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行内容仓的增效之路 - 前言

18年初,公司成立内容资源管理中心(以下按内部习惯简称内容仓)。

18年中,因异地管理不便,我开始参与内容仓的现场管理,主要是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建议,以及部分协调工作。

19年Q4,我开始全面负责内容仓的管理工作,迄今快四年的时间了,从内容仓成立时算起,到今天已经超过5年了。

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内容仓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从最初的三四十人,团队规模最大的时候发展到近150人,目前在100人左右。下属的小组也经历了很多调整,早期的“四大金刚”,安全、质量、标签、精编,目前只有安全审核还是常设小组,但也增设了复审和精细化审核等小组,并增加了客服等职能。今年Q2内容资源建设中心正式更名为业务支持中心,部门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回顾过去几年的历程,有一个原则始终贯穿在内容仓的日常工作中,成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核心,这就是增效。在内容仓成立初期,公司领导就为内容仓制定了几条原则,这些原则一直执行到今天,预计还将继续执行。

第一,不用实习生。实习生虽然有成本上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多局限,比如,出勤时间不易保障,给排班带来困难,特别是假期或有突发需求时配合度不够;岗位责任感比正式员工弱,工作质量容易出现波动;人员流动大,培训成本高;等等。特别是工作质量方面,安全红线是万万不能触碰的,因此内容仓除了个别已经确定录用的应届生会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其他情况没有实习生,也没有外包人员,全部是公司的正编员工。

第二,不去四线城市。内容仓成立初期,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在武汉周边地市设点,毕竟人员成本可以明显降低。最终公司还是决策不离开武汉,武汉是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有充足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可以为内容仓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便于部门短期内招聘和培训大量合格的岗位人员。

第三,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公司决策不用实习生、不去县级市,当然更不允许克扣员工工资和福利,那么要提高竞争力,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不断提高工作产出。

经过五年的努力,以审核工作为例,人均单日审核量,从部门成立初期的审核量1千条,目前已经提高到平均过审1万条(大约对应审核量1.2~1.3万条),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两位有天分的审核员,曾经创造出单日过审量超过4万条的惊人纪录。而所以这些效率提高,都是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达成的,最近几年来,内容仓工作的错误率一直保持在0.5%以下,基本都是轻微的内容品质方面的问题,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安全事故。

以下将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对内容仓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化措施进行介绍,请各位方家指正,同时也希望能对同行的工作改进有所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仓,内容部,绩效管理,降本增效,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