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郁症,到底要不要电休克治疗?

当值编辑 | 大花

配图来源 | 郁金香绘画疗愈成长营

电休克疗法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其应用已超过50年。但由于电影《飞越疯人院》其被冠上了污名,这部电影中电休克治疗的惊人一幕影响了社会大众对电休克的理解。平心而论,早期无麻醉电休克的确对患者造成了伤害,但目前先进的麻醉和电刺激设备、电极引线位置及脉冲形式提高了电休克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副作用。


电休克治疗中脑结构的变化

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领域是电休克治疗中脑结构的变化。电休克对大脑影响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会对大脑产生持久性的损害,众多研究均没有显示脑损伤的证据。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脑组织中T1和T2的松弛特性发生了短期的改变。这些变化持续时间大约为2小时,不会引起长期改变。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使得大脑结构能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神经回路、海马和杏仁核区域都发生了变化。海马和杏仁核的这些变化发生了部分逆转,尤其是在治疗响应者中该变化比较明显。但这些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先前抗抑郁药的使用、合并用药以及测试时间段的变化。

研究人员试图通过严格的方法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采集了三套正在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图像:治疗之前的图像;二期治疗后的图像;完成治疗一周内的图像。采集到的图像与健康对照者的两组脑部扫描图像对比。

结果有以下几点比较有趣的地方:

1.较之于健康对照者,患者的海马体积更小,这与现有文献观点一致。

2.电休克增加了海马和杏仁核的体积。

3.海马前区、杏仁核基底外侧和中央内侧区域形状变化更为明显。

4.较小的海马体积与更好的预后相关。

5.最后,这些体积的变化与抑郁的改善有关。

电休克的十大误区

一项发表于7月Current Psychiatry的文章中,来自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两位作者总结了有关电休克的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点:

01 电休克是一种野蛮的治疗手段。

电休克治疗室的装修或许并不豪华,但一定对各种可能影响治疗的环境因素控制良好,必要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电休克通常由一组医护人员协作完成,包括精神科医师、麻醉师及护士,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作互补。患者首先接受短暂的静脉麻醉,以确保其对电休克操作没有意识,而肌松剂则可以预防躯体上的伤害。治疗过程中,电休克团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脑电图情况。

单次电休克通常在15-20分钟内即可完成。患者持续处于镇静状态,并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一次发作,且发作过程是无痛的。治疗后,患者并不会立即离开电休克治疗室,而是在恢复区稍作停留,并接受密切的监测,直至麻醉剂及肌松药的疗效逐渐消退。因此,今天的电休克绝非野蛮的治疗手段,而是一种严谨周密的、有人文关怀的治疗方式。

02 电休克会「电坏」大脑。

研究者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对患者接受电休克治疗前后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并未发现电休克对大脑结构造成了损害。恰恰相反,有证据显示,电休克治疗可以提高大脑的神经可塑性,还可能升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换言之,电休克不仅不损害大脑,还具有保护大脑的效应。

03 电休克会导致永久的记忆损害。

短期内,电休克可能造成顺行性及逆行性遗忘。然而,顺行性遗忘一般仅持续数天到数周;逆行性遗忘相对少见,一旦发生,患者可能会忘记治疗前数周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事情。通过使用超短脉冲(相对于标准脉冲)电休克,以及右单侧(相对于双侧)电休克,患者出现认知及记忆副作用的风险可大大降低。

04 电休克必须留到最后使用。

一般而言,电休克的确常用于那些对其他治疗手段反应不佳的患者。然而对于某些特殊患者,如存在较高自杀风险、紧张症、严重营养不良者,电休克应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对于一般的抑郁患者,最近也有高质量证据显示,电休克应在两轮药物和/或心理治疗失败后考虑使用,即作为抑郁的三线治疗,或难治性抑郁的一线治疗。

05 电休克只对抑郁有效。

在西方国家,电休克的主要适应证是抑郁;而在东方国家,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性障碍的情况十分常见。证据显示,电休克对多种精神障碍均有效,不仅仅是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躁狂、紧张症、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及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同样可以获益。甚至在帕金森病的急性期及维持期治疗中,电休克也有效。

06 电休克不安全。

有受访者担心,电休克会把人「电死」。这种极端情况确实曾经存在,但极其少见。近期一项meta分析显示,每十万次电休克治疗平均仅发生2.1例死亡,且是否与电休克直接相关也不明确;作为对比,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的死亡率达3.4例/每十万次操作。换言之,如果认为电休克不安全,那么全身麻醉则更不安全。另外,证据显示电休克对于妊娠期女性同样较为安全,是药物治疗的有效替代手段。

07 癫痫患者不能做电休克。

电休克治疗并无绝对禁忌证。大部分癫痫患者可以成功地接受电休克治疗,其中一些患者甚至不需要调整抗癫痫药物的剂量,但须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判断。

