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和Java的解释方式对比
Java:源代码 -> 编译成class -> Jvm解释运行
Python:源代码 -> Python解释器解释运行
我经常和身边的Java开发者开玩笑说:“Java真变态,别的语言都是要么直接编译要么直接解释,Java太另类了又编译又解释的......”
直接解释和编译后解释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源代码的安全性。
如果是直接解释源代码,那么源代码没有安全性可言,也就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打开源代码一看究竟,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修改源代码。
事实上,Python和Java的解释方式是相同的,只是我们表面上看Python是直接解释源代码,而实际上python解释器只会加载字节码。细心的小伙伴肯定发现了这一点,当我们import某个模块时,总是会在模块所在的目录创建一个pycache目录,里面存放着被加载模块的字节码文件。
编译源代码有以下作用:
源代码保护(算法保护)/ 防止用户篡改源代码解释器加载代码速度加快
安装好py之后会有几个文件,如下:
IDLE:是py自带的一种简单的开发环境
Python+版本号:这个是python的交互式命令行程序
Python+版本号+ Manuals是官方技术文档(API)
Python+版本号+Module Docs是已安装模块的文档
open('可以指定文件,将数据输出到对应文件中',a+"),a是以读写的方式创建,如果文件不存在的话就创建,存在的话就在文件后面追加
fp=open('D:/text.txt','a+')
print('helloworld',file=fp)
fp.close
什么是转义字符?
就是反斜杠+想要实现转移功能的首字母
当字符串中包含反斜杠、单引号和双引号等有特殊用途的字符时,必须使用反斜杠对这些字符进行转移
反斜杠:\ \ 这里都用空格隔开了,不然中间会转移
单引号:\ ' (可以适用于单引号里面加单引号)
双引号: \ "
换行:\n
回车:\r
退一个格:\b 'hello\bworld' 输出hellworld
水平制表符:\t,一个制表符占位置4个字符,hello\t这样占3个,因为hell算1个制表符,0算一个,剩下3个字符算一个制表符
退格:\b
原字符:不希望字符串中的转义字符起作用,就用元字符,就是在字符串前面加上r或R,如:print(r'hello\nworld') 中间不能有空格,否则报错
注意:最后一个字符不能写一个反斜线 \ ,能写两个
print(r'helloWorld\' ) 错误,这里为了demo,写了两个\才显示一个\
importkeyword
pring(keyword.kwlist)
变量的定义
name='哈哈哈哈哈'
print('标识',id(name))
print('类型',type(name))
print('值',name)
输出:
标识 2717730201040 内存地址,可以用id()输出内存地址,也就是标识
类型
值 哈哈哈哈哈
十进制-->默认的进制
八进制-->以0b开头
二进制-->以0o开头、
十六进制-->0x开头
进行浮点数计算的时候会因为二进制的底层问题导致不精确,我们要小心,不用深究
解决方案:导入模块decimal
#3.4000000000000004
print(1.2+2.2)
#导入Decimal之后 输出3.4
fromdecimalimportDecimal
print(1.2+2.2)
#3.4
true表示1
false表示0
单引号'',双引号" ",三引号''''' ''''',''' '''-无论单双都是String类型
#单双引号换行自动会加 \ 否则报错,三引号不用加,这是唯一区别
str1='哈哈' \
'哈哈哈'
str2="哈哈" \
"哈哈"
str3="""
哈哈哈哈哈 """
str():将其它数据类型转换为字符串
int():将其它数据类型转换为整数
文字类和小数类字符串-小数串是无法转换为字符串,无法转换为整数
浮点数转换为整数:抹零取整
float():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换为浮点数
文字类无法转换为整数
整数类转成浮点数,末尾为.0
在代码中代码的功能进行说明,提升代码的可读性
注释分为三种类型的注释
单行注释:以#开头,直到换行结束
多行注释:并没有单独的多行注释标准,将一到三引号之间的代码称为多行注释
'afd'''
'''afd'''
"""agd"""
"agd"""
中文编码声明注释,在文件的开头加上中文声明注释,用来指定文件的编码格式
如 #coding:gbk
java中单行注释 为: //
多行注释为 /** **/
它的类型是一个String类型
可以将输出的内容直接转换
a=int(input(' 请输入一个加数'))
present=input('随便输入')
print(present,type(present))
输出
随便输入a
a
//表示整除运算(11%2=5)
整除注意:一正一负向下取整(9//-4=-3)
2**2表示2的2次方
%:取模
一正一负的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9%-4=9-(-4)*(-3)=-3
从右到左执行
a,b,c=20,30,40分别给abc赋值
a=b=c=20表示
ab进行交换:
a,b=b,a
一个=是赋值,==称为比较运算符,
比较对象用的是 is / is not说明它们的标识id是否相同
and:两个都为true的时候,才为true
or:只有只有一个为true即为true
not:运算数为true,结果为false;运算为false,结果为true
in 和 not in
str='helloworld'
print('w' in str) #true
print('w' not in str) #false
print('z' in str) #false
print('z' not in str) #true
位与& : 对应数位都是1,结果才是1,否则为0(底层转换为二进制,每右边开始每一位进行比较)
4: 0 0 0 0 0 1 0 0
8: 0 0 0 0 1 0 0 0
结:0 0 0 0 0 0 0 0
位或|:对应数位都是0,结果数位才是0,否则为1
左移运算符 << :高位溢出舍弃,低位补0,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乘以2
左移一位: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低位补0
右移运算符 >>:低位溢出舍弃,高位补0,相当于除以2
右移一位: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低位截断
print(bool(0.0))#false
print(bool(None))#false
print(bool(''))#false
print(bool(""))#false
print(bool([])) #空列表
print(bool(list())) #空列表
print(bool(()))#空元组
print(bool(tuple()))#空元组
print(bool({})) #空字典
print(bool(dict())#空字典
print(bool(set()))#空集合
print('以上布尔值全为false,其它对象的布尔值都为true')
money=1000
minus=int(input("请输入金额"))
if money>=minus:
money-=minus
print(money)
if 条件表达式:
条件执行体1
else:
条件执行体2
if 条件表达式1:
条件执行体1
elif 条件表达式2:
条件执行体2
elif 条件表达式N:
[else:] #这个[]中的内容是可写可不写的,多分支else是可以省略的
条件执行体N+1
if 条件表达式:
if 条件表达式:
elif 条件表达式
else:
else:
if 条件表达式:
else:
num_a=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整数:"))
num_b=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整数:"))
print(str(num_a),'大于等于',str(num_b)
if (num_a>=num_b) else str(num_a)+"小于"+str(num_b))
#这里注意,整数和字符串想加是出错的,
#这里注意,整数和字符串想加是出错的,需要转换才能进行--java这里可以自动识别相加,python不行
输出
请输入第一个整数:3
请输入第二个整数:1
3 大于等于 1
pass语句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个占位符,用在语法上需要占位的地方
什么时候用?
