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起诉父母?因为生了我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我这种感受,随着自己的观影量越来越多,每次你接触到新电影,总是不敢直接去观看。或是因为一看海报或者名字就知道是好莱坞的工整商业片,或是因为怕是个烂片而浪费自己两个小时,亦或是因为自己的大块空余时间越来越少且不想把一部电影分开看。

    《何以为家》我前段时间在豆瓣上看到过,朋友圈也有朋友在讨论。最终,在女朋友的再三推荐下,我决定看看这部电影。

豆瓣上有将近三十万人给这部电影打出了9分的高分,在豆瓣这个口味很刁的地方能得到这样一个分数,影片质量那肯定是没得说。

图片发自App


废话就不说了,上菜!

    不知道为什么,影视媒体推荐《何以为家》,文案总写得苦大仇深、高深晦涩,一副让观众望而生畏的样子。实际上我认为这部电影老少皆宜,你大可放心的看或者推荐给你的父母看。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12岁黎巴嫩小男孩赞恩的辛酸故事,他出生于首都贝鲁特的贫民窟中,多年来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七口人一起挤在一个破旧的阁楼里。赞恩和弟弟妹妹们从未上过学,每天除了打零工和贩卖手工果汁外,还不时受到父母的辱骂和殴打。  由于父母是被政府下达驱逐令的非法居民,孩子们没有能证明自己存在合法性的出生证明或身份证件,这对糟糕的父母甚至也不清楚他们的确切出生日期。

    赞恩历经生活的磨难,最后却因为伤人入狱,绝望之下他把父母告上了法庭:他状告父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却没能够好好地抚养他,没能给他应有的教育、健康和爱。 赞恩在狱中,母亲告诉他,他又要“当哥哥”了,他这才不得不发出他愤怒的呐喊:


图片发自App


    我们当然可以把问题很浅薄的归结到父母身上,非常简单的说出父母皆祸害,或者穷人就不应该拥有孩子,生殖癌繁殖癖和地球请罪吧,之类的流行词汇总结。

    但是至少在这部影片里,父母不过是这一场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游戏里,站在孩子前面的倒数第二块。

  当父母本身无法成为顶住家庭的脊梁,那父母就会成为最后被压下来的那一块多米诺骨牌,重重的压在孩子的身上。

    然而他们并不是唯一的多米诺骨牌,战乱,动荡,穷困,宗教,愚昧,医疗与教育的缺失,当所有的有序都已经失去秩序,全部支撑社会状态的多米诺骨牌都已经倒下,穷人的疯狂繁衍,父母的无责任感,是否是这个电影最想要谴责的内容?

    你可以阻止蟑螂的繁衍,你可以指责老鼠的无序,你可以像看到蟑螂和老鼠一样对穷人们吐口水,但是你无法阻止铜的生锈,肉的腐烂,穷的诞生。

  当孩子作为这个社会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时候,当孩子直接面对全部的社会压力的时候,我们能够只指责父母么? 不是的,是我们在此情此景之下,能够指责的,只有父母而已。

    可能在导演的心里,是存在着这个社会能够走向更好的美好的一种愿景,她给了一个轻巧、开放的结局,或许是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赞恩”站出来,但同时也让作品对政府的影响力反而减弱了。

    导演在采访中所说的(大意),在这样的一个贫穷和混乱的国度,每一个能够成功被制造出来、走出国度获得关注的电影作品,都是某种程度和形式的寻找外力帮助的呐喊。

    这样的一种作品被创造出来,背后已经不仅仅是电影制作本身,更多的是电影人的血与汗、无数的与环境、政府和地方周旋的结果。

    看完之后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一个人的圆满不算圆满,其他的难民该何去何从?其他的“赞恩”们又会是怎样一种人生?

    我希望我们能由此认知、理解、感受到:我们爷爷这一辈中国人,可真是拼了老血才陪着这个国家从落后走到复兴,眼前这一点点和平富足,是多么的来自不易,同时也是多么的容易丢失破碎;如果只懂得天天躺在沙发上吃鸡,那么未来跌落到“落后挨打”的深坑,也不过疏忽之间,而我们的孩子们,则又不得不经历这种残酷的童年。

图片发自App


    我们离黎巴嫩的孩子们只不过6000公里。

    我们离自己的历史也只不过30、40年。

    我爱中国!

        码字不易,感谢你的支持。


原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

我们在雾中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为什么要起诉父母?因为生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