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心事

      走在小城的街道,听着上世纪末、还是少年时代的流行歌曲,恍惚着仿佛时间仍停在原点。

        闲逛新招牌的购物中心,旧的建筑穿上新衣竟也惊艳,突然有人在上行的电梯上向对面喊,惊谔间,心底隐约泛起些许厌弃,听去,原来是询问对面姑娘手里漂亮的围巾是不是在这里买的,姑娘边小心扶着下行的电梯,边回头笑说买了好久了,问的人已然大声道了谢,旁边的我松了口气、不禁莞尔,岁月蓦然没了痕迹,眼前浮想起,小时候,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下班回家的一路上,和所有人聊天,熟络的、新识的,一来一往、有问总有答,好像路过了全世界一般的熙熙攘攘。

        然而,十几年前,逃离小城,无疑是长大的目标之一,小城是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小城里的孩子始终奋斗在以离开终点的学业路上,考入大城市成为每个学子追求的荣耀;儿时记忆里满街的垃圾堆、无趣的逢节串门吃饭、古板单调的课堂、贫瘠干瘪的课余生活,令少年的我们对外面的天地始终怀抱着无限遐想…

      在都市里求学,像从二维升级为三维的世界,每每假期回家,听着父母喜滋滋的介绍、亲朋长辈的啧啧称赞,感觉和都市人的矜持礼貌有不可逾越的距离,于是愈加鄙视小城里的人们就像鲑鱼洄游一般,一代又一代传递着养娃、上学、送走的老模式,依然重复着这样沉闷的追求…

      假期不情愿回小城,总觉得开往小城的那列绿皮车就像灰姑娘的魔法,一到小城就会失效,自己会变回灰头土脸的小城人,失却都市人的“仙气”,所以总带齐了“一应穿搭”才愿在“一成不变”的父母家中多盘桓几天。

      初入职场时,春节回小城一大“盛事”就是同学聚会,刚实现了经济独立的年轻人们,急着彰显初涉人世的成果,忙着推杯送盏,浑然未觉,身后虚掩的家门里,老父老母守着满桌佳肴、许久未动碗筷,却还会在大孩子出门聚会前再三叮嘱不要小气,我们的虚荣都是人前的脸面,一代又一代…

      耳边纯正的普通话将我从回忆里拉回现实,挑挑试试半日,也没为人家销售大姐增加半点业绩,虽然小城里商品的性价比已然远胜都市,然而仍未能满足我“更美好”的品味 ,有些忐忑地担心被白眼,本打算悄悄“脚底抹油”溜出专柜,可是大姐拿着我刚试过的衣服,笑盈盈地直冲过来,心里正暗想:买了送人也行,大姐却拍拍我的肩膀说:过年时再来看看,进了新样子就有合适的了~看来,日益增长的国民收入,也令小城人面对生计不再那么焦灼…

      像我们的年龄一样,街边垃圾箱的数量一起增长、模样也越来越现代化,城区几乎再不见露天的垃圾堆,一个又一个公园雨后春笋一样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只是假期回小城,聚会很难得了,微信里多了“不好意思,这几天陪老爹老妈”的回复模板…

        厨房里是老妈的锅碗瓢盆奏鸣曲,刚买水果回来的老爸不知叹什么气,一问,原来是买了橙子没带钱、拿了钱回去人家已经收摊走了…

        哎,我的小城,我们的家乡,你也一同走进了新的年轮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城•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