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那种基本不工作,似乎一生都在游山玩水,喝的是千金买来的名贵美酒,那他到底有多少钱呢?
这个问题很难统计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过咱们可以通过他的诗作来感受一下。
一、《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出身显赫,他是西凉开国国君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代孙。而李暠又是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按照族谱来算,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暠的八世孙,所以,李白和李唐皇室之间还存在着一层隐秘的联系呢。
不过,终其一生,李白一家都极力隐瞒自己和李唐皇室的关系,直到李白死后,范传正从李白孙女手中看到了李家族谱,才了解到李白竟然是李唐宗室出身。
范传正《李白新墓碑》: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
李白的墓志铭记载,隋朝末年的时候,李白的父亲李客逃到了唐朝的边陲重镇碎叶城居住,至于逃跑的理由,历来有三种说法:
1、李白的父亲因犯罪,被流放到了碎叶城;(《新唐书·李白传》)
2、李白的父亲因行侠仗义,得罪了惹不起的敌人,被迫迁家避难;
3、李白的父亲牵扯进了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对李建成势力的后续清理事件,为了保全性命,他带着家人逃到了碎叶城。
碎叶城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它是中西商人经商的必经之地。商人们携带着来自印度的象牙、波斯的宝石、中国的瓷器,通过丝绸之路运送到欧亚大路上的各个国家,这样交通交汇的城市历来是财富汇聚之地,李客在碎叶城依靠经商,很快便赚取了巨额的财富。
李白仅仅用了一句诗,便体现出他这位富二代的童年过得有多么奢华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同样是形容月亮,我们和李白之间的“用词”,就应了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二、游山玩水期间,李白是怎么花钱的?
开元八年,二十岁的李白踏出了他出游的第一步——游成都。
在成都,李白见的第一个大人物是从宰相降职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的许国公苏颋,当时李白拿着自己写的《大猎》《明堂》二赋交给苏颋看,希望能获得对方的肯定。
苏颋对李白的作品给予了赞扬,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你的文采非常出色,略加培养,可以成为和司马相如相提并论。”
言下之意,苏颋认为二十岁的李白文采有足,思想深度却不够,还缺乏人生阅历的沉淀。
离开成都后,李白来到重庆,又带着自己的作品去见了正担任渝州刺史的文坛大佬李邕。
李邕看到李白给自己的诗文尽是些俚曲,颇为不耐烦,他认为这些东西难登大雅之堂: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李白《巴女词》
李邕感到李白纯粹是拿自己开玩笑,他便差小吏去打发走李白,吃了闭门羹的李白十分气愤,他写了一首《上李邕》来“回敬”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两次拜谒失败的李白,颇受打击,他遵照苏颋的建议,先是静下心来又钻研了一段时间的学业,而后便踏上了他的第二次行程——行万里路。
开元十二年,二十四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出四川后,一路沿江而行,他登上了岳阳楼,看过了洞庭湖,在洞庭湖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上安州裴长史书》)
朋友的死,给年轻的李白制造了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以后,李白故地重游,还来祭拜了一下这位朋友。
李白就这样,一边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一边拜访隐居在名山大川中的隐士高人。
【李白出行图】
开元十三年的秋末,李白来到了他一直向往的金陵古城,因为李白听说,宰相张说正率领文武百官在金陵筹办一件大事——封禅泰山。
《资治通鉴》:“(开元十三年)玄宗祀昊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坛,其余仿高宗乾封元年。”
对李白而言,这是他一战成名的机会,只要能够让朝堂的高官们认可自己的作品,那成功便指日可待。
怎么做呢?
