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8.6权臣、内裤发明人——霍光!

第6章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六:《易》之数,阴变於六,正於八。此谓六为阴之变,八为阴之正也。从入从八。

    也有一说,“六”为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结构简陋的棚屋之形。当“六”作为单纯数字之后,后人在“六”上再加“卢”(饭器)另造“庐”代替,表示生活栖息的空间。

      六的本义当为草庐,是“庐”的初文。“庐”和“六”古音相近,所以假借为数词“六”。

      依阴阳理论,六是阴数,即《说文》所谓“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所以又指《易》中的阴爻。

      六也指国名,音lu,如《左传·文五年》:“楚人灭六。”又如《史记·黥布传》:“布者,六人也。”六,大概就是今天的安徽六安。

孤:无父也。从子、瓜声。“子”与“瓜”联合起来表示“像滚瓜那样没有着落地的孩子”。本义:没有父亲的孩子。

      如《礼记·深衣》:“如孤子。”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又如《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孤也指古代王侯的自称。如《老子》:“候、王自谓孤、寡、不谷”。

      孤也指单独、孤独,如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凡孑处亦曰孤。如《礼·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十五岁以下少儿。六尺之孤指未成年幼小君主。

百:十十也,从一从白,百的初文是白,后专造一“百”字表示数。

    百也指众多,如《易・系辞》:“百官以治。”又如《书・尧典》:“平章百姓。”《后汉・明帝纪》:“百蛮贡职。”

    《古今注》曰:“百里,劒名。百錬,刀名。”

      百又指姓,如列子弟子百丰。又指复姓。《风俗通》:“秦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本文的百里指方圆百里的诸侯大国。“百里之命”指国家政权和命运。

与:音(yú),同“欤”,表疑问的语气词。

全文理解为: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将国家的命脉寄托于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不动摇不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是君子啊。”

      在本章中,曾子讲的虽然是国家大事,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个人修身的问题。他觉得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政,都要做君子,而且还要做真君子。

      曾子在本章中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设问句作为结尾,意在强调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人,肯定是个“君子”。

    要如何做才能成为真正的社稷之臣呢?对此,曾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在修养上达到了君子的境界,在能力上还要有着出色的本事,也即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

      一个若能辅弼君主,执掌国家大政,在大节关头绝不动动摇,不被外物所惑,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讲原则的真君子。

      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尊敬师傅》提到:“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李)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

      在现代的社会中,特别是面临大是大非的时候,应该有坚守正义的执着。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不去随波逐流。

内裤的发明人——霍光

    霍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够废黜皇帝的权臣,也是内裤的发明人!

      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公元前141年前后,以县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

      霍仲孺和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仲孺在平阳侯家任务完毕返回家中,另娶妻子生下霍光,和卫少儿不再来往。

    多年以后,卫少儿的姐姐卫子夫成为了汉武帝的皇后,她的哥哥卫青成为了大将军,这一家子算是飞黄腾达了。

      当时霍去病还很年轻,汉武帝正在上林苑办军事训练学校,培训新一代的年轻将领,霍去病从小就跟在他的身边努力学习,这两人之间有一种类似于父子的感情。

    后来霍去病功成名就路过河东的时候,顺便见了一下自己的亲生父亲霍仲儒,给他购置了许多房产,还把自己的弟弟霍光带到身边,年轻的霍光瞬间成为霍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此进入了上流社会的圈子里头去。

      不久之后,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伤心欲绝,比死了亲儿子还要难过,毕竟汉武帝寄予了他太多的感情和希望,这时,霍光就成了汉武帝感情的寄托,从此一路平步青云,汉武帝把他提拔成郎官,也就是候补公务员。

      霍光也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有今天都是因为皇帝对哥哥的感情,没有了哥哥他就在上流社会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而皇帝的感情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所以他必须要夹紧尾巴做人,谨言慎行,沉默寡言。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侍候汉武帝,谨言慎行,小心翼翼从没有过错。

