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抗争,毋宁死 ——《老人与海》书评

高一七班黄韵熹37号

说起《老人与海》这篇短篇小说,大部分人想到的估计都是这一句名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单单挑出来,颇有“心灵鸡汤”的意味——按照字面来说,的确不太难懂,是“抗争到底”的意思。但“抗争”,并不是三言两语便能塑造起来的,一句话能立起来的“抗争”,只是一句迫于形势激昂喊出的口号。义正言辞地宣扬着,自以为已在精神境界上高人一等,甚至为此沾沾自喜。但在《老人与海》中,“抗争”在平淡的文风中贯穿了全文的始终,却丝毫没有穿凿生硬的痕迹。

文中一开头,便描绘了老人生活的窘境。“十足的‘倒霉蛋’”、“帆上有许多用面粉袋打的补丁,收拢后看上去就像是一面象征永远的旗”,他的形容也显示出他的穷困潦倒。但这样的一个人,“他那双眼睛却像海水一样蔚蓝,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愉快且不肯认输的人生态度。”短短的两段话,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生活苦困、不易,但老人不愿意轻易认输——举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他眼中浩瀚的海,不会因为狂风卷涌而溃退,不会因为阳光炽热而干涸。

《老人与海》中间关于老人捕鱼的过程——老人与大鱼对抗的过程,就像王小波的书评所说,“尽管他是最好的渔夫,也不能让那些鱼来上他的钩。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象最好的农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猎手久久碰不到猎物一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限度,仿佛是命运在向你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大鱼代表着困难挫折,在出海的任何一个瞬间中,老人都可以放弃捕捉,只要他放下手中的线。但这样做,也就意味着他变成了屈服于现实的失败者。他不知限度地与大鱼搏斗、与鲨鱼搏斗,用他伤痕累累的手和简陋的工具。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大鱼,他胜利的成果几乎被毁灭了,他才停下。

老人回到岸边,只带回了一身疲惫伤痕、一根硕大的鱼骨和破船。但他好像没有变,像之前一样,计划着下次出海,要他离开时的报纸,对于小男孩询问起他吃的苦,他只轻描淡写地说“确实不少啊。”他失败了。“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 

但作者海明威塑造的老人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就在于他不屈不挠的抗争的勇气。为他的失败懊恼心酸的永远是读者。也许是读者想起了自己的个人经历,推己及人,就像是书中那位心疼老人的男孩。但在书中,这位老人没有因为这件事一味地痛苦悲伤。他虽说“我确实被它们打败了”,但在内心深处,他依旧是勇敢而无畏的。

这就是这篇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抗争,毋宁死。风雨一停,老人还会再出海;而在迷茫过后,我们也应该找到自己的节奏,奏出自己的乐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抗争,毋宁死 ——《老人与海》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