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人物有意无意影响了历史走向?

1935年9月,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因为几份报纸,有了中央红军在陕北落脚的想法。但仅凭报纸,却不足以让毛泽东改变计划,是一个人的出现,让毛泽东最终作出决策,明确了中央红军长征目的地。,这个人就是当时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23岁的贾拓夫。

红军进行长征以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虽然经过浴血奋战,几度转危为安,但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毛泽东和张国涛对红军是南下还是北上的问题,意见不同,分歧严重。在剑拔弩张之时,兵微将寡的毛泽东为了安全,率中央红军,包括林彪彭德怀的一、三军团连夜出走,单独北上。

在甘肃俄界,中央红军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商议红军的行动方向,但最终也只是有了个“在苏联边界创造一个根据地”的初步意向,对红军的最终目的地仍然悬而未决。

在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翻岷山,过草地,历尽艰险,到达了甘肃哈达铺附近,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毛泽东的问题仍然是“红军究竟要走向何处”?

他叫来了红一军团侦查连连长梁兴初,让他出去找点儿“精神粮食”,也就是近期的报纸杂志。接到命令后,这个被称为“梁大牙”,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的年轻连长,化妆成国民党军官进入还是敌占区的哈达铺,真就神通广大的给毛泽东弄来了一些报纸杂志。

毛泽东聚精会神的看着报纸,突然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消息使他精神大振,国民党报纸上称“共匪刘志丹徐海东合兵一处,占领面积不小的地盘为非作乱”。

这个消息让毛泽东有了去陕北与刘志丹徐海东会师的想法,但仅凭一份报纸,他不能妄下决定,因为这时,疲惫不堪的红军确实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他找来了贾拓夫,红军长征中唯一来自陕甘宁根据地的陕西人,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工作部部长的贾拓夫,当时正在负责筹集粮食。

见到毛泽东后,贾拓夫将刘志丹领导红军在陕北的活动情况以及陕北各方面状况,都做了详尽的汇报,并且极力建议中央红军到陕北去立足,打开局面。毛泽东听了他的汇报后,特意将他留下来,以便随时询问、听取他所了解的情况。

在红军占领哈达铺后,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贾拓夫把把陕北红军的情况又向大家做了说明。最后毛泽东根据他的介绍的情况和报纸的消息,拍板做出了重大决策,中央红军将与刘志丹徐海东的陕北红军会师,并在那里结束红军长征,陕北苏区将成为长征的最后目的地。此时,红军距离陕北苏区只有七八百里的路程,胜利就在眼前。

红军有了目标以后,日夜兼程向陕北挺进。在六盘山下的青石嘴,又歼灭了张学良东北军的两个骑兵连,缴获了大批弹药物品。并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红军第一支骑兵连,找来报纸的梁兴初成了骑兵连的第一任连长。在冲过国民党部队的重重阻截后,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了长征的终点,陕西延安市吴起镇。

在毛泽东的安排下,贾拓夫率领红军一个先遣队,携带电台,去寻找陕北红军。并终于见到红15军团政委程子华,相互通报情况。最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下寺湾胜利会师。此后,红军在陕北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

当时陕北苏区内部正在进行“肃反运动”,刘志丹已被扣押,并且在即将被处决之前,贾拓夫被派去传达中央命令停止“肃反”的指示,在最后一刻救出了刘志丹。

一个人,一份报,决定了中央红军最终目的地,贾拓夫当时是红军中一个年轻的“小人物”,在重大历史转折时刻,所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对改变历史进程功不可没。毛泽东曾称赞他是“陕北的才子”。贾拓夫后来一直在从事统战和经济工作默默无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哪些小人物有意无意影响了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