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解:无畏真实》笔记四(涵畅 认知升级)

作者:赵涵

涵畅 认知升级

>> 怀惴本真之心,不失浪漫地爱自己。

青春无悔,荣耀无畏:人生在于选择

>>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和颜悦色,因为有些人未必会以同等的姿态对待你。

>> 人生里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分享的,甚至需要把最好的部分和别人分享,这会在未来让你明白什么是利他精神。别人替你分担了你生命中不够好的,这是别人在帮助你,这不是分享。

>> 人之所以难改变,是因为旧有的模式和认知一旦遇到不同的大环境,会形成条件反射,让自己完全陷入其中。其实要解开捆绑自己的麻绳并不难,因为我们有无限的伸展性和可塑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打破那些旧有模式和自己的习惯,如何在变幻的大环境下捋顺周围与自己的关系,然后顺应这些改变。

活出原创,赢得梦想:凤凰涅槃守初心

>> 做新人别害怕,水别没过船,心别大出界,其他别听也别怕。

>> 在职场里,你可以讨厌很多人,你也可以喜欢很多人,与喜欢的人共事,那不叫本事;但能理智对待自己看不惯的人并与他共事,这才是本事。

>> 言辞和行为从自己的情绪出发,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

>> 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运气当作才华,也不要把脾气当作本事。

>> 别把运气当才华,也别把平台(影响力)当本事。

>> 不想让自己成为大红大紫的果实,挂在树梢上,让人垂涎欲滴。

>> 细水长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从每一个阶段发生的事情中思考和体会“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在解释职场女性的弱点时说:“大多数完美主义者都不太会放权,想着亲力亲为,因为你和自己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那个和他们废话的时间,不如我自己做’。”

>> 总想取悦他人者,也自带“招黑体质”。

>> 不要总是把别人的期待放在首位,要记得你想在职场中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人们就是对周围人的包容性不够,缺乏“外圆内方”的修炼,才会偶尔表现出完美主义者的清高。

>> 如果你是个初入职场者,你要记得公司里没有完美的环境,就算遇到好领导,也未必遇到好同事。如果你是个高层管理者,请你容忍不完美的员工,说得直白一点,如果大家都和你一样厉害,那你就不被需要了。

>> 谁都愿意被肯定,领导也是如此。给你机会,你就要学会感恩,能力再大,没有被需要也是浪费。

>> 正所谓“察己则可以知人”,要想了解外人,我们其实不必外求,回归自己的内心就好,但前提条件是你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知世故却不世故。

>> 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就像嗑瓜子,得咬牙才能嗑出来。

>> 喜欢就接受,讨厌就拒绝,不满就表达,受了委屈也别暗自伤神。真心待你的人不会让你为难,为难你的人也不值得你真心以待。

>> 要从学生思维转换成职场人思维,我们可以参考以下5点。第一,学校更在乎学习过程,职场领导更在乎结果。

>> 第二,在学校,老师在乎努力的态度,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在职场,你要明白,公司不养闲人,更不会用公司利益给个人交学费,等着你成长。

>> 第三,在学校,就算关系不睦,你也能使个小性子;在职场,就算有人给你“穿小鞋”,你也要隐忍不发,一项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不能把后路堵死了。

>>第四,在学校,你只需自扫门前雪,关注自己的学业,让自己顺利毕业;在职场,你也要有利他心,关注公司的整体利益。第五,在学校,你可以找老师评理;在职场,就算你是受委屈的一方,你也要学会自我消化与成长。

>> “个人权力的大小会影响其与别人产生共鸣的能力。”说到共鸣的能力,就要提到心智水平、个人阅历、价值观等因素。我的体会是,在职场,很难有人真正做到共情,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正如太宰治说的:“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只不过是自私且光明的幸福者。”

>> 察言观色不是世故,却可以规避“事故”。

>> 职场中少不了办公室斗争,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就算七大洲五大洋地轮番换工作,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也难免要吃居心叵测之人的暗亏。

>> 卡尔维诺在《巴黎隐士》中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就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 第一,别因为竞争激烈,就怀疑自己的人品,或者觉得自己反击时是多么邪恶。声嘶力竭和有仇必报,是对别人的恶意做出必要的反击。第二,别因为职场里的小人而放弃你追求的生活,包括你的衣品、妆容和身材。

>> 第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一如既往地好好打扮自己。因为第二天你进入办公室时的精神面貌,就是最好的回击武器。

>> 第四,高敏感性累心,钝感力强费脑,恰到好处的感知力一定不能少。感知力离不开倾听和交谈。

>> 第五,多读一些哲学书。

>> 读书是一种向外寻求帮助的有效形式。书是一个避难所,它让你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得心应手。对我而言,书,尤其是哲学书的作用远不止如此。我可以用书中的信息抑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在一次次崩溃后重新建造自己的世界。