    汉武帝晚年曾爆发一次巫蛊之祸,这场悲剧使汉武帝失去了太子刘据。于是必须重新挑选皇位候选人。

      当时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燕王刘旦,刘旦很有野心,汉武帝不喜欢他。

      还有一个就是,昌邑王刘郫,这个人的母亲就是那个一见倾人城,再见倾人国的李夫人,但是他的舅舅李广利因为谋反被汉武帝杀了九族,所以也不能够让他上位,否则的话肯定会翻案的。

      最后只剩下那个钩弋夫人生的,还不足四岁的刘弗陵了,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汉武帝托孤的辅政大臣一共有四位,第一位是霍光 ,第二位是车骑将军金日磾(mì dī,原是匈奴太子,后降汉),第三位是上官桀。第四位是理财能手桑弘羊。

      霍光与同为辅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联姻关系。金日磾次子金赏的妻子是他女儿。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娶的则是霍光长女。

      在这四位大臣里头,金日磾的权力虽然不是最重的,但位置却是最重要的,桑弘羊是汉武帝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以及后续的执行者。

      上官桀是用来掣肘给霍光的,而这个金日磾能力超群,道德高尚,品行端正,曾拼死救过汉武帝,更重要的是他绝对不可能造反,因为他是一个匈奴人,谁也不会愿意跟着一个外国人去造反。

      他的两个儿子因为长得眉清目秀,被汉武帝看中,后来,他的长子和宫女有一些不正常的关系,金日磾一怒之下就把这个逆子给杀了。

      汉朝最高的官职就是大司马,大将军这个官职,现在是霍光担任,第二就是车骑将军,现在由金日磾担任。只要这个人还活着,霍光就绝对成不了权臣。

      汉武帝临终之前曾耍过一个小伎俩:爱卿们辅佐幼主有大功于社稷,我准备将你们封为侯爵,你们看怎么样啊?霍光等人没反应过来准备应承,金日磾赶紧跳出来说:“臣等有什么功劳?都是陛下的领导有方。其他三人也赶紧跟上。”

      汉朝开国的时候,高祖皇帝曾经斩白马为盟:非刘姓不能封王,非有功不能封侯。可以说侯爵已经算是做臣子的顶点了。

      汉武帝这样做就是为了测试一下这四个人会不会生出恃功自傲的心思,如果他们敢说一句谢主隆恩,马上就会比汉武帝先走一步。

      汉武帝死后两年,金日磾也病重了,霍光等人的机会终于来了,上奏汉昭帝说:金将军,有大功于朝廷,先帝临终前也曾答应要给他封侯的,现在老将军即将离世,陛下应该给他封侯。

      于是,金日磾就在病床上被封侯,没过两天就去世。既然金日磾都已经封侯了,作为辅政大臣的霍光等人,就更不能落下,要雨露均沾,人人有份。

      金日磾死后,辅政大臣集团里头的权力结构一下子就失衡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的人不愿意失去权力,就联合那个野心勃勃的燕王刘旦,诬告霍光:前几天大将军去检阅军队的时候做出了一些超越礼法的行为,而且还在军队里安插自己的人。这是要造反啊!

      这帮人突然发难霍光猝不及防,汉昭帝却说:这是诬告,告发大将军的这封书信是由燕王刘旦派人送来的,你们说的这件事情发生在几天前,而燕王刘旦相隔千里,来回就要几个月,怎么可能知道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呢?

      在汉昭帝的支持下,上官桀等人被团灭。如果不是汉昭帝少年老成,霍光绝不可能成为善终的权臣。

      由于外孙女上官皇后年岁幼小,为防止自己的外孙女婿兼帝国皇帝——汉昭帝宠幸后宫的妃嫔宫女,生下没有霍氏血统的皇位继承人,他在原开裆裤的基础上,密密麻麻用带子将裆部缝紧,强迫后宫的妃嫔宫女穿上,这就是最早的内裤。

      汉昭帝去世,霍光拥护并废立昌邑王刘贺(海昏侯),后又拥立汉宣帝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女儿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

      前68年4月21日,霍光去世,谥号宣成,陪葬于汉武帝茂陵,葬礼按照相国萧何故事,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

      两年后,霍氏图谋造反,毒害许平君皇后母子事发,全族坐罪处死。

你可能感兴趣的:(赖辉东《论语史鉴》8.6权臣、内裤发明人——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