08 电休克会让人性情大变。

这一观点颇为惊悚。基于现有证据,电休克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一般而言,抑郁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会描述自己更像病前的自己。

然而,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电休克可有效治疗人格障碍的外在症状及人格障碍本身;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关的抑郁,电休克或许也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09 电休克的成功率很低。

事实上,电休克治疗抑郁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其他任何抗抑郁治疗,能够从电休克治疗中获得改善的患者比例高达70%-90%。

10 电休克能永久治愈精神疾病。

对于严重抑郁,电休克似乎并不能「除根」;接受电休克治疗并获得治愈的患者中,也有一些人会在日后复发。通过抗抑郁药或电休克维持治疗,患者的复发风险有望得以降低。

电休克的适应症

抑郁

重性抑郁发作,包括单相及双相抑郁,目前仍是大部分欧洲及美洲国家的电休克头号适应证。证据显示,电休克针对重性抑郁发作的疗效非常理想,治愈率常超过60%,有效率常超过70%。并且,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或紧张症特征是电休克疗效尤佳的标志。

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患者中,绝大部分人的症状及残疾程度很重,且对多种药物及心理治疗反应不佳。有时患者的情况格外紧急,尤其是存在严重的自杀倾向,此时强烈推荐电休克治疗。

在很多国家,一些患者在接受多种、多轮抗抑郁药治疗后仍处于严重抑郁状态,患者不仅长期深感痛苦,自杀风险升高,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不明智。美国开展的一项卫生经济学研究显示,相比于迟迟不使用电休克,两轮抗抑郁药治疗失败后即考虑电休克治疗对于患者而言更省钱。事实上,本篇综述最强烈的推荐之一即在于更早使用电休克。

躁狂

电休克不仅具有抗抑郁效应,还具有心境稳定效应,可用于治疗难治性躁狂,但通常用于那些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由于躁狂对药物反应总体较好,因此使用电休克治疗躁狂的情况并不多。

然而有一种躁狂,即所谓的「谵妄性躁狂」,可能非常严重甚至致命,可视为电休克紧急治疗的指征。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全球范围内电休克最常见的适应证。如上所述,这一操作在亚洲最为常用,而导致这一医疗文化差异的原因仍不清楚。

电休克常用于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恶化,且主要是阳性症状,对阴性症状作用相对有限。在美国,电休克一般用于那些存在突出情感或紧张症症状、既往电休克疗效良好及恶性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一些新研究探讨了电休克作为增效治疗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包括氯氮平治疗反应不佳者。然而,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支持将其作为标准治疗。还有人提出更早使用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甚至针对首发精神病患者使用电休克,但同样缺乏足够证据。

紧张症

无论由何种病因所致,紧张症对电休克治疗的反应通常均非常理想,包括症状高度典型或仅有部分症状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电休克可作为一线治疗,或在苯二氮䓬治疗无效后更多地加以使用。

考虑到很多患者紧张症的严重性,此时建议使用更强力的电休克治疗形式,如中高电量的双侧电休克。

其他

除此之外,电休克还可有效治疗其他一系列临床疾病或状态,例如:

▲ 帕金森病:电休克对帕金森病的核心运动症状及精神症状均有效,常用于治疗共病抑郁。为维持运动症状上的获益,有必要开展电休克维持治疗。

▲ 恶性综合征:常被视为紧张症的一个变种,少见且可能致命。此时电休克可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

▲ 癫痫持续状态:电休克可用于治疗严重的难治性癫痫状态,但治疗获益可能很短暂,取决于病因及潜在脑损伤的程度。此时,电休克常作为最后一搏。

▲ 孤独症自伤行为:越来越多的个案报告显示,电休克可用于治疗儿童及成年孤独症患者的严重自伤行为。此时同样需要电休克维持治疗。

▲ 强迫症:无论作为原发病还是抑郁的共病,电休克治疗均可能有效,但疗效不如抑郁可靠。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考虑开展创伤更大的治疗(如外科手术)前可考虑电休克治疗。由于强迫症是一种持续而非发作性的疾病,故急性期电休克治疗的获益也可能需要维持治疗加以巩固。

▲ 谵妄:在北欧国家,电休克一直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药物难治性谵妄。过去,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常使用电休克治疗谵妄,但如今已很少用。

▲ 妊娠及产后:当药物无效或安全性还不及电休克时,妊娠期各个阶段的严重抑郁都有使用电休克治疗的报告。严重产后抑郁或精神病也有使用。

最近很多人在郁金香的群里聊电休克,所以小编想还是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供参考。当然,需要不需要做电休克,效果也有个体差异,大家还是要听临床医生的建议。

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可以下载《电休克治疗专家共识( 2019 版)》,郁金香公众号内回复关键字:电休克,即可下载。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抑郁症,到底要不要电休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