>> 话要软着说,事要硬着做

>> “话要软着说”,是保持新人该有的本分和规矩,明白自己是来上班的,不是来上学的,没人会为你的不懂事买单。

>> “事要硬着做”,不是说要像石头一样顽固不化,不知变通,这里说的“硬”,是让自己在专业领域里做到“没你不行,不可取代”。

>> 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 把委屈揉碎了吞下,新生的终将是你的格局。

>>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凡是牵扯利益问题,请你不要因为“先小人后君子”而觉得不好意思。

>>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利益得失的原则规矩讲清楚,然后再讲情谊

>> 没有正确的金钱观,人永远不会成熟。

>> 钱肯定不是万能的,但钱重不重要,缺一次就知道。莎士比亚也说过: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

>> 别觉得谈钱俗气,钱虽是众多矛盾冲突的来源,但也是解决大多数问题的钥匙。

职场点滴Tips

>> 及时回复消息是最起码的尊重和执行力的体现,而老板更关心的是员工对目标的理解和计划。

>> 比如在一条信息中你要告知对方,你已经明白了这个意思,用你的话再表述一下他的话,然后在结尾处再附上你执行这件事的计划和策略。

>> 有缺点的员工,用对了位置,也可以事半功倍。

>> 人格或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无限大的,而一个人的行为绝对不仅仅受制于他的人格,还受制于他的人品、三观、成长背景以及在他成年后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

>> 如果有一天你理解了曾经不能理解的人或事,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纬度也随之扩展了几分。

>> 人生里有三件事绝不能硬撑:婚姻、喝酒、花钱;在职场里有三种东西也不能永恒:时间、信任和要离开的人。

>> 《道德经》中所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遇到难,不必烦,世事随时有逆转;遇到憾,不纠缠,有缘无分莫强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无畏真实,真诚向上:我的达人心路

>> 每个人生活中发生的变故,在别人眼里无非就是个过眼云烟般的故事。

>> 平台给予我们的永远是机会,但如果你把平台当作本事,把运气当作才华,多半会活成一个笑话。

>> 林清玄先生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经得起考验。”

>> 在《无限可能》一书中,作者吉姆·奎克说:“如果鸡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结束;如果鸡蛋被内力打破,那是生命的开始。”

>> 这个世界上最滑稽的事情,就是因为害怕别人的看法而限制自己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 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困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 流量的本质是注意力,品牌的本质是心智认知,注意力只能带来短期刺激,而心智认知才能带来持久的增长。

>> 内卷就是我们一直处在重复的环境下,既无突破也无发展。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蛋糕就这么大,大家要想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就得不断压缩吃饭、休息、娱乐的时间,参与恶性竞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幸福感降低。

>>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的总目标是追求‘优越性’,是要摆脱自卑感以求得到优越感。”而秀“优越感”和自卑其实是同一回事。这就好比信息流应该是为你生命中的事件流服务的,而不是让事件流反过来被信息流击溃。

>> 这种现象也被心理学家称作“自我工具化”。

>> 歌德所说,一个人知晓如何度过这一生是从相信自己的那一刻开始的。

>> 希望我们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被轻视的时候更能平静一笑。

>> “知识改变命运,认知决定我们的未来,因为认知的半径大小决定了我们能力的大小。”

>> 弗兰克尔在《生命的探问》中说道:人生是否圆满,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行动半径,我们不用自责,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天性。

>>认知是可以改变命运的。30岁前,我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女强人,可以行走江湖,也可以发号施令。30岁以后的某一天,在职场里和一位前辈聊天时,他说:“你知道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是什么吗?是家里有一个女强人。”当时我不太懂他说这句话的原因,后来慢慢明白,其实这源于一种认知偏差。因为想独立,想拥有话语权,所以在职场上希望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 弗兰克尔在《生命的探问》中说道:人生是否圆满,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行动半径,我们不用自责,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天性。

>> 高尔基曾经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 美国心理学家詹妮特·西伯雷·海灯说,女性对人内心世界的感知和体察能力优于男性,女性情感细腻深沉,更容易移情,更感性,更富有同情心,因此比男性有更多的社会情感。女性的优势是察言观色,但总是察言观色就容易分不清边界,所以女性更不容易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同性群体中的价值。

>>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性主义学者西蒙娜·德·波伏瓦认为,男性间的友谊建立在个人的观点和兴趣上,女性间的交往则建立在其共同命运之上。

>> 女性之间不是水与火的较量,而是水与冰的相通。

>> 见不得别人好,是最大的愚蠢。

你可能感兴趣的:(《涵解:无畏真实》笔记四(涵畅 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