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照影: 1. 索隐派红学真的错了吗

索隐派红学,指的是将红楼梦中的故事人物与真实历史,特别是明清交替的历史与人物一一对应,认为红楼主要人物,皆有真实人物的指向,比如林黛玉是崇祯的长平公主, 王熙凤是魏忠贤等等。 这派解说, 颇多穿凿附会,更糟糕的,互相之间矛盾重重,比如一个人物, 不同的索隐派学者认为指向不同的历史人物, 各自矛盾。

胡适提出,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并提出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证据, 从而红楼梦从历史影射之作,转变成了自传小说。红楼梦的主旨也从家国之思,变成了主要描写男女风月情爱, 家族兴亡的世情小说。 自此之后, 索隐派基本被一竿子打倒, 目前大学中文系主流的红学研究,基本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不再试图从红楼梦中寻找历史的影射。

一百年后, 我们重新回头看,难道索隐派红学毫无价值吗?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索隐派红学某种程度上是红楼作者有意引导,并非无中生有。 红楼梦第一回,就说本小说是要将真事隐去(甄士隐), 假语存焉(贾雨村)。 作者一再提醒读者,这本书里,真事被隐去,但不是被抹去,所以读者要花费心思找到隐藏的信息。 此外,书中大量使用谐音,拆字等技巧,许多处是非常明显的,并非穿凿附会。如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 写的就是王熙凤最后被休, 三人木是休字,这恐怕是谁都不能无视的拆字。 但是我们检阅索隐派红楼的诸多观点,的确大部分牵强附会,使人疑窦重重。所以问题在哪里?

笔者认为,索隐的思路没有错,错的是具体的方法和技术。 而方法技术的错误在于,对真假的理解背离了作者的初衷。真假对应是红楼梦整个文本的核心结构,但是问题在于,作者已经提醒读者诸君:假作真时真亦假。意思是 真假不是泾渭分明的,也就说并不存在一种简单的映射, 红楼梦中的某个人物对应某个真实历史人物,但是这并不是说不存在暗指, 但是这种影射,这种暗指, 就好像是镜中之像,似有实无。这里我们要注意,镜子,或者鉴是理解红楼的一个关键点。镜中像是什么特点呢?说是假,确实原般模拟;说是真,却只是影子。这正是中国古典美学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镜花水月,似有实无“啊。 所以 红楼的政治寄托,是虚虚实实,似假实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如金刚经所说,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那么到底在红楼梦里面,到底孰为真,孰为假呢? 一般认为,红楼写的是贾家的事,所以这个贾家是假的, 他实际写的是另一家,甄家的事。这个理解是没错的,但是我认为这是第一层,就是红楼写的这个家庭,当然是小说中的比拟,他一定程度上指的是真实历史中的真家族。但是贾家还可以有更深一层理解,即作者写的是假的家事, 那么真的什么事呢? 读者诸君不要忘记,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提到了一个国家,真真国。如果我们联想到此, 答案呼之欲出:

红楼梦有三层结构: 假家-真家-真真国。就是红楼梦写的是假的家事,其实反应的是真的家事,更进一层,他写的是真真的国事。这个地方作者还怕读者忽略, 重复了两次,说他写的是真真的国事。 那么什么真真的国事呢?大家不要忘记, 薛宝琴诗里说到真真国,有: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前句当然指朱明王朝,后句讲的水国,指的当然是大清,所以红楼梦写的真真的国事,的确就是明清交替!

以上是我基本的想法,所以我认为要理解红楼梦的主旨, 要抓住一个中心,便是假家事,真国事。同时要掌握方法论,就是真假相参,有无相生。在我看来,旧索隐派,包括当代一些新的解说,掌握了中心,但方法论有问题,做的太实了,如秦可卿指某人,元春之某人。某事指某人。红楼梦对有无,真假的理解事非常传统的也是非常动态的,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的确会借用书中人物指代历史人物,但是这种指代是以镜照人的指代,真假并存,真真假假的,有时候,一个人物指代的是一批历史人物的特定作为,有时候一批书中人物,指代的是某个历史人物。所以 我们在索隐的时候,不能那么机械的去做实,一定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才能解开红楼的政治兴寄之谜。

欲知笔者如何解读红楼的政治兴寄之谜,请听下回分解:

妙玉的真实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照影: 1. 索隐派红学真的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