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递归分析

思路

下图描述的是从问题引出到问题变异的思维过程:

C语言递归分析_第1张图片

概述

本文以数制转换为引,对递归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多角度分析递归过程及讨论递归特点和用法。

引子

一次在完成某个程序时,突然想要实现任意进制数相互转换,于是就琢磨,至少涉及以下参数:

  1. 源进制数:scr
  2. 目标进制:dest_d
    实现的大致思路:
    scr --> 数字分解 --> 按权求和 --> dest
    很明显这个过程是先正序分解,然后逆序求和,所以我就联想到了递归。

递归

1. 递归的含义

  1. 递归就是递归函数。递归函数是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函数。

举个例子:

程序1: btoa.c
 1         /*
 2         ** 接受一个整型值(无符号),把它转换为字符并打印它,前导零被删除。
 3         */
 4       #include <stdio.h>
 5     void binary_to_ascii( unsigned int value ) {
 6         unsigned int quotient;
 7         quotient = value / 10;
 8         if( quotient != 0)
 9             binary_tc_ascii( quotient );
10         putchar( value % 10 + '0' );
11     }


另外递归还有所谓“三个条件”,“两个阶段”。我就不说了。实际应用时一般都很自然的满足条件。

2. 递归过程分析

  • 中断角度

看例:
5人从左至右坐,右边人的年龄比相邻左边人大2岁,最左边的那个人10岁。问最右边人年龄。
    1. 程序2: age.c
    2.  1 #include <stdio.h>
       2 age(int n) {
       3     int c;
       4     if( n == 1 )
       5         c = 10;
       6     else
       7         c = age( n-1 ) + 2;
       8     return(c);
       9 }
      10 
      11 int main() {
      12     printf("%d\n\n",age( 5 ) );
      13     return 0;
      14 }

       

表达式:

递推和回推过程:

  这跟中断有什么联系呢?现在看来确实不很明显,不过最初我就是由它想到《微机原理》中的中断的:从age(5)开始执行,然后调用age(4),即来一个中断,此时先保护现场,然后一直递归直到n=1时,中断结束,然后层层返回,也就是不断恢复现场的过程。

  • 嵌套调用角度:
    嵌套调用关系图:
    C语言递归分析_第2张图片
    看懂了这个图,把上面的fun_a()和fun_b()全换成一样的fun(),就相当于是递归时的函数对自身的调用过程。
    另外好像这幅图更容易看出“中断过程”吧。

  • 堆栈角度

    如果中断和嵌套这两个角度都看明白的话,这个堆栈角度就是升华一下。

    还用程序1为例进行分析:
      程序1的函数有两个变量:参数value和局部变量quotient。下面的一些图显示了堆栈的状态,当前可以访问的变量位于栈顶。所有其他调用的变量饰以灰色阴影,表示它们不能被当前正在执行的函数访问。
      假定我们以4267这个值调用递归函数。当函数开始执行时,堆栈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C语言递归分析_第3张图片
      执行除法运算之后,堆栈的内容如下:
    C语言递归分析_第4张图片
      接着,if语句判断出 quotient 的值非零,所以对该函数执行递归调用。当这个函数第二次被调用之初,堆栈的内容如下:
    C语言递归分析_第5张图片
      堆栈上创建了一批新的变量,隐藏了前面的那批变量,除非当前这次递归调用返回,否则它们是不能被访问的。再次执行除法运算之后,堆栈的内容如下:
    C语言递归分析_第6张图片
      quotient的值现在为42,仍然非零,所以需要继续执行递归调用,并再创建一批变量。在执行完这次调用的除法运算之后,堆栈的内容如下:
    C语言递归分析_第7张图片
      此时,quotient的值还是非零,仍然需要执行递归调用。在执行除法运算之后,堆栈的内容如下:
    C语言递归分析_第8张图片
      不算递归调用语句本身,到目前为止所执行的语句只是除法运算以及对quotient的值进行测试。由于递归调用使这些语句重复执行,所以它的效果类似循环:当quotient的值非零时,把它的值作为初始值重新开始循环。但是,递归调用将会保存一些信息(这点与循环不同),也就是保存在堆栈中的变量值。这些信息很快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现在quotient的值变成了零,递归函数便不再调用自身,而是开始打印输出。然后函数返回,并开始销毁堆栈上的变量值。
      每次调用putchar得到变量value的最后一个数字,方法是对value进行模10余运算,其结果是一个0~9之间的整数。把它与字符常量'0'相加,其结果便是对应于这个数字的ASCII字符,然后把这个字符打印出来。
    C语言递归分析_第9张图片
      接着函数返回,它的变量从堆栈中销毁。接着,递归函数的前一次调用重新继续执行,它所使用的是自己的变量,它们现在位于堆栈的顶部。因为它的value值是42,所以调用putchar后打印出来的数字是2 。
    C语言递归分析_第10张图片
      接着递归函数的这次调用也返回,它的变量也被销毁,此时位于堆栈顶部的是递归函数再前一次调用的变量。递归调用从这个位置继续执行,这次打印的数字是6 。在这次调用返回之前,堆栈的内容如下:
    C语言递归分析_第11张图片
      现在我们已经展开了整个递归过程,并回到该函数最初的调用。这次调用打印出数字7,也就是它的value参数除10的余数。
    C语言递归分析_第12张图片
      然后,这个递归函数就彻底返回到其他函数调用它的地点。
      如果你把打印的字符一个接一个排在一起,出现在打印机或屏幕上,你将看到正确的值4267 。

