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孤独,从自身寻找安全感

经常在节目上听到郭德纲说“我是个内向的人”,一开始觉得又是抖了个包袱,觉得好笑。后来经历许多时刻就明白了,独处或许是他恢复精力的手段,而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喜剧演员有许多都是私下比较内向,比如卓别林、周星驰,小沈阳也曾经说过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嘻嘻哈哈,但在后台基本是默默抽烟。没有哪个人能一直保持兴奋而不疲惫,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倾尽心力逗乐观众,私下也需要用沉默和孤独来中和个人情绪,适当的孤独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演员的职业操守使他们面对衣食父母时不得不外向,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外向其实都浪费在了无谓的追求上。

“无意义社交”这个词很形象地总结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常态。经常看到有朋友或者同学深夜在朋友圈里多愁善感“越长大、越孤单”、“习惯一个人的晚餐”等等。这些看似矫情的句子也确实是他们个人生活的写照,他们每天忙于与各种人交际周旋,加了一大堆所谓名人好友,然而最后真正需要倾吐内心的时候只能选择在朋友圈悲春伤秋。这并不是说要拒绝于外界交流,一些无益于个人成长而又不能从中的得到快乐体验的交往,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比起处心积虑地经营一些无谓的朋友圈,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去充实自我,生活回更加的精彩。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大一没进校之前,就加了各个学姐学长的联系方式,这使得她在开学时候的社团面试中一路顺利,最后七七八八参加了一堆社团。她告诉我,“大学是个玩交际的圈子,也是你积累人脉的好时期”。

我比较贪玩,社团里的各种聚会眼花缭乱,最后只报了个外语兴趣团,偶尔去听听外教讲段子。而我的那位同学,精力比较旺盛,每天奔波于各种活动,逃课、早退、缺考,各种“大学该做的事"都体验了一把。在第一学期由于成绩不合格被辅导员撤去了班干的职务,接着又疲于应接不暇的活动陆陆续续退了那一大堆精心挑选社团,直到大家各种证都到手了,才后知后觉地一次又一次地备战英语四级。


在那段时间里,但凡在路上碰见一人,她都能说出那人姓名、班级、风云事迹各种信息,就差倒背生辰八字了,然而可笑的是对面走过却不见两人挥下手点个头打声招呼。倘若她能停一停匆忙地脚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及时做出调整,情况也不会太糟糕。


与其奋力把自己融入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圈子,不如静下心来享受孤独。赵宝刚导演在做客《向往的生活》的时候,与年轻演员王珞丹在岛上钓鱼,王珞丹一直着急钓不上鱼,相反导演非常淡定从容,赵宝刚对左摇右晃的王珞丹,也像自言自语地说“人生要有很多无聊的时候,这样你才有时间思考”。


看似忙碌的身影其实是附着他人寻找外界的安全感,内心极度的空虚的人,需要过上热闹的生活来来逃避自我意识的贫乏。叔本华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一个享受独处的人则会从自身寻找安全感,发掘生活中的美好细节。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社交,不会玩乐,相反,大多数善于自嗨的在与他人交往时同样能大放光芒。

青年是一个浮躁易犯错的阶段,不必过于限制自身自由,却也不能放纵自我堕入深渊。大学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学习不必为兴趣让路,却也不能本末倒置。人生总有一个阶段需要独自承受孤独,现实会逼着你享受独处。放下对朋友圈大佬的仰慕,当自身价值足够与他们对等的时候,你想要的人脉自然就会找上你。

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想说起来那么容易,比起不知所措地去赚得安全感,我更希望每个人都能给自己制造安全感,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健康青年,度过一个充实而美满的大学。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

但那可遇不可求,

真的,也许即不可遇又不可求,

可求的只有你自己,

你要俯下身去,

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极的孤独,从自身寻找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