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节我们界定了合理库存深度概念的内涵,本章我们将来一一剖析合理库存深度的解决方案内涵的合理性。
对于经销商经营来说,库存深度是一个总量指标,即衡量经销商总体库存是否合理的指标,这个指标在经营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大部分经销商集团都根据此指标的高低来决定对于店端的资金管控策略。
在上文中,笔者已经举例阐述了在店端库存过高时集团利用此指标对店端进行管控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讨论在店端库存深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其为何也无效。
在库存深度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时,集团会降低对于店端资金使用的干涉程度,而此时此指标主要会在两个层面影响经销商的运营:
1.经销商的资源采购:
2.经销商的销售决策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库存深度概念给我们经营带来的误导的根源
一、库存深度是个总量指标
对于库存深度的公式,我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一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用当前某个时点的库存除以我们对于未来月销量的预测(这个预测一般结合了近期的历史销量和对市场的判断),即,我们当前的库存可以卖几个月。
为何笔者说库存深度是一个误导性的概念?
第一个原因就是库存深度概念的分子包含了一个错误的隐含假设:处于分子的所有持有库存都是同等有效的,即所有库存都卖得出去,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现实是,即使经销商持有库存深度达到其假设的合理深度,比如大部分经销商认为相对合理的1.0,其真实的情况也是:仅仅有少数品类能够达到或者接近标准库存深度,而大量的其他品类要么低于此库存,要么高于此库存!
以下笔者列举一个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此数据为真实数据,经销商为某主力中端品牌经销商,其月销量为412台,分析时点库存为420台,整体库存深度为1.0,符合大多数经销商定义的优质库存深度指标。但当深入到具体品类分析时,实际情况是:经销商持有库存总品类为189个(具体到最小配置),其中库存高于需求为——74个品类,总库存340台,品类占比39%,库存占比86%;库存低于需求——102个品类,总库存60台,品类占比54%,库存占比14%.
即使在总体库存深度合理的情况下,具体到每一个品类,我们发现,其供给与需求是极不平衡的,积压和缺货同时存在,即并非每一个品类的库存都是同等有效的(此处指能够支撑1个月销量),库存深度公式分子中隐含的假设是错误的。
即,只是从整体总量上对持有库存进行衡量不仅不能反映持有库存的真实情况,还会与很多品类库存的真实情况严重偏离,进而对我们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的误导性影响。
为何会如此?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库存深度是一个能够简化管理的内部指标,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其购买的是一台台具体配置的车辆,所以作为经销商内部库存衡量的总量指标对其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企业来说,真正创造价值的是客户,所以将对于客户价值的尊重内化于企业具体的经营实践中,是企业的应然之意。
而对于库存管理来说,只有管理到每一个具体品类的库存才是科学的,才能真实反映消费者的需求,才具有更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这就是合理库存深度公式对于经营误导性的第一个原因。
二、分母是个预测值
我们再来看库存深度概念的第二个组成要素:分母。
对于分母是个预测值的概念笔者估计很多读者不会完全赞同,因为大部分管理者都认为作为分母的月销量是计算出来的,是首先精确计算了历史销售再进行的调整,然而这并不改变分母作为预测的本质,仍然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预估和判断。
为什么分母是预测值会影响库存深度公式本身的作用?是因为基于的预测的解决方案的质量的直接影响要素是预测的准确性,然而,这种对于预测准确性的期望大部分都会落空,因为预测有三大定律:
1.预测是不准确的
2.短期预测比长期预测有效
3.聚合预测比离散预测有效
在经销商层面的月度销量预测基本上属于长期的离散预测,所以其准确的概率是极低的,即作为分母的预测不准确的概率是极高的,而且是因为预测方法本身的固有属性,与执行的态度和能力无关。
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我们前文在讨论库存公式的总量概念时得出的结论:库存深度作为一个总量概念是具有破坏性的,库存的衡量必须精确到每一个具体的配置,即用每一个具体配置的库存除以每一个具体配置的月销量预测,得出的结果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作为分母的销量预测也只有精确到每一个具体的预测才是有用的。
这里,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作为分母的销量预测需要具体到每一个配置,然而每一个主机厂的具体配置的数量是巨大的,也就是经销商需要预测的配置数量很多,然而,预测还受到不准确定律影响。
这才是经销商在库存管理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战,这个挑战对于经销商供应管理质量的影响甚至高过了主机厂对于供应干预带来的影响。
三、问题解决的方向
本章,我们讨论了导致合理库存深度解决方案不合理的两个根本性原因:
1.库存深度是个总量衡量概念,而具体库存的衡量只有到具体的配置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基于预测的库存深度衡量本身就不可能准确的。
所以,这个讨论为我们经销商的供应管理提供了两个问题的解决方向:
1.库存管理必须精确到每一个具体品类的颗粒度才有用;
2.在基于品类管理的基础上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克服预测固有属性让预测更为有效的方法。
在此,我们找到了改善经销商供应管理的两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