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之病辨疑】


腰椎病指的是以椎间盘退变为主导致的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管、椎间孔、椎间隙狭窄,腰椎椎体滑脱、关节不稳以及腰椎周围软组织的急性及慢性损伤等一系列疾病群。

妊娠、遗传因素和先天性发育异常也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

腰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以及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近年来,腰椎间盘发病率居高不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压力大,长期不良坐姿、办公室的白领、长期从事弯腰的体力劳动者、工作过度劳累或睡觉的床太软、司机处于颠簸状态工作、运动员急性外伤等……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腰椎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增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约有2亿腰椎病人群;约80%的人群一生中有过腰痛的症状,其发病率仅次于普通感冒,在造成患者求医的原因中位居第二位。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

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遗传因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腰椎发育异常:腰椎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从而增加椎间盘损害的风险。

腰椎病近年来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学生长期玩手机,玩电脑有很大关系。

腰椎病的症状是非常多的。

因为腰椎病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腰部肌肉、神经、韧带、骨质等病变的集合,较为常见的疾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椎滑脱、腰脊上韧带炎、腰脊旁韧带炎等等。而这些腰部的疾病最终合成为腰椎病。所以,腰椎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腰部疼痛以及腰部的功能受限,经常还会伴有下肢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状,较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双下肢力量的明显减弱,形成双下肢的不全瘫,严重的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功能。

疾病类型:

根据其疾病常见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变后纤维环破裂,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组织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病于20~50岁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占90%~97%。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指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先天性椎管发育不全。此外,骨纤维组织增生、腰椎移位等,可导致管腔内径相对狭窄,引起神经及血管受压出现临床症状。该疾病常发病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腰椎滑脱:腰椎滑脱是指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根据腰椎滑脱发生原因分为退变性滑脱及椎弓峡部裂性滑脱,前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后者初次就诊常见于青少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腰椎侧凸:腰椎侧凸指的是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及后天性退变导致腰椎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腰椎畸形。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退变性腰椎侧凸及特发性腰椎侧凸。

前者老年人发生比率高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60岁以上人群腰椎侧凸发生比率高达15%;后者常发生于7~14岁青少年患者,女性患者发病率远高于男性,我们青少年人均发病率1%~2%左右。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指的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的慢性积劳性损伤,常伴有局部无菌性炎症。70%以上的成年人都曾发生过腰肌劳损导致的腰部疼痛,常发生于30~50岁中青年人,和长期的维持腰椎不良姿势关系密切。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椎盘源性腰痛指的是椎间盘内紊乱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腰痛。该种疾病常发生于40岁左右患者,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腰椎病患者症状较为复杂,一般可以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综合症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下肢肌力下降及肌肉萎缩症状。

典型症状:

腰椎病患者具体的发病原因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略有不同。

多见持续性腰背部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是大多数患者具有的症状,常为患者的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先有反复的腰痛症状,此后出现腿痛,部分患者腰痛与腿痛同时出现,也有部分患者只有腿痛而无腰痛症状。患者的腰痛症状是由突出的椎间盘顶压纤维环外层、腰椎结构韧带,刺激椎管内窦椎神经所致。

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是从腰骶部向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或后侧至足部,呈放射性疼痛。患者在改变体位或者增加腹压时疼痛加重。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常表现为股神经损害症状,患者出现大腿前方疼痛、麻木。

马尾神经损害:当腰椎间盘后正中突出或髓核突出时可对硬膜囊内的马尾神经产生压迫,患者出现鞍区的麻木感,大小便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尿潴留。

下肢肌力减退: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部分患者出现神经所支配肌肉麻痹,肌力减退。

腰椎管狭窄症:腰背痛患者常伴有腰背部疼痛数年,一侧或者双侧下肢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患者维持弯腰动作时疼痛减轻,系与增大的椎管密切相关。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行走一段时间后出现腰酸,下肢酸麻胀痛,承重感、乏力,出现跛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坐下或者蹲下休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如此反复。常见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

坐骨神经痛:当狭窄的椎管卡压到神经根时,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类似。

马尾神经损害:有马尾神经损害的患者出现会阴区麻木,异常感觉及针刺样感觉和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出现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

腰椎滑脱:多数退变性腰椎滑脱可以长期无症状,而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起始症状较轻,后程现逐渐加重趋势。

有症状者可依次表现为:

机械性腰痛:该种类型腰痛与姿势密切相关,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卧床时缓解。

坐骨神经痛:常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症状多因神经根通道狭窄,神经根受压所致,常表现为单侧。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腰椎滑脱患者常伴有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马尾神经症状:部分严重腰椎滑脱的患者表现为马尾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为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的症状。

