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之读经思义之七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与地一直长存于世间,

(道家思想中天地的长春市相对于万物的兴起和消亡而言的。

如果就天地本身而论,天与地也并不是永恒存在的。)

天与地能够长久的存在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为自己而生。而能够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因此圣人让自己位于众人之后。

可是他的思想和步伐反而走到了众人的前面。

没有过于在乎自己的生命反而更好的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能够抛开一己之私的缘故吗?

正是因为没有私心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私心。


洛洛思义:

我发现写故事性的文章,阅读量会多一些。

自我复盘、成长类的文,少一些。

像道德经这一类,更少些

但经典就是经典,你每次读,得到的感悟都不一样。

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新的思考。

道德经我刚读几章,领悟的还很浅薄,

但是读着读着我发现,遇到事情我在心里会有一些以前没有的想法。

好像每件事都能延伸成不同的面,好的会变成坏的,有利的也会变成劣势……

总之我的世界没变,但我眼里的世界更奇妙了

之前听朱伟的视频课,他说: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

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所以,我想继续读一读道德经。

时常听老人说:吃亏是福。

但这句话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吃了亏却没办法反击时。

一种类似于破财消灾的自我心理疏导。

最近,我在读当年明月的《明朝哪些事儿》

读到:

朱重八和陈九四

一个是没有地的农民

一个是没有家的渔民

都是底层中的底层


命运和名字都如此相像的两个人

却拥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在元朝的统治下


造反成了大势所趋


朱元璋投在郭子兴门下


作战勇猛,面对危险总是冲锋在前


得到赏赐却能与人共享


所以颇得人心

但郭子兴却不是能容人的主儿

所以他挤走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乱世豪杰,总能绝处逢春

反而在出走之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在郭子兴走投无路来投奔时

朱元璋不但给了他统帅之位

还把兵权拱手奉上

不得不说,朱元璋有一颗感恩的心

可在陈九四--陈友谅来看

朱元璋好像有那个大病

陈友谅同样有勇有谋,他深得徐寿辉(另一个造反称帝的造反头头)和当时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后来倪文俊篡位夺权失败

去投奔陈友谅

他不但是陈的领导

还一手提拔了他

陈友谅一面友善的安置他

细致妥帖

然后转头就取了他的首级

送到了老大徐寿辉面前

以此作为契机得到了重用

一个心黑手狠,对权利有着执念的人

是不甘屈居人下的

他充分运用挡我者死的战略方针

他杀了倪文俊

杀了徐寿辉

杀了一切阻挡他的人

成了最大掌权者

以陈友谅看来

所谓的义气都是狗屁

一切都可以成为往上爬的工具

我很佩服两种人

一种是至善之人

一种是至恶之人

第一种因为不做亏心事,所以半夜不怕鬼敲门

第二种是做坏事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完全不会因为行恶而坐卧难安。

现在看来

朱元璋忙活一场,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裳

而陈友谅却迅速站在了权力的顶端

但知道历史结局的我们很清楚

陈友谅在鄱阳湖败给了他不放在眼里的朱元璋

他拥有当时的无敌舰队

而朱元璋在水军方面完全不能与之抗衡

我猜陈友谅没有看过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

因为他和曹操采取了同样的策略——铁索连江

而朱元璋也借到了“东风”

而当陈友谅大势已去时

他的身边是无数个“陈友谅”

没有人真心为他卖命


崇尚暴力统治一切的陈友谅,最终一败涂地

朱元璋却获得问鼎天下的基础。

河上公曰:

先人后己也。天下敬之,先以为官长。薄己而后人也。

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长存。

朱元璋为人仗义,遇到危险挺身而出,所以他初时很的军心

朱元璋心胸宽广,心怀感恩,以德报怨。

所以他有军心,有人心,又何愁大业不成呢。

反观陈友谅为人狠毒,心里只有自己。

虽得意于一时,却走不了多远

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所以,做当下能做的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卷有益之读经思义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