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作家说太原 剪桐封弟

文/家奴

公元前1064年,姬诵继位,史称周成王,时年仅十三岁,由周公代摄国政。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一起游戏,将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形状交给了弟弟:说,“我就用这个来分封你吧。”几天后,周公请求成王选择吉日封叔虞为诸候,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周公道:“天子无戏言,天子说出的话,史官要如实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传扬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了叔虞。叔虞日后也就被称为唐叔虞。

当时的唐地,位于今天的山西省翼城县,方圆百里,当地的百姓多是尧的后裔。叔虞到达唐地后,发展农牧生产,兴修水利,逐步使当地的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叔虞能文能武,史书上载有“徒林射兕”的故事,叔虞的儿子燮父,把唐国改称为晋国,开创了晋国六百年的霸业,燮父就被称之为晋候,今天山西省的简称也就是晋。

太原,太者,大也,原者,广平曰原,太原,就是大平原的意思。太原还有晋阳和并州的别称,晋阳,《水经·晋水注》称:“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并州,《周礼·职方氏》上说大禹治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就是其中之一。

太原的历史,从帝尧说起。尧是原始社会中陶唐氏的部落长,炎黄联盟首领,名放勋,史称唐尧。陶唐氏为黄帝嫡裔,最早居住在冀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唐县一带。西晋《帝王世纪》载:“帝尧……后又徙晋阳,今太原县也”。太原市清徐县东南七公里的尧城,传说就是距今四千年前的陶唐城。这里曾是名为“陶唐古迹”的清源八景之一。尧城建于何年,史无记载,但从近年来出土的碑刻来看,早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时就已经存在。史籍记载“尧城是陶唐造历之所”。帝尧命令天文官分驻尧城四方,昼夜观察日月星辰,制定出了历法。尧城中最有影响的建筑是尧庙,传说是在帝尧当年住过的茅屋原址上修建而成的。据说,庚子年仓皇西逃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路过此地时,曾到帝尧像前顶礼膜拜,留下许多轶闻趣事。

帝尧后来迁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舜都蒲板(今山西省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晋南地区因此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当时的唐,就在这个三角地区之内。《山西通志》记载:“太原县府城(指晋源)南四十里,唐尧始都于此。后因水患太甚迁河东平阳”。

《尚书·禹贡篇》记载“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文中的几个地名均在现山西省境内,壶口就是黄河壶口瀑布,太岳是指晋南的太岳山,汾河中下游包括今天太原在内的广袤平川。

大禹治水之前,汾河里有黑龙肆虐,台骀为民除害,斗杀了黑龙。大禹治水时曾在龙头山的山巅上系过舟,因此,这座山日后就被称为系舟山。大禹治水三千年之后,宋太宗赵光义派遣军士将系舟山山头削平。

晋祠东南建有台骀神庙,《左传》昭公元年,子产在回答叔向的询问时曾说过,黄帝之子张氏始祖少昊有裔孙叫昧,做水官之长,儿子台骀继任后,疏通了汾河、洮河和大泽,使人们能够在太原地区居住。颛顼因此嘉奖他,封于汾河,后人尊称他为汾水之神。

西周时期,曾命甫候制定中国最早刑法的周穆王讨伐楚国之后,又西征少数民族犬戎,将俘获的一批部落迁到了太原地区。周宣王时,不断地发动战争,命尹吉甫击退犬戎,并反击到太原地区,将太原地区纳入了周王朝的版图,最早的平遥古城相传就是尹吉甫所筑。

公元前 770年,晋文候亲率大军入陕,与郑武公、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代。晋文候杀掉了与平王争夺王位的幽王庶子余臣,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二王并立局面,晋国走出了叔虞时代方圆百里的疆域,将政治势力和影响扩展到了中原地区。

公元前 541年,太原地区再次爆发战争,晋国大夫中行穆子率领步兵在这里击败了山戎的无终部落和与他们结盟的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太原作家说太原 剪桐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