腰椎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早期腰椎无明显临床表现,退变性。

脊柱侧凸:随着侧弯角度增大,常伴有以下几种临床症状:

腰痛:腰痛是退变性腰椎侧凸最常见的临床症状,90%的患者可出现大范围下腰痛,疼痛可出现在侧凸的凹侧或凸侧。

坐骨神经痛:侧凸严重患者常表现出神经根性压迫症状,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症状多因神经根通道狭窄,神经根受压所致,常表现为单侧。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腰椎侧凸患者常伴有腰椎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患者常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反复发作的腰痛症状,可向臀部放射,站立或者扭转时疼痛加重,休息或改变体位时疼痛缓解。在劳累及受凉时腰部疼痛加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多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可较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患者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患者通常只能做20分钟左右,且腰部无明确压痛点。患者在受凉、劳累及长时间站立后腰痛症状加重,休息后腰痛症状好转。

下肢痛:虽然椎间盘源性腰痛常伴有腿痛的症状,但腿痛常无明显的改变,难以言表,多主诉为臀部及下肢的承重感及抽筋,且疼痛区域缺乏神经分布特点。

腰椎病的发生、发展是个慢性的过程,当患者有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反复出现腰背部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

当患者持续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时,应尽早就医。

当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时,应尽早就医。

当患者出现鞍区疼痛、麻木或伴有大小便异常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脊柱外科就诊: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以下几个问题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

从事什么工作的?哪里不舒服?持续多久了?

疼痛的具体部位?有无伴随症状?改变体位时有无缓解?有无下肢疼痛、麻木及无力?有无鞍区感觉异常?有无大小便异常?之前有无腰椎相关病史?有无相关检查/治疗?

一般检查:查体时可见患者主诉症状严重且多,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凸的患者查体时可见腰椎侧凸;部分腰椎病患者出现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变为后凸;对腰痛患者,多数具有明确压痛点,而盘源性腰痛及腰肌劳损患者无明确腰部压痛点。

直腿抬高实验: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缓慢将之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下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角度,直腿抬高角度小于等于60度时候,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少数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患者此实验也为阳性。

股神经牵拉实验: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抬高,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大腿前方区域出现疼痛时,则为阳性。多见于腰2/3,腰3/4突出的患者。

神经系统检查:如感觉障碍相关检查,早期表现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影像学检查

腰椎X线:

腰椎X线是腰椎的基本检查之一,常包括腰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通过X线可排除腰椎骨质破坏性病变,同时也可观察脊柱生理曲线、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及腰椎稳定性情况。同时腰椎X线还能排除腰椎结核、肿瘤等病变。

CT检查:

CT可准确的显示腰椎骨组织结构及轮廓,对骨性狭窄及结构异常观察较为理想,同时也可以较为清晰的观察钙化的组织,但对脊髓、神经根、椎间盘显像较差。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对腰椎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椎管及神经根的轮廓及病变情况。MRI可较好的观察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与硬膜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

特殊检查

肌电图:

对于腰椎病不能确定是否有神经病变时,可采用肌电图的方式明确诊断。

腰椎病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伴有先天性腰椎结构发育异常,神经根、脊髓严重压迫或通过保守治疗症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西医治疗腰椎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或者是通过纠正患者不良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的方式维持脊柱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腰椎的退变进程;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改善患者局部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

对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要求绝对卧床3~4周时间,患者可根据疼痛缓解的程度选择平卧或侧卧。对于慢性腰椎病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久坐、伏案工作时应可能保持腰椎正直、注意间隔休息。

腰围治疗:

对于腰椎病急性期患者,可在短期内佩戴腰围,可缓解减轻腰椎负重、维持腰椎稳定。对于慢性腰椎病患者,应该避长时间免佩戴腰围后引起腰部肌肉萎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通过局部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结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手术适应证:非手术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患者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神经压迫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好转,且有继续加重的趋势。

有马尾综合征的患者,出现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

手术方式:

脊柱内镜手术对于腰椎间盘部分或脱出、腰椎管神经出口根卡压的患者,可通过脊柱内镜通道下行单纯髓核摘除及减压手术。

椎板开窗、椎管扩大成形术适用于单纯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通过椎板开窗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该种手术对脊柱的后结构破坏较少。

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是(PLIF)

该种手术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腰椎疾病,但对脊柱后结构破坏较为严重,影响脊柱结构的稳定性,现已很少应用。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

该种手术方案可解决多数腰椎病,且对脊柱后结构破坏少,现得到西医广泛应用。但仍有导致未融合椎间隙承载压力增大进而导致邻椎病发生的危险。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1天开始直腿抬高锻炼,预防神经根黏连,术后1天至1周开始要佩戴腰托下下床活动。

