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冷知识:关于屯田,不得不说的三个人

三国时期,一说到屯田,人们就想到曹操。可实际上,最先倡导屯田的并不是曹操。而是他的部下,这个人叫做枣祗(zhi)。

枣祗:屯田制的开创者

枣祗在东汉末年是个名士,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呢?连四世三公的袁绍都亲自发邀请函,请他去做官;但这袁本初可入不了枣祗的法眼,在拒绝袁绍的邀请后,枣祗选择了当时实力并不强大的曹操。

枣祗投奔曹操之后,受任东阿令,镇守东阿城;并在陈宫叛乱之时,坚守东阿,为曹操保住了大本营,立下大功。但枣祗对曹操最大的贡献,还是在屯田上。

在当时的乱世,诸侯混战不断,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农事荒废。所有的诸侯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粮食的短缺。据史料记载,当时粮食短缺十分严重,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袁绍、袁术的军队甚至靠采集河蚌和桑葚为食。可见,曹操所面临的情势也很危急。就在曹操抓耳挠腮,苦思解决之道时,枣祗站了出来。

在东汉末年,曾经爆发过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黄巾之乱。黄巾军中多是穷苦的农民,随军还携带农具,边耕作边行军。而枣祗就受这种启发,想到了屯田之策。他向曹操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聚拢流民,发放土地,进行屯田;二是实行军屯,将军队作为屯田的生力军。

这两点建议,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我们先看第一条,聚拢流民。这种方式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安抚了民心。农民有地有粮,就不会反抗,所以地方的治安也得到了维护。第二条,军屯。这是一种“寓兵于农”的思路,在战闲时,军队变成生产队,进行屯田;在有战争时,生产队又摇身一变,变成军队,进行战斗。这样既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又最大化利用了生产力,不失为一种好计策。

可惜的是,枣祗英年早逝,还没等到丰收的那一天,就与世长辞了。在他死后多年,曹操追思他的功绩,将他谥为陈留太守,并为他的儿子封爵。

任峻:屯田制的推行者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有过这么一句话:

“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就是说啊,早期的屯田是从枣祗开始的,但真正成功则是在任峻时期。任峻这个人,也是在早期投奔的曹操;而曹操呢,对他也是十分信任,还将自己的从妹嫁给了任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任峻和曹操还是亲戚关系。

而任峻这个妹夫,也为曹操的屯田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196年,曹操下定决心进行屯田,并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在许都周围进行屯田。据三国志记载,任峻的屯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得谷百万斛......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短短数年,屯田的粮仓就已经被稻谷装满,曹操的军粮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除此之外,在曹操远征官渡,决战袁绍之时,任峻就留在后方,掌管粮草供应、器械运输等工作,并在战争中多次击退袁绍军的袭击,保护了曹操的粮草,为曹操最终的胜利稳定了后方。

任峻死后,曹操伤心欲绝。到曹丕做皇帝后,追封前朝功臣,任峻被追谥为成侯。

邓艾:屯田制的开拓者

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郝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魏晋屯田之利,始于枣祗,成于任峻,终于邓艾。”

一说到邓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他偷渡阴平小道,出奇制胜,灭亡了蜀汉。可实际上,邓艾也是一个屯田方面的专家,并且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思路——屯田的同时,兴修水利。

邓艾向司马懿建议,在魏国东南地区兴修水利,疏通漕运;同时在这些地区推行军屯,让军队边防守边耕作,以此防备东吴。

第一条建议,对魏国的帮助是巨大的。兴修水利、疏通漕运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有利于屯田,水利设施完备,农田的灌溉就会变得高效、方便;第二,东南地区的漕运疏通后,魏国大军就可以顺着水路,沿江而下,大大加快了军队的行进速度。

水利建设同军屯相结合,魏国在东南地区就有了绝对的战略优势,这为后来吴国的灭亡也做出了贡献。

结语:屯田,在三国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它解决了军队的粮食短缺问题,同时聚拢了流民,使得百姓在乱世之中,也能吃饱肚子,安享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冷知识:关于屯田,不得不说的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