  • 3. 递归的应用

      上面从不同角度对递归过程进行了分析。而际应用时并不要求你搞清楚每个递归的内部过程,重要的是用对。
      下面主要是不恰当应用递归的一些例子:
      许多教材中都把计算阶乘和菲波那契数列用来说明递归,然而前者中递归并没有提供任何优越之处,后者中递归的效率非常之低。
      看一下极端的菲波那契数求解:
      表达式:
      C语言递归分析_第13张图片
      这种递归形式的定义容易诱导人们使用递归形式来解决问题:

    程序3:fib_rec.c
    1 /*
    2 ** 用递归方法计算第n个菲波那契数列的值。
    3 */
    4 
    5 int fibonacci( int n ) {
    6     if( n <= 2 )
    7         return 1;
    8     return fibonacci( n - 1 ) + fibonacci( n - 2 );
    9 }

     

      这里有一个陷阱:它使用递归步骤计算fibonacci( n -1) fibonacci( n -2)。但是,在计算 fibonacci( n -1)时也将计算 fibonacci( n -2)。这个额外的代价有多大呢?  答案是:它的代价远远不止一个冗余计算:每个递归调用都会触发另外两个递归调用,面这两个调用的任何一个还并将触发两个递归调用,再接下去的调用也是如此。这样,冗余计算的数量增长得非常快。例如,在递归计算fibonacci(10)时,fibonacci(3)的值被计算了21次。但是在递归计算fibonacci(30)时,fibonacci(3)的值被计算了317811次,当然,这317811次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其中之一外,其余的纯属浪费。
    1.   想得更极端一些,假如你在程序中递归时不是两次而是3次,4次,更多次的调用自身,那我想可能会让程序崩溃吧。
    2.   现在让我们尝试用循环代替递归:
    3. 程序4:fib_iter.c
 1 int fibonacci( int n ) {
 2     int result;
 3     int previous_result;
 4     int next_older_result;
 5     result = previous_result = 1;
 6     while(n > 2 ) {
 7         n -= 1;
 8         next_older_result = previous_result;
 9         previous_result = result;
10         result = previous_result + next_older_result;
11     }
12     return result;
13 }

  1.   OK,说到这了,本文引子是数制转换,总得说点数制转换点题是吧。
 嗯,把题目都忘记了,回引子看一下吧。
程序5:convert.c
 1 #ifndef _CONERT_H
 2     #define _CONERT_H
 3     #include <stdio.h>
 4     #include <math.h>
 5 #endif
 6 
 7 /*
 8 **main()
 9 */
10 
11 int conert2any( int scr, int dest_d, int pow_base ) {
12 /*
13 ** 调用该函数时参数pow_base必须为0
14 */
15     int quotient, result;
16     int dest_d_base = 10;
17     quotient = scr / dest_d;
18     if( quotient != 0 )
19         result = ( scr % dest_d ) * pow( dest_d_base, pow_base) + conert2any( quotient, dest_d, ++pow_base );
20     else
21         result = ( scr % dest_d ) * pow( dest_d_base, pow_base);
22     return ( result );
23 }

 

OK,这个数制转换程序用递归实现,没什么问题,但受上例启发它也可以改为循环:

程序6:convert_loop.c
1 do {
2     result += (scr % dest_d ) * pow( dest_d_base, pow_base++ );
3 } while( scr /= dest_d != 0 )

 

  相比于递归,它更短小精悍,效率也高些。

  经过两个递归改为循环的例子,你应该发现这两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递归调用时最后执行的语句是return 。
  对于这种调用时最后执行的是return的递归,有一种专门的称呼:尾部递归。
  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尾部递归都可以改为相应的循环形式,而且更简洁高效。
  那什么时候才必须用递归呢?据我目前的经验和思考,只有程序1--逆序打印是必须的,其它好像没有必须用递归的。
好了,到这递归也告一段落了,来个小插曲,谈一下我写程序5时的一些感受:
  实现这个进制转换函数时,对递归的理解还不深,犯了现在看来可笑的错误:其中要用递归实现加权求和,我还曾苦思如何实现累加呢,每一次调用完后变量都销毁了,如何累加呢?苦思的结果是:利用静态变量保存累加的值。如果到此为止的话我也不会进一步学习递归。因为我想,虽然这样能实现,可是不完美,即便碧波函数调用完了,静态变量依然在占着空间,而且再次调用前还得先清零。C语言的递归不该是如此麻烦的,一定是我哪里想差了,于是我就反复看书上的例子,终于醒悟:直接用return返回不就可以实现累加了嘛。唉,当时脑子真是灌了浆糊了。


 

言归正传,全文结束,对递归总结一下:

  1. 递归即是函数对自身的嵌套调用。
  2. 一般情况下尾部递归是不必要的,用循环会更好。
  3. 用递归分析重复过程层次分明,所以最好用先用递归分析,然后转用循环去实现。

     


说明:

  1. 程序1,3,4 引自《C和指针》7.5
  2. 程序2 引自 本校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7.4
  3. “堆栈角度” 引自 《C和指针》7.5

     

date: 2014-12-10



 

 

 

你可能感兴趣的:(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