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李清照如何从“知音”的角度,批评苏轼等十九位前辈词人?

李清照是怎样以知音身份指出苏轼等十六人的弊病的?

何为知音?一指通晓音律;二指知己,同志;三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很显然李清照是个通晓音律的人,因为她的《词论》对苏轼等豪放词人的批评正基于“音律不协”。但是否能说她和这些先辈词人就是知音呢?从她整篇《词论》只说“词别是一家”,没有看出词牌在北宋时期已经开始走向诗化来讲,可能是“知音”不“知心”。

不过当时天下词牌还是以婉约为主,看不透未来诗词合流的走向也怪不得她。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才女,诗大气纵横,词婉约精奇。

她的人生和诗词风格以赵宋王朝南逃作为分界点,前半生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有闲愁点缀;靖康之变后伴随着生活的颠沛流离,主要书写苍凉人生,抒发对故乡故国的怀念。

《词论》作于南渡前,这一时期,李清照自身文学风格虽没有大的感情波动,但是已经日趋成熟,对词作有了比较完整的、成熟的看法。由于李清照本身的词风走的晏欧派,缺乏眼光向外的视野,对苏轼等人在词史上的作用不像我们后来人看得清楚,也有一些局限性。所以有人说她:“多有妄评诸公……”

我们来看看李清照是评论了多少位前辈,有没有她的道理。

李璟、李煜、冯延巳

《词论》开篇从李八郎乐府诗讲起,谈到晚唐五代时,蜻蜓点水般提到了南唐君臣: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小楼吹彻玉笙寒”出自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吹皱一池春水”则出自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而“亡国之音哀以思”自然是指李煜了。李清照对这几位前辈还是很欣赏的,认为他们“尚文雅”、“语甚奇”,这和她本身的词风也是有关联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收费】李清照如何从“知音”的角度,批评苏轼等十九位前辈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