先搭建语法结构,没想好代码怎么写的时候,写pass语法不报错
哪些语句一起使用
if语句的条件执行体
for-in语句的循环体
定义函数时的函数体
if answer='y':
pass
else:
pass
range()函数
用于生成一个整数序列
创建range对象的三种方式
range(stop)->创建一个[0,stop]之间的整数序列,步长为1
range(start,stop)->创建一个[start,stop)之间的整数序列,步长为1
range(start,stop,step)->创建一个[start,stop)之间的整数序列,步长为step
返回值是一个迭代器对象
range类型的优点:不管range对象表示的整数序列有多长,所有range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都是相同的,因为仅仅需要存储start,stop和step,只有当用到range对象时,才会去计算序列中的相关元素
in与not in判断整数序列中是否存在(不存在)指定的整数
#第一种创建方式
r=range(10) #[0,1,2,3,4,5,6,7,8,9],默认从0开始,默认相差1为步长
print(r)#range(0,10)
print(list(r))#用于查看range对象中的整数序列 -->list是列表的意思
#第二种创建方式
# [1, 2, 3, 4, 5, 6, 7, 8, 9]
r=range(1,10)
print(list(r))
#第三种创建方式
#[1, 3, 5, 7, 9]
r=range(1,10,2)
print(list(r))
print(10 in r) # false
print(10 not in r)# true
循环的分类
while
for -in
语法结构
while 条件表达式
条件执行体(循环体)
if是判断一次,条件为True执行一次
while是判断N+1次,条件为True执行N次
for-in循环
in表达从(字符串、序列等)中依次取出,又称遍历
for-in遍历的对象必须是可迭代对象
for-in的语法结构
for 自定义的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循环体
循环体内不需要访问自定义变量,可以将自定义变量替代为下划线
for item in 'Python':
print(item) # 分别打印Python的各个字母
for i in range(10):
print(i) # 打印1-9的数字
#如果在循环体中不需要使用自定义变量,可以将其设置为_,以下打印5次
for _ in range(5):
print('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sum = 0 #用于存储偶数和
for item in range(1,100):
if item%2 == 0:
sum += item
print('1-100之间的偶数和为:',sum)
水仙花数
for item in range(100,1000):
single = item % 10
ten = item // 10 % 10
hundred = item // 100
if(hundred**3+ten**3+single**3==item):
print(item)
java的这样输入
//如153-java有明确的类型标注,不用和py一样//取整
int x = a/100;//结果取整 分解出百位数 1
int y = a/10%10;//分解出十位数 5
int z = a%10;//个位数 3
输出
153
370
371
407
break
经常和if一起用
for item in range(3):
pwd = input('请输入密码:')
if pwd == '888':
print("success")
break #执行成功跳出for循环
else:
print('fail')
continue
用于结束当前循环,进入下一次循环,通常和if一起使用
与else语句配合使用的三种情况
if...else: if条件不成立时执行else
while...else: 没有碰到break时执行else
for...else: 没有碰到break时执行else
while...else
a = 0
while a < 3:
pwd=input('please input your password:')
if pwd == '123':
print('密码正确')
break
else:
print('密码错误')
else:
print('sorry,三次均输入错误')
打印矩形
for i in range(1,4):
for j in range(1,5):
print("*",end = '\t') #不换行输出
print()
* * * *
* * * *
* * * *
九九乘法表
for i in range(1,10): # 9行,不包括10
for j in range (1,10):
if(j<=i):
print(str(j)+' * '+str(i)+' = '+str(j*i),end='\t')
print()
输出
1 * 1 = 1
1 * 2 = 2 2 * 2 = 4
1 * 3 = 3 2 * 3 = 6 3 * 3 = 9
1 * 4 = 4 2 * 4 = 8 3 * 4 = 12 4 * 4 = 16
1 * 5 = 5 2 * 5 = 10 3 * 5 = 15 4 * 5 = 20 5 * 5 = 25
1 * 6 = 6 2 * 6 = 12 3 * 6 = 18 4 * 6 = 24 5 * 6 = 30 6 * 6 = 36
1 * 7 = 7 2 * 7 = 14 3 * 7 = 21 4 * 7 = 28 5 * 7 = 35 6 * 7 = 42 7 * 7 = 49
1 * 8 = 8 2 * 8 = 16 3 * 8 = 24 4 * 8 = 32 5 * 8 = 40 6 * 8 = 48 7 * 8 = 56 8 * 8 = 64
1 * 9 = 9 2 * 9 = 18 3 * 9 = 27 4 * 9 = 36 5 * 9 = 45 6 * 9 = 54 7 * 9 = 63 8 * 9 = 72 9 * 9 = 81
拓展:
python里的end是print函数中的参数,为末尾end传递一个字符串,这样print函数不会在字符串末尾添加一个换行符,而是添加一个字符串,其实这也是一个语法要求,表示这个语句没结束。
二重循环中的break和continue
二重循环中的break和continue用于控制本层循环
continue:
跳过本次循环体中剩下尚未执行的语句,立即进行下一次的本循环条件判定,可以理解为只是中止(跳过)本次循环,接着开始下一次本循环的条件语句
break:
如果有两层for循环,第二层循环中有if...break,跳出的是第二层for循环,继续执行第一层的下一个条件语句
变量可以存储一个元素,而列表是一个大容器,可以存储N多个元素,程序可以方便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整体操作
列表相当于其它语言中的数组
变量存储的是一个对象的引用,而列表存储的是多个对象的引用
列表的创建用 [] 或者内置函数list()创建
元素之间用,分割
列表元素按顺序有序培训
索引映射唯一一个数据
列表可以存储重复元素
任意类型混存
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和回收内存
和java不同的是:从后往前采用的是负数索引比如第一个0的索引,它同时也是负数最后一个索引,java索引从0开始,无负数
如果列表中有多个元素,只返回列表中相同元素第一个元素的索引
在指定索引进行查找
lst=['hello','world','99','hello']
print(lst.index('hello',1,3)) #1-3不包括3,这里会报错找不到索引
获取列表中的多个元素
语法格式
列表名[start : stop : step]
切片的结果:原列表片段的拷贝
切片的范围,[start,stop)
step默认为1,简写为[stop,step]
lst=[10,20,30,40,50,60,70,80]
print('原列表',id(lst))# 原列表 3184358125248
lst2=lst[1:6:1]
print('切的片段:',id(lst2))# 切的片段: 3184361791744
print(lst[1:6]) # 默认步长为1 [20, 30, 40, 50, 60]
print(lst[1:6:])# [20, 30, 40, 50, 60]
print(lst[1:6:2]) # [20, 40, 60]
print(lst[:6:2]) # [10, 30, 50]
print(lst[1::2]) # [20, 40, 60, 80]
print('----------step步长为负数的情况-----------------')
print(lst[::-1]) #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相当于start=7最后一个元素
print(lst[6:0:-2])# [70, 50, 30]
列表元素的判断及遍历
for 迭代变量 in 列表名:
操作
print(10 in lst) #True
print(10 not in lst) #False
遍历
for item in lst:
print(item)
列表元素的增删改操作
增加
append():在列表的末尾添加一个元素
extend():在列表的末尾至少添加一个元素
insert():在列表的任意位置添加一个元素
切片:在列表的任意位置添加至少一个元素
id没变说明,append是在同一个列表中添加元素,每一个元素的id不同,但这个列表的id不变
lst=[10,20,30]
print('添加元素之前',lst,id(lst)) #添加元素之前 [10, 20, 30] 1732983054336
lst.append(40)
print('添加元素之后',lst,id(lst)) #添加元素之后 [10, 20, 30, 40] 1732983054336
添加列表
将lst2作为一个元素添加到lst1的末尾
lst2=['hello','world']
lst.append(lst2)
print(lst) #[10, 20, 30, 40, ['hello', 'world']]
用extend()添加列表
lst2=['hello','world']
