家长行为和情绪,而非指令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6有更好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8成长是学习过程

9帮孩子成长而非替孩子成长

10爱不可作为筹码。

2.改善亲子关系四句话:

1.最让孩子有安全感的话:“不管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和你在一起。我们永远爱你!”

2.最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的话:“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

3.最让孩子感到父母尊重的话:“也许你是对的。”

4.最让孩子增长信心的话:“我相信你行”

3.经营亲子关系的法宝:

1、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2、和孩子密切相处。

3、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4、体会孩子的感受。

5、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6、回答孩子的问话。

7、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不用“我命令你,警告你,等负面意义语。

8、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9、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4.亲子关系十三戒:

一戒过度保护;

二戒过分宠爱;

三戒拔苗助长;

四戒过分专制;

五戒脸孔严厉;

六戒忽略孩子优点;

七戒忽略孩子说话;

八戒嘲笑挑剔;

九戒无益的唠叨;

十戒对孩子乱发脾气;

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

十二戒以偏概全;

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

5.危害极大的5种亲子关系:

1.溺爱型,容易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不礼貌。

2.干涉型,孩子易缺乏主见难独立。

3.期待型,孩子易胆小畏缩少自信。

4.矛盾型,孩子易逆反焦虑,易强迫。

5.忽视型,孩子易消极冷漠爱自闭。

6.亲子教育5大核心:

1.家庭教育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2.童年教育远远大于成年教育;

3.亲子关系远远大于亲子教育;

4.夫妻关系远远大于亲子关系;

5.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7.父母不要轻易揭孩子的短】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批评不仅应该有益于家庭教育,也应该是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关键所在。

1.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2.批评要合理;

3.批评要与教育结合起来;

4.批评要批评在点子上;

5.批评孩子也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