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江南好|其四(南嘉品词47/300)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

谁在木兰船?


虎丘山在苏州,即便到了箫刹的秋日,苏州的景致依然别有风韵。想必纳兰也是深度认同这一点的。

这首词中,我最喜欢的,当属“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为何?

短短27字,如何能将苏州晚秋这绝美景致描述清楚?如果直接写景,那肯定是不行的。纳兰选择了一个非常棒的切入点。那就是山水画。这是典型的暗喻手法。

这里的山水,如诗如画。除了能看到如诗如画般的山水美景,还能听到“天籁之音”。笙箫声传来,和耳旁的吴侬软语,相互和称,听起来浑圆一体。

短短两句,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就像在告诉你:你看,这儿真的是太好了,有多好,你尽可以想象。

像极了国画中的留白。

妙就妙在它不是一片空白,它有一丝写实,剩下的大片空白,你就在这一丝写实的指引下,去尽情想象吧,我想起来最近看过的一本书,南非作家诺塞尔所著的《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其中有一个观点。

用“发生了什么“方法讲故事指的是将实际发生的事件与人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触摸到的事件联系起来。在这种讲故事的方法中,判断、评论、观点和批判都被排除在外,完全依赖于事实描述能力带领听众在故事场景中进行感官探索。”

不得不说,纳兰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用短短两句词,就给你讲了一个“苏州虎丘山的秋天景致今天惊艳到我了”的故事。山水画、笙箫声都是我们大多数人见过听过的。纳兰用此二者建立起我们与他的旅途最直接的联系,其余空间都留给我们想象。

越读,你就越想飘上那一条木兰船,和他一起,泛舟水上,看这满城山水。

备注:《述异记》云∶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又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舟,至今在洲中。今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江南-江南好|其四(南嘉品词4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