lst.extend(lst2)
print(lst) # [10, 20, 30, 40, 'hello', 'world']
在任意位置上添加一个元素
lst = [10,20,30]
lst.insert(1,90)
print(lst) #[10, 90, 20, 30, 40]
切片
lst.insert(1,90)
print(lst) # [10, 20, 30, 40]
lst3=[True,False,'hello'] # [10, 90, 20, 30, 40]
lst[1:]=lst3
print(lst) # [10, True, False, 'hello']
列表元素的删除操作
remove():一次删除一个元素
重复元素只删除第一个
元素不存在抛出ValueError
pop() :删除一个指定索引位置上的元素
指定索引不存在抛出IndexError
不指定索引,删除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
切片:一次至少删除一个元素
clear():清空列表
del:删除列表
lst=[10,40,50,60]
new_list=lst[1:3]
print('原列表:',lst) # 原列表: [10, 40, 50, 60]
print('切片后的列表:',new_list) # 切片后的列表: [40, 50]
#不产生原列表中的对象,而是删除原列表中的内容
lst[1:3]=[]
print(lst) # [10, 60]
del lst
print(lst) # name 'lst' is not defined 既然删除了,那么就没有定义
列表元素的排序操作
常见的两种方式:
调用sort()方法,列表中所有元素默认按照从大到小顺序进行排序,指定reverse=True,进行降序排序,默认是False
调用内置函数sorted(),可以指定reverse=True,进行降序排序,原列表不发生改变,id不会变
sort()是对原列表进行排序,sorted()是对新列表进行排序
列表生成式
列表生成式简称 生成列表的公式
语法格式:[ i * i for i in range(1,10) ]
i * i 表示列表元素的表达式,自定义, for后面的 i 表示自定义变量,range(1,10)表示可迭代对象
lst=[i for i in range(1,10)] #会产生一个1-9的整数序列,所以用[]括起来,这个列表中存的是产生的整数序列,产生的整数序列是i,所以在for之前加上i
print(lst) #[1, 2, 3, 4, 5, 6, 7, 8, 9]
字典是Python内置的数据结构之一
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数据,字典是一个无序的序列
第一个放进去不一定在第一个位置(它底层会用hash计算键进行放入)
字典会浪费较大的内存,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数据结构
无序不可重复
字典中的可以是不可变对象
scores={'张三': 100, '李四' : '98'}
根据key找value
类似于java中的Map,也都是无序不可重复 ,重复即覆盖
最常用的方式:使用花括号
scores={' 张三' : 100, '李四' : 98}
使用内置函数dict()
dict(name = 'jack' , age= 20)
取值与使用get()取值的区别
[]如果字典中不存在指定的key,抛出keyError异常
get()方法取值,如果字典中不存在指定的key,并不会抛出KeyError,而是返回None,可以通过参数设置默认的value,以便指定的key不存在时返回
scores={'张三': 100, '李四' : '98'}
scores.get('哈哈',99) #99是在查找哈哈不存在时候返回99
in :指定的key在字典中存在返回True
not in:指定的key在字典中不存在时返回True
字典的删除:del scores['张三']
字典的新增:scores['jack']=90 没有则新增,有则value覆盖
字典的清空:clear
获取字典视图的三个方法
keys():获取字典中所有key,类型
也可以将其转换为列表,list(keys)
values():获取字典中所有value,类型
items():获取字典中所有的key,value对
scores={'张三':100,'李四':98,'王五':45}
# 获取所有的key
keys = scores.keys()
print(keys) # dict_keys(['张三', '李四', '王五'])
print(type(keys)) #
print(list(keys)) # ['张三', '李四', '王五']
# 获取所有value
values=scores.values()
print(values) # dict_values([100, 98, 45])
print(type(values)) #
print(list(values)) # [100, 98, 45]
# 获取所有的key-value对
items=scores.items()
print(items) # dict_items([('张三', 100), ('李四', 98), ('王五', 45)])
print(list(items)) # 这个小括号称为元祖[('张三', 100), ('李四', 98), ('王五', 45)]
scores={'张三':100,'李四':98,'王五':45}
for item in scores:
print(item,scores[item],scores.get(item)) # scpres.get()和scores[]都是根据key获取value
输出
张三 100 100
李四 98 98
王五 45 45
内置函数zip()
用于将可迭代的对象作为参数,将对象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元祖,然后返回由这些元组组成的列表
items=['Fruits','Books','Others']
prices=[96,78,85]
d = {item : price for item,price in zip(items , prices)}
print(d) # {'Fruits': 96, 'Books': 78, 'Others': 85}
# d = {item.upper() : price for item,price in zip(items , prices)} item.upper()会全部变成大写
python内置数据结构之一,是一个不可变序列
不可变序列
字符串、元组
没有增删改操作
字符串、元组
增删改内存地址发生改变
java中的String同样也是不可变序列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 不可变指的是内存地址不能修改
可变序列
列表、字典
可以增删改,对象地址不发生改变
直接小括号t = ('Python' , 'hello')
也可以省略小括号:t = ‘Python’ , 'hello'
使用内置函数tuple()
t = tuple( ('Python' , 'hello') )
注意:只包含一个元组的元素需要使用逗号
t = (10 , )
否则会被当成字符串!
空列表创建:
lst = []
lst1 = list ()
空字典:
d = {}
d2 = dict ()
空元组:
t4 = ()
t5 = tuple()
lst = []
lst2 = list()
d = {}
d2 = dict()
t = ()
t2 = tuple()
print('空列表', lst ,lst2)
print('空字典', d,d2)
print('空元组' , t, t2)
输出
空列表 [] []
空字典 {} {}
空元组 () ()
注意:
元组中存储的是对象的引用
如果元组中对象本身是不可变对象,则不能再引用其它对象
如果元组中的对象是可变对象,则可变对象的引用不允许改变,但数据可以改变
t = (10 ,[20,30],9)
print(t)
print(type(t)) # [20, 30]
print(t[1]) # 元组是不能再修改新的地址
t[1].append(100) #列表是可变序列,是可以添加元素的,但是id是不变的
元组的遍历
元组是可迭代对象,所以可以用for in 遍历
t = (10 ,[20,30],9)
for item in t:
print(item)
Python提供的内置数据结构
与列表、字典一样都属于可变类型的序列
集合{key}是没有value的字典-{key : value}
不能重复,重复即覆盖
通过hash(dataA)哈希进行计算,第一个放未必在第一个位置
创建方式
直接{} ,和字典区别就是没有value
使用内置函数set()
集合的相关操作
in 或者 not in
调用add()方法,一次添加一个元素
调用update()方法至少添加一个元素 ,里面可以添加集合,可以添加列表,元组等
集合元素的删除操作
调用remove()方法,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如果指定元素不存在,抛出,KeyError
调用discard()方法,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如果指定元素不存在不抛异常
调用pop()方法,一次只删除一个任意元素,它是随机删除的
调用clear()方法,清空集合
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可以使用运算符==或!=进行判断
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可以调用方法issubset进行判断
B是A的子集
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可以调用方法issuperset进行判断
A是B的子集
两个集合是否没有子集
可以调用方法isdisjoint进行判断 (disjoin-adj不相交的,v拆散)
s = {10,20}
s2 = {20,10}
s3 = {10}
print(s==s2) #True
print(s.issubset(s2)) # True
print(s2.issubset(s)) # True
print(s.issubset(s3)) # False
print(s.issuperset(s3)) # True
