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与小乘的区别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其思想流派只是当时战国印度“沙门思潮”中的一种,且也不占主导地位。其后,经过孔雀帝国阿育王以举国之力弘扬,佛教才传播开来。孔雀帝国之后,佛教逐渐发生分裂,形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两大教派。

在贵霜帝国(公元55年-425年,大月氏人所建)第四代国王迦腻色迦统治印度时期,召开了第四次佛教大会,重新审订了佛教的教规和经典,确立了大乘佛教的统治地位。从此,大乘佛教在当时的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迦腻色迦也积极促使佛教的外传,大乘佛教通过西域传入我国,再经我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而印度本土的小乘佛教则在外道及大乘佛教的压力下,后世在南亚次大陆渐渐消亡,但却流行于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各地。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

2.在修道途径上: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大乘则主张不仅要自渡,还要兼渡他人,认为只要虔诚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为佛)。

3.在哲学理论上: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但不彻底否认客观存在 ;大乘主张“法我皆空”,不仅否定了主观的真实性,也否定客观的真实性,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4.要超脱生死轮回:小乘认为必须自己切实修行,甚至要出家过乞讨度日的生活;而大乘主张信徒可以作为居士,照常过家庭生活、经营,布施即可修功德,甚至只要诚心念佛,就可以超脱轮回。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乘与小乘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