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澔【679】圣学无秘传,只不过是些大道理2022-06-14

原文

陈亢问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华杉详解

陈亢(gāng),是孔子的弟子。伯鱼,是孔子的儿子。陈亢问伯鱼:“你是老师的亲儿子,老师应该会教给你一些没教给我们的东西吧?你听到什么我们没听过的?告诉我!”

这就是很多人的心态,老觉得还有什么绝招老师没教。所以你看民间故事,要么是说猫教老虎,留一手,爬树的一招不教。要不就说师父通知其中一个弟子,半夜三点到他房间,把绝招传给他一个人。殊不知,圣学无秘传,无偏私,都是简易明白,而且恨不得教给全世界每一个人。但是人们总是不重视这些“大道理”,老觉得老师还有绝招没教给我。所以孔子也哀叹:“人们都不从大门出来吗?怎么大路上没人走呢?”

伯鱼被陈亢问住了:“这个,真没有!” 不过伯鱼是个老实人,他仔细回忆::“我到底听到什么其他同学没听到的呢?平时上课都是大家在一起,就有两次,父亲单独跟我说话。一次是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从旁边过——趋而过庭,趋,是小步快走,从尊长身前通过,要小步快走,以示尊重——父亲就叫住我,问:‘学习《诗经》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就开始学《诗经》。”

为什么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呢?因为《诗经》陶冶人的性情,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敦厚、淳朴、温柔,经常读诗,则心气和平,没有粗鄙暴戾之气。《诗经》包罗社会万象,读《诗经》,则事理通达,人情练达。《诗经》生动活泼,言简意赅,读《诗经》,必然长于言语。

“还有一次,也是父亲在院子里叫住我,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不能自立于社会。’我就开始学礼。”

如果你不学礼,就不知道礼仪规矩,就不会按那规矩去做,就体会不到那规矩背后的深意,你就不能立于规矩节绳之中,就做不到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陈亢听了伯鱼的话,非常欣喜,说:“嘿!问一个问题,学到了三样!一是要学诗,二是要学礼,三是知道了君子不特殊对待自己的儿子!”

这里讲的“君子远其子”,古人讲究比较多,一是有“远子近孙”的说法,跟孙子很亲热,对儿子很严格。二是有“易子而教”的 说法,认为教育必须严厉,而严厉又伤害父子感情,所以把孩子给别 人教。

不过这里陈亢想多了,圣学无秘传,无偏私,都是坦坦大道,和是不是儿子没关系。

刘澔觉

成功没有秘诀,学了论语,孙子兵法等等一大堆前人的学说也不会如何,也没有什么武林秘籍,他们说的也都是一个道。参加优秀的学习组织和自己去听老师的课程呢?也不是秘籍,那是方法,是训练你使用方法。

你不要想着理性的学会一大堆东西,用这些理性的工具和思维方式,去为你占有什么。这句话说到别的地方去了。一切的学习也不是为了让你要高到什么地方去,而是让你好好做个人,修自己身上的动物性。你得接受,才能获得幸福。

找?这一分找到了,下一秒就丢了。找秘籍的心态就不对,坦坦大道就是这日用常行的积累,和老师学,不要想的学多少,要能消化多少,学了就去做,知行合一。找方法去做,事上琢磨,持续改善。基业长青的本质是持续创造价值,不是去设计个割韭菜的机器,去割韭菜。

非要说成功的方法,那只有这日日不断之功的积累了。种下因,果有没有?自然发生,你只有相信,先把渠挖好,水来的时候才能进入田里,然后你去挖渠。有人和你说,这不会有水的,你就不挖了。如果真有水,只能把你田淹了。你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的准备,其它的留给自然人类发展,文明发展,我们一切的发展,都是自然的选择。

从道的角度,就是这规律。你不走大道,你走哪?

原文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华杉详解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呼她为“夫人”,她则对国君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呼她为“君夫人”,但对外国人提起她时,则称呼 为“寡小君”。外国人称呼她呢,也称呼为“君夫人”。

这一段没别的意思,就是记录了当时对各国“第一夫人”的称呼。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澔【679】圣学无秘传,只不过是些大道理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