print(s3.isdisjoint(s)) # Falsexxxxxxxxxx s = {10,20}s2 = {20,10}s3 = {10}print(s==s2) #Trueprint(s.issubset(s2)) # Trueprint(s2.issubset(s)) # Trueprint(s.issubset(s3)) # Falseprint(s.issuperset(s3)) # Trueprint(s3.isdisjoint(s)) # Falses = {10,20}s2 = {20,10}print(s==s2) #True
交集:A和B共有的
并集:A和B所有元素加一起的
差集:s1.difference(s2):是求集合s1和s2的差集,即求在s1中同时不在s2中的元素集合,该方法的返回值是二者差集。
对称差集:s1.symmetric_difference(s2):是求集合s1和s2的对称差集,即s1和s2的并集减去二者的交集,该方法的返回值是二者的对称差集。
也就是用于生成集合的公式
{i * i for i in range(1,10)}
将{}改为[] 就是列表生成式
没有元组生成式-不可变序列
列表、字典、元组、集合总结
在Python中字符串是基本数据类型 ,java中String是引用数据类型
什么是字符串驻留机制
仅保存一份相同且不可变字符串的方法,不同的值,被存放在字符串的驻留池中,Python的驻留机制对相同的字符串只保留一份拷贝,后续创建相同字符串时,不会开辟新空间,而是把该字符串的地址赋给新创建的变量(不会创建新的空间,而是指向已经创建的空间)
a = 'Python'
b = "Python"
c = '''Python'''
print(a,id(a)) # Python 1365644283120
print(b,id(b)) # Python 1365644283120
print(c,id(c)) # Python 1365644283120
Python中is用于判断两个变量引用对象是否为同一个,==用于判断引用变量的值是否相等
Java只有值传递,所以对于==来说,不管是比较基本数据类型,还是引用数据类型的变量,其本质比较的都是值,只是引用类型变量存的值是对象的地址。
java中的equals()方法:用来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字符串的驻留机制
驻留机制的几种情况(交互模式-命令窗口)
字符串的长度为0或1时,无论是标识符与否都驻留
符合标识符的字符串
字符串只在编译时驻留,而非运行时
[-5,256]之间的整数数字
s = ''
s1 = ''
print(s is s1) # True
s2 = '%'
s3 = '%'
print(s2 is s3) # True
print(a==b) # True a='Python'
print(a is b) # True b="Python"
d = 'abc%' # 非标识符 标识符字母数字下划线
e = 'abc%'
print(d==e) # True
print(d is e) # False 在PyCharm中运行时True,要在交互模式
a = 'abc'
b = 'ab' + 'c' # b的值是在运行之前就已经连接完毕了
c = ''.join(['ab','c']) # c是在程序运行的时候通过join方法连接的,会开辟新的空间,没有驻留
print(type(a)) #
print(type(b)) #
print(type(c)) #
print(a is b) # True
print(a is c) # False
# [-5 - 256]之间的数字也是驻留的
a = -5
b = -5
print(a is b) # True
a = -6
b = -6
print(a is b) # False
# 感觉两个内存地址,这样太浪费空间了,所以我们可以让它存储一个空间
a = 'abc%'
b = 'abc%'
print(a is b) # False
import sys
sys.intern(a)
print(a is b) # True
PyCharm对字符串进行了优化,原本不驻留的,PyCharm进行了驻留
驻留机制的优缺点
当需要值相同的字符串时,可以直接从字符串池中来使用,避免频繁的创建和销毁,提升效率和节约内存,因此拼接字符串和修改字符串是会比较影响性能的
在需要进行字符串拼接时建议使用str类型的join方法,而非+,因为join()方式是先计算出所有字符串的长度,然后再拷贝,只new一次,效率比+效率高
由于字符串是不可变对象,当使用“+”连接字符串的时候,每执行一次“+”操作都会申请一块新的内存,然后复制上一个“+”操作的结果和本次操作的有操作符到这块内存空间中,所以用“+”连接字符串的时候会涉及内存申请和复制;join在连接字符串的时候,首先计算需要多大的内存存放结果,然后一次性申请所需内存并将字符串复制过去。在用"+"连接字符串时,结果会生成新的对象,而用join时只是将原列表中的元素拼接起来,因此在连接字符串数组的时候会考虑优先使用join。
index():查找子串substr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如果查找的字符串不存在,抛出ValueError
rindex():查找子串substr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如果查找的子串不存在,抛出ValueError
find():查找子串substr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不存在返回-1
rfind():查找子串substr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如果查找的子串不存在,返回-1
r:reserve v.n.adj都表示相反的、逆转、背面的意思,
建议用find方法,不跑异常
upper(): 把字符串所有字符都转成大写字母
lower():把字符串中所有字符都转成小写字母
swapcase():大小写转换,大写变小写,小写变大写
capitalize():把第一个字符转换为大写,其余转小写
title,第一个转大写,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center():居中对齐,第一个参数指定宽度,第二个参数指定填充符,第二个参数是可选的,默认是空格,如果设置的宽度小于实际宽度则返回源字符串
ljust():左对齐,第一个参数指定宽度,第二个参数指定填充符,第二个参数是可选的,默认是空格,如果设置的宽度小于实际宽度则返回源字符串
rjust():右对齐,第一个参数指定宽度,第二个参数指定填充符,第二个参数是可选的,默认是空格,如果设置的宽度小于实际宽度则返回源字符串
zfill():右对齐,左边用0填充,该方法只接受一个参数,用于指定字符串的宽度,如果指定的宽度小于等于字符串的长度,返回字符串本身
s = 'hello,Python'
print(s.center(20,'*')) # ****hello,Python****
# 共指定20个字符,减去原有12个居中对齐,左右补充 *
print(s.ljust(20,'*')) # hello,Python********
print(s.rjust(20,'*')) # ********hello,Python
print(s.zfill(20)) # 00000000hello,Python
print('-666888'.zfill(8)) # -0666888
split():从字符串左边开始劈分,默认的劈分字符是空格字符串,返回值的值是一个列表
以通过参数sep指定劈分字符串是的劈分符
通过参数maxsplit指定劈分字符串时的最大劈分次数,在经过最大次劈分之后,剩余的子串会单独作为一部分、
rsplit():从字符串的右边开始劈分,默认的劈分字符是空格字符串,返回的值是一个列表
以通过参数sep指定劈分字符串是的劈分符
通过参数maxsplit指定劈分字符串时的最大劈分次数,在经过最大劈分之后,剩余的子串会单独作为一部分
s = 'hello world Python'
print(s.split()) # ['hello', 'world', 'Python']
s1 = 'hello|world|Python'
print(s1.split(sep='|')) # ['hello', 'world', 'Python'] 这是已经分割的
print(s1.split(sep='|',maxsplit=1)) # ['hello', 'world|Python']
# rsplit同理
isidentifier():判断指定的字符串是不是合法的标识符
isspace():判断指定的字符串是否全部由空白字符组成(回车、换行、水平制表符)
isalpha():判断指定字符是否全部由字母组成,汉字也算(unicode编码就会这样)
isdecimal():判断指定字符是否全部由十进制的数字组成
isnumeric():判断指定的字符串是否全部由数字组成
isalnum():判断指定字符串是否全部由字母和数字组成
s = 'hello,Python'
print('1.',s.isidentifier()) # False 有, 只要非数字字母下划线都非标识符
print('2.','hello_123'.isidentifier()) # True
print('3.','\t'.isspace()) # True
print('4.','abc'.isalpha()) # True
print('5.','张三'.isalpha()) # True
print('6.','张三1'.isalpha()) # False
print('7.','123四'.isdecimal()) # False
print('8','123'.isnumeric()) # True
print('9','123哈哈哈'.isalnum()) # True
字符串替换
replace() 第一个参数指定被替换的子串,第二个参数指定替换子串的字符串,该方法返回替换后得到的字符串,替换前的字符串不发生变化,调用该方法时可通过第三个参数指定最大替换次
字符串的合并
join() 将字符串合并成一个字符串,如果是字典,则只连接key
注意:如果有数字什么的不能连接,只能连接字符串
s = 'hello,Python'
print(s.replace('Python','Java')) # hello,Java
s1 = 'hello,Python,Python,Python'
