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疫苗造假者没读过中学?

近半年来,社会热点不断。我前几天还在关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和“最大赢家”两个标题党关键词,这会儿又被关于疫苗造假的各种新闻和评论占据了视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把社会热点事件和教育联想起来。比如这次,疫苗造假者可都不是文盲,最起码都读过中学,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我相信高俊芳们必定学过“善良”之类充满正能量的词语,必定写过与之相关的作文,即使实在没有,这两年也必定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道其中有“法治”概念。

事实是,高俊芳领导的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存在了超过十年,有多少假的疫苗流入了婴幼儿身体里不可想象。吉林省食药监局明明去年就查出长生生物的问题,却等该公司的股票涨了九个月才公之于众,并且处罚才300多万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是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药品安全监管司司长的孙咸泽因三鹿事件被处分后,又升任信息中心党委书记,直至药品安全总监。

每每想起,教育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有时候,或是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课,或是看着学生们自习,或是在处理特殊学生制造的特殊事件,我会暗自感慨:不管现在成绩是好是坏,这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会有的人抢劫偷盗别人的财物,可能会有的人为了自身利益造假说谎,可能会有的人面对同一群体的不幸遭遇只求明哲保身,可能会有的人一味追求绝对的领导权力。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我对教育的力量持保守态度。

我持这种保守态度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对我自己的认识。虽然有一些优点,但我的缺点也很多,而且有的缺点往往会破坏自己的生活环境,会干扰自己的发展前景。虽然我是所谓的“人民教师”,但我从来不敢说自己达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我希望对我职责范围内的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事实上我也常常无意或有意地干扰了学生良好的成长方向。

我知道我讲的道理学生未必真心接受,我也知道我讲的道理未必就是适合学生的真道理,我还知道对道理的阐述越多,道理本身的漏洞就会越大。所以,作为一线老师和班主任,我尽量少对学生讲道理,即使讲,也尽量言简意赅,不啰嗦。

但在这一届,我有句话从初一啰嗦到了现在,还会一直啰嗦到中考,——“诚实是做人之本,但单光有诚实是不够的”。

喜欢关注社会新闻的人会发现,包括这次疫苗造假在内的很多事件,都有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一定有当事人不诚实。要么对财产不诚实,要么对数据不诚实,要么对感情不诚实,要么对质量不诚实,要么对学术不诚实,要么对意识形态不诚实……成人世界的不诚实不是中学毕业后才产生的,也不会有哪个老师公开教学生做人不能诚实,所以中学开学第一天我就给学生强调“诚实是做人之本”。目前来看,我班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基本是诚实的,其考试状态和考试成绩也基本是诚实的。

我常常给学生讲两个初中毕业生的故事,一个诚实却只考了400分,一个诚实且考到了500分,两个人都诚实,但前者却不会被重点高中录取,后者才有机会。所以呀,我给学生的结论是:能力往往比诚实更重要。当下,中高考这样的升学考试全是由成年人组织,考生全都是各考各的,这样一来,对学生而言,所谓的能力,基本上指的就是在权力的指引下使自己获得上升空间的能力,即独自应试的能力,与其他学生关系甚微。这样的思维方式会在学生脑海里因为考试得以强化,贯之一生。

在求学阶段,因为学校教育制度的严密和一线老师的恪尽职守,学生们基本上都会表现出诚实的一面,每年考试中作弊的都是极少数。但是毕业之后,学生们走进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单位,从基层和一线做起,要往上升,就要业绩和能力,而这时的能力,往往包括了作弊和造假的能力。而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并没有上千年的学校教育制度建设传统,对不诚实的行为缺少充分的合理的监管体系,成了作弊和造假的灰色地带。而那些在学校学到诚实品质的人,往往没有上升的机会或者抓不住机会,碰了几次壁后便可能同流合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所谓的能力,应该还包括预防、监管和惩罚不诚实行为的能力。这样的能力需要老师们从学生群体抓起!学生的不诚实行为应该力争在学生群体内部得以预防,一旦发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监管机制,进行必要而适当的处罚。

我相信,人们在学生时代不光学到诚实的品质,还学到预防、监管和惩罚不诚实行为的能力,毕业之后的成人世界定会多些真正的和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个疫苗造假者没读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