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满《寄生虫》获奥斯卡奖,它到底“牛”在哪?

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已经过去1年了,当时奉俊昊的《寄生虫》以9位评审全票通过的成绩,成功拿下韩国影史上的第一个金棕榈大奖,还成功引起了特朗普的注意,今天笔者就来聊聊这部备受好评的高分佳作。       

影片讲述了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老金一家四口,原本均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伪造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朴先生家担任家教后,他随即让妹妹基婷担任了朴先生小儿子的美术老师,紧接着他和妹妹安排老爸老金当上了朴先生家的司机,最后三人使计让朴太太辞退了之前的保姆,成功让老妈金嫂“寄生”在朴先生家的故事。

作为去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获奖影片,《寄生虫》已经成功被引进到200多个国家,其韩国本土的观影人次早已突破千万,另外电影在豆瓣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可以称得上是戛纳电影节近些年最火的一部金棕榈电影。定要究其原因,或许是它完全没有艺术片的枯燥和沉闷,它的故事讲得足够精彩,它的主题和隐喻也可以用直白来形容。

贫富悬殊和阶层固化是本片中最明显的主题,其实关于这种阶层固化的主题,其导演之前也拍过很多,2013年的《雪国列车》同样是把人分为了三六九等,就是出自奉俊昊之手。

为什么《寄生虫》更能打动人,关键就在于,它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对阶层固化的单纯批判上。片中其实没有绝对地批判任何人,老金一家有放保姆进来时的单纯无私,也有对付朴先生一家的精明与算计;保姆在拍下老金一家的照片后,立马变成了尖酸刻薄的嘴脸,但她在临死前,却说金嫂其实是个好人;朴太太看上去人畜无害、单纯善良,但她第一次支付基宇工资时,却也有意少给了几张;所以片中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看起来再恶毒的人也有善良的一刻,表面再单纯的人也有精明的时候。影片并没有站在某个角度去批判富人或者穷人,它只是呈现了一种更接近现实的状态。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只有善恶交织,才会让我们变得真实,有血有肉;其次,贫富差距是一直存在的,这种差距就像无法逾越的鸿沟,它不可辩驳,也不被调和;尽管老金一家利用伪装和计谋都进入了别墅,可要想在里面做到从容自然,却是他们穷极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雨后的清晨,朴太太在别墅醒来只是觉得岁月静好、阳光普照,而基婷却在人满为患的体育馆里,找不到一件自己可以适合穿的衣服,在同一片天空之下,镜头一切换,她们却好像活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但基婷有错吗?朴太太就更没有错,那到底是谁错了,一直到电影结束,我们都不知道谁是那个真正的反派。最后,也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互相纠缠与戕害,却不知道将满腔愤怒该向谁宣泄,这就是阶级固化最大的弊端。

其实,展现贫富悬殊、阶层固化是电影最核心的主题,追究其根本是在说人的尊严。老金在最后一刻为什么杀人?当然,他的儿子被砸伤,女儿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这些都是诱因,但真正让他拿起刀的,是朴先生那个捂鼻子的动作。之前他们一家人在地下室折披萨盒也能自得其乐,可在全家都找到工作之后,他却将利刃刺向了他的雇主。

其实和老金一样,人活一世,我们温饱问题解决后,就会追求更深深层次的需求,那其中之一就是人立于世的尊严。其实人是一种充满着韧性的动物,这种韧性足以让我们面对数十年生活的艰辛,尊严可以或许可以一时弯曲,然后在迂回中寻找,但是不能拦腰斩断,可是在那一刻,老金的尊严被拦腰斩断了,所以才会丧失自我,就像寄生虫一般,来个鱼死网破,杀死宿主。

所以《寄生虫》最深层的含义还是有关于生命,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各自的上下限,追求生命的意义便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自由、诗和远方、成功与价值都是我们追求的意义,这些代表着生命的上限。

其实这一类型的电影有很多,例如《徒手攀岩》追求的是人类的极限,《肖申克的救赎》追求的是不向命运妥协的坚持,这些无一不是在探讨我们存在于世上的意义,但这些所谓的意义,都是基于解决了温饱之后,如果我们还有余力才去追求的奢侈品。对于那些如蝼蚁一般活着的人来说,这些对他们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也根本无暇去关心。

《寄生虫》讲的是像老金一家这样的穷人们,所以它跟观众探讨的并不是生命的上限,而是其下限。生命的下限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维持着我们生命的最低需求,它也是很多人即便万般艰难也选择苟活于世的理由,它们就是尊严和希望。

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只要寻一物为寄托,便可放浪于形骸之外,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再从反面而言,自卑和迷茫是常伴人们的焦虑,它们都是尊严与希望略微受损后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略微受损,但当这两者同时都在瞬间被拦腰斩断时,老金在最后看似不可思议的暴走,就有了较合理的解释。

最后,再说说老金为什么会躲进地下室,这其实是他的尊严和希望博弈后所做的决定。他没有选择自首,是因为他无法接受法律冰冷的审判;他没有选择自杀,是因为他尽管尊严全无,但他料到基宇并没有死,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只有躲进地下室,让这份希望继续延续下去,所以每当夜晚降临,那盏走廊灯都会按特定的规律闪烁着,他期盼着这封特殊的信儿子能够收到。

但直到电影结束,镜头又回到了昏暗狭小潮湿的地下室,再一次凸显了现实的 残酷,儿子没有买下那栋豪宅,老金父子最终也没有盼来团聚。之前美好的一切,都不过是黄粱美梦,老金最后并没有走出来,他仍然待在那个深藏地下的防空洞里,过着老鼠般的生活,每天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盏走廊灯依然会定时闪烁起来,尽管光线微弱,但是依旧闪烁得那么笃定与倔强,只是没人注意。

说到这里,便又回到了阶层固化的主题,最后老金被困在地下,其实也是暗喻现实中所有穷人们的现状,他被困在地下室永远无法走出来,就像穷人们被困在社会最底层,永远无法出人头地。那每天晚上都会亮起来又随即熄灭的微弱灯光,除了是老金对儿子基宇的牵挂与期盼,它也含有另一层意思,那正是穷人渺茫的希望之光。

一部作品既能反映社会现实,同时又能引人深思,《寄生虫》确实是难得的佳作,能够创造韩国影史,获得金棕榈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朗普不满《寄生虫》获奥斯卡奖,它到底“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