print(s1.replace('Python','Java',2)) # hello,Java,Java,Python
print('|'.join(lst)) # hello|Java|Python
print(''.join(lst)) # helloJavaPython
t = ('hello','Java')
print(''.join(t)) # helloJava
字符串的比较操作
运算符:>,>=,<,<=,==,!=
比较规则:从第一个字符依次比较下去,直到两个字符串中的字符不相等时,其比较结果就是两个字符串的比较结果,两个字符串中的所有后续将不再比较
比较原理:比较的是ordinal value(原始值),调用内置函数ord可以,得到指定字符的ordinal value ,与内置函数ord对应的是内置函数chr,调用内置函数chr时可以指定oridnal value可以得到对应的字符
字符串是不可变类型
不具备增、删、改等操作
切片操作都将产生新的对象,和列[]列表一样
[start,end,step]
s[:5]它会从0开始且,且到4,不包含5
s[6:]它会从6开始,切刀最后
s = 'hello,Java'
s1 = s[:5]
print(s1)
s2 = s[6:] # hello
print(s2) # Java
a = '666888'
print(a[::2]) #668
因为很多相同操作占取空间,大量重复操作
比如:身份证号: 现居家庭住址:等等
格式化字符串的两种方式
%作占位符
%s表示字符串,%i或%d表示整数
%f表示浮点数
{}作占位符
%叫做定义的格式化字符串,%是固定符号 (name,age)是实际值
# %占位符
name = '张三'
age = 20
print('我叫%s,今年%d岁'% (name,age)) # 我叫张三,今年20岁
# {}格式化操作
print('我叫{0},今年{1}岁'.format(name,age) ) # 我叫张三,今年20岁
# f-string
print(f'我叫{name},今年{age}岁') # 我叫张三,今年20岁
# %10d,10表示宽度
print('%10d' % 99) # 99
# %f表示浮点数,%.3是小数点后三位小数
print('%.3f' % 3.1415926)
# %10.3f同时表示宽度和精度
print('%10.3f' % 3.1415926)#3.142 总宽度是10,小数点后三位
# 用{}形式也能注册 ,.3表示的一共是三位数
print('{0:.3}'.format(3.1415926))
# .3f表示3位小数
print('{0:.3f}'.format(3.1415926))
# 同时设置宽度
# print('{:10.3f}'.format(3.1415926))
str在内存中以UNICODE表示,将计算机中的内容传送到你的电脑上去,这时候就需要字节进行传输,这时候就需要将str转换成二进制数据传送到你的电脑上,你的电脑再进行转换成str进行展示
编码:将字符串转换为二进制数据(bytes)
解码:将bytes类型的数据转换成字符串类型
注意:编码格式和解码格式要相同
s = '解码编码操作'
# 编码
print(s.encode(encoding='GBK')) # GBK这种编码格式中,一个中文是二个字节
print(s.encode(encoding='UTF-8')) # UFT-8这种编码格式中,一个中文是三个字节
#
# 解码
# byte代表就是一个二进制数据 (字节类型的数据)
byte = s.encode(encoding='GBK') # 编码
# print(byte.decode(encoding='UTF-8 ')) # 解码 报错,用什么编码,用什么解码
byte = s.encode(encoding='UTF-8')
print(byte.decode(encoding='UTF-8')) # 解码编码操作
输出
b'\xbd\xe2\xc2\xeb\xb1\xe0\xc2\xeb\xb2\xd9\xd7\xf7'
b'\xe8\xa7\xa3\xe7\xa0\x81\xe7\xbc\x96\xe7\xa0\x81\xe6\x93\x8d\xe4\xbd\x9c'
解码编码操作
什么是函数?
函数就是执行特定任务和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代码
为什么需要函数
复用代码
隐藏实现细节
提高可维护性
提高可读性便于调试
函数的创建
def 函数名 ([输入参数]) :
函数体
[return xxx]
函数名需要遵循字母、数字、下划线
# 这里的a,b是形式参数-形参,形参的位置是在函数的定义处
def calc(a,b):
c = a+b
return c
print(calc(10,50)) # 60 这里的10,50称为实际参数的值,简称实参
print(calc(b=50,a=10)) #=左侧的变量名称为关键字参数,自动找a和b
定义函数取奇偶数
def fun(num):
odd = [] # 存奇数
even = [] # 存偶数
for i in num:
if i%2:
odd.append(i)
else:
even.append(i)
return odd,even
lst=fun([10,21,33,66,88,99])
print(lst) # ([21, 33, 99], [10, 66, 88])
如果函数没有返回值【函数执行完毕之后,不需要给调
用处提供数据】 return可以省略不写
函数的返回值,如果是1个,直接返回类型
函数的返回值,如果是多个,返回的结果为元组
函数定义默认值参数
函数定义时,给形式参数设置默认值,只有与默认值不符的时候才需要传递实参
def fun(a,b=10)
print(a,b)
fun(100) #只传一个参数,b采用默认值
fun(20,30) #30将默认值10替换
个数可变的位置参数
定义参数时,可能无法事先确定传递的位置实参的个数时,使用可变的位置参数
使用*定义个数可变的位置形参
只能定义一个,def fun(* args,*a):这样报错
结果为一个元组
def fun(*args): # 函数定义时的 可变的位置参数
print(args)
fun(10)
fun(10,30)
fun(30,405,50)
"""
结果
(10,) 注意元组有, 逗号,否则为字符串了
(10, 30)
(30, 405, 50)
"""
个数可变的关键字形参
定义函数时,无法事先先确定传递的关键字实参的个数时,使用可变的关键字形参
使用**定义个数可变的关键字形参
只能定义一个,def fun(** args, **a):这样报错
结果为一个字典
def fun1(**args):
print(args)
fun1(a=10) # {'a': 10}
fun1(a=20,b=30,c=40) # {'a': 20, 'b': 30, 'c': 40}
print源码
它是一个形式可变的位置参数,所以print('这里写几个都没问题')
def print(self, *args, sep=' ', end='\n', file=None):
注意:
在一个函数定义过程中,既有个数可变的关键字形参,也有个数可变的位置形参,要求,个数可变的位置形参,放在个数可变的关键字形参之前
def fun(**args1,*arg2):
在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称为位置传参
def fun(a,b,c):
print(a,end='\t')
print(b,end='\t')
print(c,end='\t')
fun(10,20,30) # 10 20 30 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称为位置传参
lst = [11,22,33]
# fun(lst) #报错
fun(*lst) # 11 22 33 在函数调用时,将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转换为位置实参传入
dic = {'a':111,'b':222,'c':333}
# fun(dic) #报错
fun(**dic) # 111 222 333 在函数调用时,将字段的键值对都转换为关键字实参传入
# 个数可变的关键字传参
def fun4(**args):
print(args)
fun4(a=666,b=888) # {'a': 666, 'b': 888}
函数传参其它类型
def fun5(a,b,*,c,d):
print(a)
print(b)
print(c)
print(d)
fun5(a=10,b=20,c=30,d=40) # 10 20 30 40
# fun5(10,20,30,d=40) # 错误 前两个参数采用的是位置实参传递,c,d只能采用关键字传递
fun5(10,20,c=30,d=40) # 10 20 30 40
# 这些也都是可以的
def fun5(a,b,*,c,d,**args):
print(args)
fun5(1,3,c=3,d=4,e=4) # {'e': 4}
def fun(*args,**args2):
pass
def fun(*args,**args2):
pass
def fun(a,b=10,*args,**args2):
pass
程序代码能访问该变量的区域
根据变量的有效范围可分为
局部变量:
在函数内定义并使用的变量,只在函数内部有效,局部变量使用global声明,这个变量就会成为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
在函数体外定义的变量,可作用函数内外
def fun():
global age # 声明global在外部也可以使用了
age=20
print(age) # 20
fun()
print(age+1) # 21
什么是递归函数
在函数体内调用了函数本身
递归的组成部分
递归调用与递归终止条件
递归的调用过程
每递归调用一次函数,都会在栈内存分配的一个栈帧
每执行完一次函数,都会释放相应的空间
递归的优缺点
优点:占用内存多,效率低下
缺点:思路和代码简单
斐波那契数列
形如1 1 2 3 5 8..每一项都前两项之和
# 斐波那契数列
def fib(n):
if n == 1 or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1)+fib(n-2)
print(fib(3)) # 2
# 输出前四项数组
for i in range(1,5):
print(fib(i)) # 1 1 2 3