行脊柱内镜手术患者术后6周以卧床休息为主,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患者可根据骨质情况术后8~12周以卧床休息为主。

并发症:腰椎疾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脏器损伤、脑脊液漏、腰椎不稳、邻椎病等。

复发: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如果不注意保护,也没有改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不良习惯,腰椎疾病很有可能会再次复发。

其它治疗:神经根阻滞治疗

神经根阻滞治疗是通过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注射至神经根附近起到消炎镇痛作用,对于短期内缓解神经根性疼痛,改善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效果,可作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的选择之一。但神经根阻滞治疗需要进行腰部穿刺,风险较高,一般在影像引导下进行治疗,需谨慎选择。



中医认为造成腰椎病的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疑,气血滞涩,经脉不通而产生腰痛,不能俯仰、转侧,多有固定压痛点。

第二,肝肾亏虚型。脏腑功能失调,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表现为腰痛伴有面色苍白,四肢酸软无力,气短,脉细。

第三,外感型。感受风寒湿邪后出现腰痛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等。

中医认为腰椎病是西医的病名,从中医角度看可以通过系统地综合去治疗。

第一:可以通过汤药、中成药或者贴敷膏药,中医认为这些可以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疏散邪寒,起到通血脉、通经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病症,达到治疗的效果。

第二:可以通过理疗的方式,通过热敷、熏蒸、烤电等来缓解局部的气血通畅。

第三:可以通过电针灸,可以疏通经脉,可以缓解下肢的疼痛麻木症状。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法,能够缓解肌肉的痉挛症状。

第四:可以加强康复锻炼,平时多做一些有利于腰椎肌肉力量的训练。

牵引治疗:采用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腰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理疗和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按摩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心理治疗: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应针对其存在的抑郁焦虑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及康复知识教育,促使其心理状况改善,有助于疼痛的缓解。


从古人经典中又是如何来阐述腰椎病的?

《黄帝内经》对腰痛有大量的论述,病因诸如肾虚、外邪、寒湿、内伤、瘀血、时令等。如《素问、脉要精微谕》“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逆调论》曰:“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邪气深伏,治当搜风祛湿,以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扶正祛邪。”

《金匿要略》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在腰椎间盘突出之治疗中还常加减使用。在《五脏风寒积聚》中描写寒湿腰痛“肾着”之症,“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

隋唐之际有《诸病源候论、腰痛候》指出腰痛有五:即肾虚腰痛、风寒腰痛、劳役腰痛、坠堕腰痛、寒湿腰痛。这是腰痛病因的第一次总汇,并指出肾虚是腰痛之本,其它风寒、劳役、坠堕、寒湿为直接致病因素。之后的《备急千金要方、腰痛第七》以温通、散寒湿为治疗腰痛的大法,至今延用。

宋元之际对腰痛病因分类更详分内外,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腰痛》提出腰痛分为(肾着劳作、衣湿引起)、暨腰痛(坠堕闪挫引起)、房劳疲力(耗节精力引起)。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腰痛》指出:肾虚为腰痛之本,因肾虚,凡冲风、受湿、伤冷、蓄热、血沥、气滞、水积、堕伤与夫失志、作劳,种种腰痛,递见而层出矣。

明朝《景岳全书、腰痛》指出: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己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他更认为“腰痛虚证十居八九,实邪而腰痛者,亦不过十之一二。"

从以上论述可知道古人经典对腰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如下:

病因:

1.感受外邪(外邪有寒、湿、湿热);

2.劳伤肾气(房事不节、劳役伤气等);

3.七情内伤(失志气阻、忧怒所伤等);

4.闪挫坠堕(因坠堕,跌打伤或急性腰扭伤)。

病机:

1.腰为肾候,兼证丛杂,久病腰痛,肾虚为发病之本。

2.劳伤、房劳伤肾,也是腰痛发病基础。

3.外感为标,寒湿为多;闪挫坠堕为急,如久痛不愈,肾气已伤。

4.病位主要在肾。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职业病的预防,还有特别要注意腰部的防寒保暖,如果平时不注意,会在很大程度上诱发和加重腰椎病。得了腰椎病不要盲目的进行按摩,牵引,手术治疗,一定要找专业的。


通过我的临床实践证明:有一些男性阳萎,女性不孕症或怀孕后坐胎不稳易流产,有一部分是有腰椎病引起的,完全可以治好。针灸推拿具有很好的疏通经络和刺激人体神经、促进气血生成、平衡阴阳、活血化瘀、解除肌肉紧张、理筋复位的作用。针灸推拿疗效好,痛苦小,治愈率高,病人恢复的快,完全可以根治,愈后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





备注:此篇文章原稿写于公元二零二一年二月十九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腰椎之病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