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箔

上世纪之前,在鲁西南地区的农村,有一个几乎家家都有,家家常用的,用高粱秫秸编制而成的物件-箔(拼音bó)。当地人也称它为“箔(拼音bó)”,如“借恁家箔使使,我晒棉花用用”。

我小时候见过大人织箔,把四根粗木棒子十字交叉绑好,横上一根檩子,把箔经绳(编帘子的绳)分别缠在十二块砖上,两块砖为一组,分放檩子两边。然后把长短不一的高粱秫秸,按照所织箔的长度,剪齐整。编织前,先把砖上的箔经绳结成死扣,挂在檩子上边,每组砖按照四十-六十厘米的距离,等距离挂。织时,把一颗高粱秫秸放在檩子挂好的箔经绳上,两块砖通过高粱秫秸,交叉一次,使箔经绳“O”型缠住高粱秫秸,然后六组砖交叉完后,再拿一颗高粱秫秸紧挨着上一颗放好,再将砖依次交叉缠一次,依次类推,直到达到所编织箔的长度,就将尾绳结成死扣,防止高粱秫秸散开。这样一张箔就做好了。不过,秫秸编织的箔不禁用,两三年就烂了,需要再编织新箔。

2021年3月拍摄

一张箔在当时用处很大。可以将箔摊开,在上面晒棉花、晒粮食。可以当做床席子,铺在溜地(地面)上,再铺上被褥,当简易床用。可以搭简易的棚子用,如看瓜人的棚子,就是将两组四根粗木棒子“人”字形绑结实,分一定间隔放好,横上一横檩子,再将箔沿“人”字框架,搭在檩子上,铺开,接着在箔上蒙上一层草苫子或者一层化肥袋子挡雨,最后,外面用绳系好,系在地橛子上,防止瓜棚被风吹跑。也可以搭乘凉用的棚子,或搭牛棚。也有的用箔泥屋顶用,就是在椽子上铺上一层或多层箔,然后再泥上一层草泥,最后在草泥上铺一层瓦。另外还有其他的用途。

“箔”在《新华字典》上,就有“用苇子、秫秸等做成的帘子”的意思,是个雅言叫法。“箔”还有其他意思,鲁西南地区使用较少,就不再叙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西南方言杂谈-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