Bug的常见类型
Python提供了异常处理机制,可以在异常出现时即时捕获,然后内部“消化”,让程序继续运行
多个except结构
捕获异常的顺序按照先子类后父类的顺序,为了避免遗漏可能出现的异常,可以在最后增加BaseException
try...except...else结构
如果try块中没有抛出异常,则执行else块,如果try中抛出异常,则执行except块
try...except...else..finally结构
finally块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被执行,能常用来释放try块中申请的资源
案例1
try:
a = 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整数:'))
b = 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整数:'))
result = a/b
print('结果为:',result)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print('对不起,除数不能为0')
except ValueError:
print('只能输入数字串')
print('程序结束')
案例2
try:
a = 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整数:'))
b = 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整数:'))
result = a/b
except BaseException as e:
print('出错了',e)
else:
print('计算结果为:',result)
finally:
print('谢谢你的使用')
Python中常见的异常
ZeroDivisionError :除(或取模)零(所有数据类型)
IndexError:序列中没有此索引(index)
KeyError:映射中没有这个键
NameError:未声明/初始化对象(没有属性)
SyntaxError:Python语法错误
ValueError:传入无效的参数
traceback
使用traceback模块打印异常信息
import traceback
try:
a = 1/0
except:
traceback.print_exc()
输出
这些日志信息放到日志文件里面还是有用的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F:\pythonProject1\venv\test.py", line 3, in
a = 1/0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一切皆对象,和java一样,各编程语言一样的思想
规范:
类名首字母大写,和java一样
创建的规范
python3创建类的时候,可以不带括号,也可以带,也可以显示继承object,如果带个()空括号,其实也是隐士的继承了object。这三种方式是相等的。
class Student:
pass
类的组成
类属性:类中方法外,被该类所有对象共享
类方法:@classmethod修饰,使用类名直接访问的方法
静态方法@staticmethod,使用类名直接调用
类属性、类方法、静态方法都是用类名直接调用
实例方法
# 创建的语法
class Studnet:
native_pace = '吉林' # 类属性
# 初始化方法 这个self赋值时候不用写,赋值name和age即可,self默认带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 将局部变量的值赋值给实体属性,self.name称为实例属性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实例方法
# self 为这个方法名,name,age的为实例属性
def eat(self): # 这个self这里必写,self单词可以变,但程序员习惯self
print('学生在吃饭')
# 在类外定义的称为函数,类之内称为方法
# 类方法
@classmethod
def cm(cls):
print('类方法')
# 静态方法中不能写self,注意
@staticmethod
def sm():
print('静态方法')
# 类之外定义的称为函数,在类之内定义的称为方法
def drink():
print('喝水')
和java一样
对象的创建又称为类的实例化
语法:
实例名=类名()
如stu = Student()
实例对象会有个类指针指向类对象
类名.方法名(类的对象),实际上就是方法定义处的self
Stu1 = Student('张三',20)
Student.eat(stu1)
Python是动态语言,在创建对象之后,可以动态地绑定属性和方法
stu1 = Studnet('张三',20)
stu2 = Studnet('李四',30)
print(id(stu1)) # 和stu2不同
print(id(stu2))
print('--------为stu2动态绑定性别属性-----------')
stu2.gender = '女' # 这点和java不一样,java没有成员变量(属性-字段),是不能指定的
# Student中没有 gender属性 能动态绑定性别 ,只属于stu2自己
print(stu2.gender) # 女
def show():
print('定义在类之外的,称函数')
stu1.show = show()
stu1.show # 定义在类之外的,称函数
stu2.show # 报错 没有胃stu2动态绑定show方法,在对象上之后函数就称为方法了
封装:提高程序的安全性
将数据(属性)和行为(方法)包装到类中。在方法内部对属性进行操作,在类对象的外部调用方法。这样,无需关心方法内部的具体实现细节,从而隔离了复杂度
在Python中没有专门的修饰符用于属性的私有,如果该属性不希望在类对象外部被访问,前面使用两个"-"
继承: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如果一个类没有继承任何类,默认继承object
Python支持多继承(java不支持多继承)
定义子类时,必须在其构造函数中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多态:提高程序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封装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def show(self):
print(self.name,self.__age)
stu = Student('张三',20)
# 在类外部使用name、age
print(stu.name) # 张三
# print(stu.__age) # 报错
print(dir(stu)) # dir()可以查看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里面找到一个_Student__age
print(stu._Student__age) # 这样也能访问,但是不建议这种访问方式
class Student2:
def __init__(self,age):
self.set_age(age)
def get_age(self):
return self.__age # 不希望在外面使用,所以加上两个__
def set_age(self,age):
if 0<=age<=120:
self.__age = age
else:
self.__age = 18
stu1 = Student2(150)
stu2 = Student2(30)
print(stu1.get_age()) # 18
print(stu2.get_age()) # 30
继承
class Person(object): #object默认不写也行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info(self):
print('姓名:{0},年龄{1}'.format(self.name,self.age))
# 定义子类
class Student(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core):
super().__init__(name,age)
self.score = score
def info(self):
super.info()# 还想用父类的info()可以super.
print(self.score)# 重写
# 测试
stu = Student('Haha',20,'1001')
stu.info() # 从父类中继承的方法 ,重写后就是Student的方法了
object类是所有类的父类,因此所有类都有object类的属性和方法
内置函数dir()可以查看指定对象的所有属性
Object有一个_ str_ ()方法,用于返回一个对于“对象的描述”,对于内置函数str()进程用于print()方法,帮我们查看对象的信息,所以我们经常会对__str _()进行重写,而不是输出内存地址
重写str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name
self.age=ag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我的名字是{0},今年{1}岁'.format(self.name,self.age)
stu=Student('Haha',20)
print(stu) # 我的名字是Haha,今年{20}岁 默认调用_str_()这样的方法
指的是一类事物有多种形态,一个抽象类有多个子类(因而多态的概念依赖于继承),不同的子类对象调用相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多态可以增加代码的灵活度
Python中虽然没有数据类型,但是具备多态特征
class Animal:
def eat(self):
print('eating...')
class Dog(Animal):
def eat(self):
print('dog gnawing...')
def fun(obj):
obj.eat()
fun(Animal()) # eating...
