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

更多吟诵专业资料请点这里﹤﹤﹤

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

文/吴铮

提要:对外汉语教学应以文化教育为目的,重视从初级学习阶段开始对留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中国古典诗歌是国学教育的好材料,朗诵和吟诵是进行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古典诗歌、朗诵、吟诵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迅速,但是面临的新问题也不断地出现。当语言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一些很难突破的壁垒,比如语言偏误难以纠正,交际难以深入等等。这些问题和文化教学的发展滞后不无关系。实际上,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形式之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熊文华、吕必松、胡明扬、程棠等大批学者都提出语言教学应包含文化因素,这一观点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然而,十几年来,文化教学如何付诸实践,尚有很多观念性问题没有解决,也没有找到高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此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国学教育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通行的观念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近二十年来,大家把这个目的细化、层次化,但是没有质的变化。主张在语言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的学者们,基本上仍是把文化教育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手段来看待,只有少数学者把文化教育上升为教学目的,比如认为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是“文化传输”。

探讨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首先,从教学对象的角度看,外国人为什么要学习汉语?外国人学习汉语往往带有多种目的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交际的方便,另一种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第一种目的一般不会提供持续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带着这种目的学习,对汉语的掌握往往停留在一个阶段,难以深入。而第二种目的的学习就要持久并有效得多,并且这也是国外汉学教育的传统方向。从一些语言学习成功者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我们为什么要教外国人学汉语?如果仅仅是为了交际方便,那么实无必要发展大规模的对外汉语教学,并且如果让外国人学会了汉语,同时却仍然对中国文化采取漠视或排斥态度,这对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使中国融入国际世界有何益处可言呢?

因此,我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或者说理想目标应是促进文化交流。与非汉语的第二语言教学相比,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促进文化交流尤其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外国人学习的第二语言中,大部分都属于同一个大文化圈里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之于美国人,俄罗斯语之于乌克兰人等等,而汉语对于西方人来说则是另一个文化圈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其文化的核心是语言、哲学和宗教,但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哲学、宗教的核心概念,中国却是有的。在汉语里就渗透了这些核心的概念,比如道、仁。所以汉语和日语、韩语、泰国语等等不同,汉语与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或者不如说,因为中国文化之独特使汉语更为独特。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把国学教育作为不可偏废的部分,并且在初级阶段就加以重视(当然如何融入语言教学可以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汉语教学的理想目标。如今,我们把在国外建立的对外汉语学校命名为“孔子学院”,但是就目前而言,孔子学院的教学仅仅是基础的语言形式教学,以孔子为代表的国学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国学教育如何进行

基于对对外汉语教学理想目标的认识,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初级阶段开始,渗透语言教学的国学教育和独立的文化教育同时并行。有的人主张从中高级阶段再加入文化教育,这是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割裂开的观念。其实汉语无处不渗透着文化,在初级阶段更多地结合语言教学进行文化教育,到中高级阶段加上单独的文化教育课程或单元,这样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2、文化教育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现在的文化教育,多停留在文化的表面形式上,比如民俗、艺术、地理风光、新闻等等,这使得留学生往往抱着看新奇看热闹的心态学习。其结果往往是虽然知道了中国是这样的,但是并不理解,并不认同,这样的教育结果是适得其反的。所以,要以中国的哲学、文化精神为核心进行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对文化的表面形式的介绍,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思维逻辑和精神实质。

3、突出氛围和体验的作用。对于汉语水平尚不高的学生来说,通过汉语甚至通过其母语的介绍使其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中国文化的氛围,提供接触、交流及亲身实践的机会。比如在中国书法的学习中感悟中国文化的神韵,通过接触京剧表演,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只有让他们进入了中国文化的大环境,才能消除对中国文化的隔膜感,逐步理解中国文化。还有就是实践的内容偏少,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如何会话,而如果结合一种实践形式进行教学,那么会话问题也会更容易有效果,文化学习也会收获很大。因此,要把各种实践性的选修课变成必修学分,而且把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转到文化教育上来。

三、中国古典诗歌与吟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

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普遍排斥古汉语、古典文学的内容,这与中国学生的语文教育中古典内容偏少也有一定的关系。自己都不重视,又如何去教别人?然而,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与古英语和现代英语的关系并不一样,不能用国外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硬套。古代汉语仍然活在现代汉语之中,不仅现代文艺作品中保留,而且生活语言中也使用,不从古汉语的角度有时往往难以解释现代汉语。另外,现代汉语也还没有取得古代汉语那样的语言成就(比如古代诗文脍炙人口的数量远超现代诗文),中国人都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掌握古代汉语,那么对于外国人为什么要放松要求呢?

在了解和学习古汉语和传统文化时,汉语言古典文学是非常好的材料。不仅易引起情感的共鸣,而且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外国人所喜爱学习的,因此可以作为学习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而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古典诗歌对于提高语言能力更是大有帮助。古典诗歌特别讲究音韵,其中平仄交错、高低起伏、对称统一,非常有规律。学习古典诗歌,能让留学生迅速体会到汉语的感觉和语境。

但是,另一方面,现在的古典诗歌教学,还不太重视朗读。如果仅仅从字面上解释诗歌,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不仅是片面的,而且不易体悟作品的美感。朗诵诗歌是汉语能力的极好训练方式。朗诵的形式又有两种:一种是现代的朗诵,这在西方留学生来看,比较熟悉,因为是从西方传来的。朗诵对于纠音和理解汉语韵律很有帮助。另一种就是吟诵。吟诵对于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理解中国诗歌的意境更有助益。所以可以选择和现代汉语更接近的诗歌,或者现代诗歌进行朗诵教学,而选择古典文化味道很浓的古典诗歌进行吟诵教学。

除了有助于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理解古典诗歌的意境,吟诵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建立汉语的语感。留学生的一些语音、语感问题,可以通过吟诵解决,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比如声调的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吟诵中每个声调、每个字都对应了音阶,所以把教学内容编成吟诵歌,可以使学生很快记住且很难忘却。

再如声母韵母的问题,留学生经常发音不到位或不正确。吟诵是一种放大语音过程的形式,通过橄榄型发音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发音会得到进一步纠正。

还有汉语的节奏问题。标点符号只能标志出一部分的节奏点,对于细节的部分就无能为力了,而细部的节奏不明正是留学生说汉语不地道原因之一。吟诵和朗诵都十分重视细部的节奏,吟诵尤其清楚,所以这种训练对理解和掌握汉语的细部节奏有很好的作用。

在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领读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把领读变成正式的朗诵训练和吟诵训练,还是没有受到重视。这两者是不一样的。领读比较随意,其中汉语的整体语感时常被破坏。而朗诵更注重清晰准确和整体语感,应该比一般的领读更有效果。

更多吟诵专业资料请点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