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日记

第一个,是关于「why」

前几天跟林杰在讨论作业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现在的作业,我们貌似都不想让学员去思考「why」,而是直接是「how」和「what」,也就是该怎么做,以及做出什么来。

对于P1和P2来讲,这是应该的,他们需要的是优先「会」,再思考「优化」,跟在启航学习到的「僵化」-「固化」是有些关联的。

但是对于P3的人来讲,他们貌似也是在「僵化」-「固化」。比如在拆解KPI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去套用一些模型比如AARRR,但至于为什么呢?可能这个模型比较好用——于是他们拆出来的就是非常的长和多和全。

比如,他们会依照自己的理解去提升他们认为对的方案,但为何选择这些维度呢?其实很多人都会忽略掉。有时候我也会忽略掉——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

这个问题,可能自己都懒得问,就直接写上去了。

第二个,是自己容易陷入细节里面去较真。

映射到自己的身上,是有着一种「大而全」的强迫症——仿佛拆不清楚,拆的不全面,拆的不面面俱到,就完全没办法把事情推进下去,不断的陷入到细节里面去,然后在细节里面不断的去提出一些「解决式问题」——这些细节问题该怎么办?怎么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于是,更重要的一些问题,就被忽略掉了,比如我们这个项目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趋势是什么——忽略掉了「框架式问题」。

多问自己一步why其实很难,因为我们往往就冲着「不调和」去了——哪里与自己的认知不调和,就盯住那里,而不是跳出来看大局,看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思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