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心忍性(P2021–191–8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德经·第七十四章》

      动心忍性,我的理解是要静心,要使自己处于一种坚韧状态,也就是心虽有所扰,但又不为所动。

      那为什么说是“动心忍性”呢?动心,就是外界的干扰,已经使心动了。“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就是说心的本体是不动的,心的本体便是性,性便是理。性原本不动,理也原本不动,不断的修养德性,即是复归心的本体。“不动心,不烦恼;一动心,烦恼则会随即而至”。所谓的烦恼是什么?烦恼就是外界的欲望,讲白了就是一个“贪”字。只要你的得到与你的期望有所偏差,你就会有烦恼。怎么办?抛开欲望,减少欲望。欲望包括什么?包括物质的奢求,面子的满足,以及某种对比后的失落。你只有一个办法来做到“忍性”,,就是坚守住内心的本质,本性,本体。坚守,坚韧都可以叫做“忍性”,性还是本体,就是内心的良知。所以,“动心忍性”,就是虽然心有所动,但依然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不为所动,不贪,不恋,不欲。只要没有过多的欲望,你就不会心生烦恼。

        举个简单的例子:朋友带着老母亲来看病,我得知信息,第一时间打电话表示安慰,虽然没到现场,但良知算是有了——当然,医院我是一定要去一趟的。我带了一些礼品过去,我没有给他钱——我的本意是想给他钱的。为什么没给?一是因为他不缺钱,二是因为我并不认为给钱是表达情意的更好的一种方式;三是我也更不想打肿脸冲胖子,给多给少不好拿捏分寸。如果我有余力,我当然会倾其所有。这就叫物来顺应,就叫“心之本体,原自不动”。

      当我想给他钱的那一刻,我就有烦恼了,这就叫“动心”;当我决定不再给钱的时候,我就又不再烦恼了,这就叫“忍性”。这就叫坚守内心的良知:不打肿脸冲胖子,无能力先爱己,有余力则爱人,要量力而行。钱和礼物都是情谊,没有贵贱之分,真正需要钱的时候,我们会不惜一切办法的。

      其实,动心忍性就是这样:心有所动,但性有所忍,坚守内心,坚守底线。

      动心忍性,归根结底,就是让自己回归内心的平静。

      动心忍性,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动心忍性,能让自己学会忍辱负重;动心忍性,能让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忍”为重,韧为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心忍性(P2021–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