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明白了为什么得读好书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说:“肚子饿的人什么食物都觉得好吃,干渴的人任何饮料都觉得甘甜。这样是不能品尝到饮料食品的正常滋味的,因为饥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口舌肚腹有饥渴的损害吗?人心也有这种损害。如果人们能够经常培养心志,不使人心遭受口舌肚腹那样的饥渴,那比不上别人优秀的忧虑就会没有了。”

这一段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吃过的东西越多,越难觉得好吃?为什么书读得越多越挑?更明白了为什么得读好书。

01 为什么嘴越来越挑

20世纪时,食物没有这么多种多样,物质文明还没有这么发达。互联网信息也没有让一起变得如此便利和透明。好像,稍微吃一顿肉都觉得是人间美味。反倒是,社会进步越快,能令人赞不绝口的食物越来越少。

想想抗日战争时代,饥荒年代,那时的食物一定是没有现在美味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就已经是人间难事,更何况是逢年过节大团圆地饱餐一顿。

即使是21世纪,在家家户户脱贫致富以前,感知美味也显得很容易。甚至,旅途中,明知道沿途餐馆不好吃。只需饥肠辘辘,煎饼果子也能赛过极品海鲜。

当然,这也很好的解释了稀缺的重要性,以及饥饿营销的必要性。

02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越挑?

没有脱离贫困线的人大概都懂,我们是很难有闲情逸致去阅读诗句和文学的。因为,活着已经费尽所有力气。所以,书籍更多像是工具,通过它们解决工作、生活和教育中的问题。

自己遇到问题开始看书后,也是从国外的书籍入手(能够引进出版并畅销的,大多是实用类书籍或者经典)。看得越多专业工具书后,再返回来看国内当代部分畅销书。的确发现,从实用来讲,很多书真的不用逐字逐句看了。

而学习国学,研究经典,更是发现之前觉得很难理解的书,其实,仅仅是圣贤书中的一句话。

然后,辨别真伪,识别价值渐渐变得比以往容易许多。

03 为什么一定要多读好书

为什么一定要多读好书呢?因为,没有读过圣贤书,可能不知道怎样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而正确的为人处世。而没有读过一些好书,可能简单的归纳法就让我们相信成功学的必然性。

见过某位所谓的大师课程,PPT加起来也没多少字。讲的财商课程简直奇奇怪怪,还说自己得到了清华大学经济学专家的认同。争先报课的人,大概多读几本财商书就明白这其中的猫腻了。

即使没有骗局,我们在研究各种成功学,疯狂阅读名人传记时,也能通过读好书拥有批判性思维——每个人的成就因素涵盖太多,不可完全复制。

读好书才能明智,国学和中医从来都并非玄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孟子》明白了为什么得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