fun(Dog()) # # dong gnawing
Java是静态,强类型语言,Python是动态语言
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关于多态的区别
静态语言实现多态的三个必要特征
继承
方法重写
父类引用执行子类对象
动态语言的多态的多态崇尚“鸭子类型”,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游泳像鸭子,收起来也像鸭子,那么这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
在鸭子类型中,不用对象是什么类型,到底是不是鸭子,只关心对象的行为
特殊属性
_ dict __ :获得类对象或实例对象所绑定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__ len __():通过重写它,让内置函数len()的参数可以是自定义类型
特殊方法
_add _():通过重写它,让内置函数len()的参数可以是自定义类型
_new _():用于创建对象
_init() _:对创建的对象进行初始化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x = A('Jack',18)
print(x.__dict__) #{'name': 'Jack', 'age': 18}
print(x.__class__) #
class B(A):
pass
print(B.__base__) #
print(B.__bases__) # (
print(B.__mro__) # 继承层次结果 B继承A继承object (
print(A.__subclasses__())#子类列表 [
a = 20
b = 100
c = a + b
d = a.__add__(b) #等同于+
print(c)
print(d)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add__(self, other): # 必须在这里写,stu1.__add_(stu2)这样也报错
return self.name + other.name
def __len__(self): # 必须写在这里才能计算长度
return len(self.name)
stu1 = Student('张三')
stu2 = Student('李四')
s = stu1 + stu2 # 写了__add__方法才能加,否则报错
print(s) # 张三李四
lst = [1,2,3,4,5]
print(len(lst)) # 5
print(lst.__len__()) # 5
print(stu1.__len__()) # 2
new执行是优先于init的。new后的对象会给__ init __中的self
变量的赋值操作
只是形成两个变量,实际上还是指向同一个对象
浅拷贝
Python拷贝如果没特殊说明的话,一般都是浅拷贝,拷贝时,对象包含的子对象的内容不拷贝,因此,源对象与拷贝对象会引用同一个子对象
深拷贝
使用copy模块的deepcopy函数,递归拷贝对象中包含的子对象,源对象和拷贝对象所有的子对象也不相同
源对象和拷贝对象的所有子对象也要重新拷贝一份
浅拷贝
class CPU:
pass
class Disk:
pass
class Computer:
def __init__(self,cpu,disk):
self.cpu = cpu
self.disk = disk
cpu1 = CPU()
cpu2 = cpu1 # 这个是赋值操作
print(cpu1,cpu2) # 内存地址一样
# <__main__.CPU object at 0x000001A54423FF40> <__main__.CPU object at 0x000001A54423FF40>
print('----------------------')
disk = Disk() # 创建一个硬盘
computer = Computer(cpu1,disk) # 创建一个计算机类的对象
# 浅拷贝
import copy
computer2 = copy.copy(computer)
print(disk)
# # <__main__.Disk object at 0x000001E1026AF3D0>
print(computer,computer.cpu,computer.disk)
# computer2和computer内存地址不同,子对象的内存地址是相同的-Disk和CPU
# <__main__.Computer object at 0x000001A543EF4850> <__main__.CPU object at 0x000001A54423FF40> <__main__.Disk object at 0x000001A54423F3D0>
print(computer2,computer2.cpu,computer2.disk)
# <__main__.Computer object at 0x000001A5442928F0> <__main__.CPU object at 0x000001A54423FF40> <__main__.Disk object at 0x000001A54423F3D0>
print('---------------------------')
# 深拷贝
computer3 = copy.deepcopy(computer)
print(computer,computer.cpu,computer.disk)
print(computer3,computer.cpu,computer3.disk)
# 打印的内存地址各不同,computer、cpu、disk都拷贝了一份,内存地址变化了
# <__main__.Computer object at 0x00000265D67B3E80> <__main__.CPU object at 0x00000265D67B3FD0> <__main__.Disk object at 0x00000265D67B3EB0>
# <__main__.C
深拷贝
多态对于:动态语言关注对象的行为
静态语言:继承、方法重写、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英文为Modules
一个模块可以包含N多个函数
在Pyhton中一个扩展名.py的文件就是一个模块
使用模块的好处
方便其它程序和脚本的导入并使用
避免函数名和变量名冲突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
创建模块
新建一个.py文件,名称尽量不要与Python的自带的标准名称相同
导入模块
import 模块 [as 别名]
from 模块名称 import 函数/变量/类
import math # 导入数学模块 每一个模块都有id、type以及它的值组成
print(id(math))
print(type(math))
print(math)
print(math.pi) # 3.141592653589793
#2051647076960
#
#
print(dir(math))
from math import pi
print(pi) # 这是能直接输出的
print(pow(2,3)) # 如果不导入math,只导入from math import pi 是不能使用的
在每个模块的定义中都包括一个记录模块名称的变量_ name _,程序可以检查该变量,以确定它们在哪个模块中执行,如果一个模块不是被导入到其它程序中执行,那么它可能在解释器的顶级模块中执行。顶级模块的 _ name _变量的值为 _main _
# 开发时间:2023/2/11
def add(a,b):
return a+b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add(10,20)) # 只有当运行这个calc2的时候才会执行这个主程序语句,可防止其它程序调用此类运行这个
Python中的包
Python中的包
包是一个分层次的目录结构,它将一组功能相近的模块组织在一起(包中包含N多个模块)
作用:
代码规范
避免模块名称冲突
包与目录的区别
创建之后默认包含__ init __ .py文件的目录称为包
目录里通常不包含_init _ .py文件
包的导入
import 包名.模块名(import只能导入包名、模块名)
用from 能导入包、模块、函数名、变量名 pageage1.module_A import ma
比如
创建python软件包
在下面新建pageage1,下面创建2模块-module_A.py/moduleB.py
在外面创建demo.py
import pageage1.module_A as ma
# 现在就可以使用pageage1.module_A的内容了(别名叫ma)
Python中常用的内置模块
模块名 |
描述 |
sys |
与Python解释器及其环境操作相关的标准库 |
time |
提供与时间相关的各种函数的标准库 |
os |
提供了访问操作系统服务功能的标准库 |
calendar |
提供与日期现相关的各种函数的标准库 |
urllib |
用于读取来自网上(服务器)的数据标准库 |
json |
用于使用序列号和反序列化对象 |
re |
用于在字符串中执行正则表达式匹配和替换 |
math |
提供标准算术运算函数的标准库 |
decimal |
用于进行准确控制精度、有效位数和四舍五入的十进制运算 |
logging |
提供灵活的记录事件、错误、警告和调试信息等日志信息的功能 |
简单的代码实现
import sys
import time
import urllib.request
import math
# getsizeof是获取占用字节数
print(sys.getsizeof(20)) # 28
print(sys.getsizeof(21)) # 28
print(sys.getsizeof(True)) # 28
print(sys.getsizeof(False)) # 24
print(time.time()) # 对应秒数 1676127718.0125294
print(time.localtime(time.time())) # 将秒转成本地时间time.struct_time(tm_year=2023, tm_mon=2, tm_mday=11, tm_hour=23, tm_min=1, tm_sec=58, tm_wday=5, tm_yday=42, tm_isdst=0)
print(urllib.request.urlopen('http://ww.baidu.com').read())
print(math.pi)
Python如此强大,离不开第三方模块
第三方模块的安装
pip install 模块名(在线安装方式-cmd安装-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第三方模块的使用
import 模块名(安装导入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
在cmd窗口,我们可以输入python进入python交互模式
此时import使用已经安装的模块如果能使用证明安装成功
编码格式介绍
文件的读写原理
文件读写操作
文件对象常用的方法
with语句(上下文管理器)
目录操作
常见的字符编码格式
Python的解释器使用的是Jnicode(内存)