咱们的李白很大气,他广发信息,公开表示:扬州所有的落魄公子只要来找他,他便会接济对方金钱,不求回报。
白拿的钱,谁还会去在乎什么“君子”的面子呢?大家蜂拥而上,只求能够从李白手中获得“接济”。
短短一年内,李白花出了一笔很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三十万金是什么概念呢?唐代1金等于1万文铜钱,当时长安一斤米,只需要1.7文钱。
李白一掷千金的豪爽形象立竿见影,很快,金陵城的落魄公子便开始传颂起李白的义举来。
可这,还不够。
李白又把自己作品整理起来,投递到各个显贵府上,希望能获得对方的赏识。
这一下子,李白算是出名了。
可李白却依旧没有等来自己的伯乐,大家赏识归赏识,赚钱归赚钱,但丝毫没有要提携李白的意思。
到头来,李白花尽了自己的钱财,却未得到能够给他施展抱负的官位。
三、仕途不顺,加上牵扯进永王谋反一事,导致李白晚年凄凉
假如说,李白的青年时光意气风发,那中年便是李白人生的转折点。
李白三十岁入长安求仕途,可直到他四十二岁时,才因为玉真公主、贺知章、丹丘生等人的举荐,受到唐玄宗的赏识。
但这种赏识仅仅限于才华,却并不是欣赏李白的“政治才能”,李白很憋屈,自己的理想分明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所以,尽管唐玄宗对李白哪怕宠到“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的程度,李白的内心也依旧厌烦了整天写诗讨好杨贵妃的日子,他的心在九万里高空,他想做翱翔天际的鲲鹏,而非供人取乐的御用文人。
于是乎,李白选择了醉心美酒,最终被赐金奉还。
辞官以来,李白更加醉情山水,他和杜甫多次相约,一起探访名山隐士: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我们常说杜甫是苦命之人,其实,李白又何尝不是呢?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迎来了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
当时他辗转宿松、匡庐之间避祸,期间他受永王邀请成为府中宾客,李白还专门写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来表达对永王的感激和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平息安史之乱的远大抱负: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站在李白的角度,身逢乱世,得到永王邀请,这是值得感激的事情,他写下的这些诗也能看出他的感激。
可永王成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后,他的行为却狠狠给了李白一巴掌:璘握四道兵,封疆数千里,宜据金陵,保有江表,如东晋故事。上闻之,敕璘归觐于蜀;璘不从。(《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
永王手握精兵后,私设朝堂官职,这本来就犯了忌讳,更致命的是,在这敏感时刻,永王还打算仗着兵多,公然抗拒朝廷旨意。
如此行为,在当时直接被打上了叛逆的罪名,朝廷直接派兵镇压了永王。
永王倒台后,写下《永王东巡歌》的李白会是什么后果呢?
按律当斩。
幸好郭子仪站了出来,郭子仪请求用自己官位为代价,希望能够保住李白的性命,看在郭子仪的面子上,唐肃宗免除了李白死罪,只是诏令他流放夜郎。
此时,李白已经57岁,他的生命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阶段。
四年后,那位照耀了整个盛唐的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这样憋屈的结局为自己传奇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下)
唐宪宗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特地来到谢家青山这片诗仙李白的埋骨之地祭拜他,范传正此来打算将李白墓从当涂龙山迁到青山。
范传正来到当涂的时候,李白的长子李伯禽已经去世,范传正从李白的孙女手中拿到李白的遗物时,感慨万分,李白的后人日子过得太苦了: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皆编户甿也……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
范传正询问李白的两位孙女,愿不愿意和丈夫离婚,改嫁豪门士族时,两位女子以和丈夫感情很好为由拒绝了范传正的提议:“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在孤穷既失身於下俚,仗威力乃求援於他门。生纵偷安,死何面目见大父於地下?欲败其类,所不忍闻。”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经过,虽然他没有机会去尝试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他留给我们的诗词却使得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给感受到大唐的魅力,这何尝不是不朽的成就呢?
【李白画像】
正如余光中老师所言,李白: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新唐书·李白传》
【2】唐代进士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3】安旗《李白传》
【4】《李太白全集》
【5】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6】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7】《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