py文件在磁盘上使用UTF-8存储(外存)
py默认是UTF-8,它是变长编码,1-4个字节表示1个字符,英文1个字节,汉字3个字节
读写俗称IO操作-先进先出,如管道一般
文件到内存称为读,内存到文件称为写
读写之后需要关闭资源
内置函数open()创建文件对象
语法规则:file = open(filename,[,mode,encoding])
file 是被创建的文件对象,open是创建文件对象的函数,
filename:是要创建或打开的文件名称,
mode:打开模式为只读模式
file = open('a.txt','r') # 读,中括号是可选,写不写都行
print(file.readlines()) # readlines读取的是一个列表
file.close()
encoding:默认文本文件中字符的编写格式为gbk(所以我们在编译器中常见一打开乱码,并提示reload gbk)
常用的文件打开模式
文件的类型
按文件中数据的组织形式,文件分为以下两大类
文本文件:存储的是普通“字符"文本,默认为unicode:字符集,可以使用记本事程序打开
二进制文件:把数据内容用“字节”进行存储,无法用记事本打开,必须使用专用的软件打开,举例:mp3音频文件,jpg图片.doc文档等
打开模式 |
描述 |
r(read only) |
以只读模式打开文件,文件的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
w(write only) |
以只写模式打开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如果文件存在,则覆盖原有内容,文件指针在文件的开头 |
a |
以追加模式打开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文件指针在文件开头,如果文件存在,则在文件末尾追加内容,文件指针在原文件末尾 |
b |
以二进制方式打开文件,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共它模式一起使用,rb,或者wb |
+ |
以读写方式打开文件,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其它模式一起使用,a+ |
方法名 |
说明 |
read([size]) |
从文件中读取size个字节或字符的内容返回。若省略[size],则读取到文件末尾,即一次读取文件所有内容 |
readline() |
从文本文件中读取一行内容 |
readlines() |
文本文件中的每一行都作为单独的字符串对象,并将这些对象返回到列表中返回 |
write(str) |
将字符串str内容写入文件 |
writelines(s_list) |
将字符串列表s_lst写入文本文件,不添加换行符 |
seek(offset[,whence]) |
把文件指针移动到新的位置,offset表示相对于hencel的位置:offset:为正往结束方向移动,为负往开始方向移动whence(从何处)不同的值代表不同含义:0:从文件头开始计算(默认值)1:从当前位置开始计算2:从文件尾开始计算 |
tell() |
返回文件指针的当前位置,第一个字母是0,也就是从0开始 |
flush() |
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入文件,但不关闭文件 |
close() |
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入文件,同时关闭文件,释放文件对象相关资源-close()之后就不能写内容了,flush之后能close |
file = open('a.txt','r')
file = seek(2) # a.txt有中国两字。一个字占取2字节(gbk),从国开始读(如果在pyCharm中写的txt,可能就是utf-8了,不是2字节)
print(file.read()) # 国
# tell
print(file.tell()) # 会把当前所有内容打印出,指向最后一个位置。如seek(2)跳过了2,如果打印hello的话只会出现llo
with语句可以自动管理上下文资源,不论什么原因跳出with块,都能确保文件正确的关闭,以此来达到释放资源的目的
写文件时建议使用with语句形式
上下文为表达式,结果为上下文管理器
实现了__ enter__ () 方法和 __ exit()__方法 称为这个类遵守上下文管理协议,这个类的实例对象称为上下文管理器
图描述如下:
# open('logo.png','rb') with之后as之前为上下文表达式,结果为上下文管理器-->同时创建一个运行时上下文-->自动调用_enter_()方法,并将返回值赋值给src_file
with open('logo.png','rb') as src_file:
# as src_file:可选项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引用[可选项]
src_file.read() # with语句体
# 离开运行时上下文,自动调用上下文管理器的特殊方法_exit_()
with open('a.txt','r') as file:
print(file.read()) # 不用再手动close关闭了,因为离开with语句时会自动释放资源
# 开发时间:2023/2/12
# MyContentMgr实现了特殊方法__enter__(),__exit__()称为该类对象遵守了上下文管理器协议,该类对象的实例对象,称为上下文管理器
class MyContentMgr(object):
def __enter__(self):
print('enter方法被调用执行了')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rint('exit方法被调用执行了')
# print('show方法被调用执行了',1/0) 即使产生异常也会调用exit方法,称为自动关闭资源
def show(self): # 实例Method
print('show方法被调用执行了')
# MyContentMgr这个类遵守上下文管理协议,它的对象就称为上下文管理器,把这个对象赋给file去存储
# 相当于file = MyContentMgr(),这时候就可以通过file调用它的方法
# with里面的所有缩进都称为with语句体
with MyContentMgr() as file:
# 这个with语句体执行之后就会自动跳出上下文管理器,调用exit方法
file.show() # exit方法被调用执行了
os模块是Python内置的与操作系统功能和文件系统相关的模块
该模块中的语句的执行结果通常与操作系统有关,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os模块与os.path模块用于对目录或文件进行操作
既然是和os有关的,那么可以调用os有关的文件
不需要安装,它是自带的模块
函数 |
说明 |
getcwd() |
返回当前的工作目录(文件目录) |
listdir(path) |
返回指定路径下的文件和目录信息 |
mkdir(path[,mode]) |
创建目录 |
makedirs(path1/path2...[,mode]) |
创建多级目录 |
rmdir(path) |
删除目录 |
removedirs(path1/path2......) |
删除多级目录 |
chidr(path) |
将path设置为当前工作目录 |
import os
# 调用记事本
# os.system('notepad.exe')
# 直接调用可执行文件
# os.startfile('C:\\Users\\79382\\AppData\\Local\\Google\\Chrome\\Application\\chrome.exe')
import 导入os.path
函数 |
说明 |
abspath(path) |
用于获取文件或目录的绝对路径 |
exists(path) |
用于判断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join(path,name) |
将目录与目录或者文件名拼接起来 |
splitext() |
分离文件名和扩展名 |
basename(path) |
从一个目录中提取文件名 |
dirname(path) |
从一个路径中提取文件路径,不包括文件名 |
isdir(path) |
用于判断是否为路径 |
import os.path
print(os.path.abspath('demo13.py')) # F:\pythonProject1\venv\Scripts\demo13.py
print(os.path.exists('demo13.py')) # False
print(os.path.join('E:\\Python','demo13.py')) # E:\Python\demo13.py
print(os.path.split('E:\\vipython\\chap15\\demo13.py')) # ('E:\\vipython\\chap15', 'demo13.py')
print(os.path.splitext('demo13.py')) # ('demo13', '.py')
print(os.path.basename('E:\\vippython\\chap15\\demo13.py')) # demo13.py
print(os.path.dirname('E:\\vippython\\chap15\\demo13.py')) # E:\vippython\chap15
print(os.path.isdir('E:\\vippython\\chap15\\demo13.py')) # False 因为demo13.py是文件
获取当前目录下的指定文件
import os
path = os.getcwd() # 获取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lst = os.listdir(path)
for filename in lst: # 获取所有以py结尾的文件
if filename.endswith('.py'):
print(filename)
获取当前目录下的指定文件(包括子目录)
import os
path = os.getcwd()
# os.walk()可以遍历指定目录下所有的文件
lst_files = os.walk(path)
print(lst_files) # 获取的是一个对象
# 这个迭代器对象返回来的是一个元组
for dirpath,dirname,filename in lst_files:
'''
print(dirpath)
print(dirname)
print(filename)
print('------------')
'''
for dir in dirname:
print(os.path.join(dirpath,dir))
for file in filename:
print(os.path.join(dirpath),file)
print('------------------------------')
微信公众号:索奇之家 一起探索软件、编程、数码等众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