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轮船》:七岁孩子用生命守护真善美

孩子们的心里往往循环着一些人世间无解的问题:

为什么人要这样活着呢?

为什么有的人凶恶,有的人善良?

为什么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

为什么有的人大家都怕,有的人谁也不怕?

或许,在“白轮船”上有答案。

吉尔吉斯斯坦国宝级作家艾特玛托夫把他对人性的终极思考和追问,写在这本美丽哀伤仿若童话的《白轮船》里。

普京:他的去世是我们所有人巨大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2008年6月10日,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病逝,享年80岁。吉尔吉斯斯坦宣布6月14日为国悼日,并将这一年命名为“艾特玛托夫年”。

巴基耶夫总统对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下达总统令:“对人民作家的葬礼进行现场直播。”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也致唁电表示哀悼,普京称他的去世是“我们所有人巨大的无可弥补的损失”“我们会记住这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2008)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出生于苏联吉尔吉斯地区,曾三次获得苏联国家文学奖,以及列宁奖。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具有使命感的作家。在一次访谈中,他说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对人性的思考。人性善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他认为,理性可以战胜一切。因为理性与“善”彼此不可分,而与“恶”相对立。他的文学使命是:在唤醒人们理性的同时,传播人道主义。

用艾特玛托夫头像制作的硬币


用《白轮船》里的男孩和鹿制作的硬币

1970年,艾特玛托夫发表了巅峰之作《白轮船》,完成了他追求的文学使命。这本书是对信仰的寻觅,对道德的探索及对人性的审度。

男孩和他的三个愿望

让我们回到文章一开头的孩子身上来。

《白轮船》的主人公是一个没有名字、长着大脑袋和大耳朵的七岁小男孩。孩子从小被父母遗弃,被外公收留,在护林所长大。除了外公,没有人真正地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疼爱。

电影《白轮船》里的小男孩

作家对孩子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让我们可以随着孩子的视角观察、体验这个错乱的世界。

小男孩显然是忧郁孤独的,但作者从来没有正面流露孩子的难过。只写他喜欢用望远镜看白轮船有没有出现;喜欢钻到草丛里,高大的舍拉尔仁草是他忠实的朋友;喜欢仰望头顶的蓝天白云,想象云彩描绘出各种神奇的图景来安慰他;为许多石头取名,“睡骆驼”“狼”“马鞍”“坦克”,所有这些都是他熟悉的伙伴。

《白轮船》插图

虽然生活艰辛、严酷又单调,小男孩心中却有三个美好的愿望。

一个愿望是上学。

一个愿望是找到白轮船上的水手爸爸,让他看看自己。

还有一个愿望,是长角鹿妈妈能够再次回来,跟他生活在一起。

信仰的建立与倒塌

三个愿望里,第三个是最让孩子看重的。

长角鹿妈妈的故事最开始是孩子的外公讲给他听的。那是吉尔吉斯民族的神话。老实、善良的外公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信仰的种子,是那么高尚,又是那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懂得,作为人,要像长角鹿妈妈那样,拥有善良之心。

《白轮船》插图

可是,这一颗小小的善良、柔软的孩子的心却不能被人世间所容。

当有一天,小男孩看见消失已久的鹿又重新造访了这座山林时,他和外公是那样的激动。但是让人悲伤的是,眼中只有利益的、护林所掌权人姨夫阿洛斯古尔逼迫外公射杀了长角鹿妈妈,并大摆鹿肉宴。

《白轮船》插图

外公在小男孩心里培植了信仰,又亲手射杀了他的信仰。

最后,小男孩告别了外公,摇摇晃晃地走出院子,走到河边,径直跨进水里。他对自己说:“还是做鱼好,还是做鱼好……”他游向了他心中的白轮船。

艾特玛托夫用成年人的痛苦去考验一颗童心,要这个孩子经受和体验他这个年龄所无力经受得住的精神痛苦。

《白轮船》插图

悲剧是强大的力量

艾特玛托夫所有的作品都带着忧伤的底色。他认为,悲剧在文学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悲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们精神升华,从而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那么,孩子读《白轮船》这样忧伤、结局悲惨的故事适合吗?

对此,作家有自己的看法。

精神痛苦并没有儿童的痛苦与成年人的痛苦之分,只有人的痛苦。很多人糊涂地认为,儿童尚未成“人”,只不过是未来的“人”而已。而事实上,儿童已经是“人”了。这也是我写这篇小说时要强调的。一个儿童在人格方面的完整与价值取决于他是如何成长的,也取决于客观世界为他创造的环境。《白轮船》中的小男孩以一死来拒绝接受他纯洁的童心所不能屈从的东西。

因此,要让孩子知道人性的多种面相,不只有善良和美好,也有残酷和冷漠。

然而,作家仍给了读者和自己一线希望。他在故事的最后忍不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你摒弃了你那孩子的心不能容忍的东西,而这就是我的安慰。你生活过,短暂得像亮了一下就熄灭的闪电。但闪电划过并照亮了天空,而天空是永恒的。这也是我的安慰。”

几代人的“精神背书”,影响了无数读者

《白轮船》原作刊载于苏联《新世界》杂志1970年第1期。1973年,它的中文版悄悄在少数读者圈里流传,因其黄色的封面,被称为“黄皮书”。因为一书难求,人们又用“手抄书”的形式流传阅读。

“黄皮书”《白轮船》,1973年出版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在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里写,主人公孙少平读完《白轮船》后,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忍不住念起了吉尔吉斯的古老民歌。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说:“我特别喜欢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通过一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话、孩子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张祖庆对《白轮船》情有独钟,在序言里,他写到:再读《白轮船》,心中如伊塞克湖水般碧蓝纯净、波澜起伏。这一份为人类所承受的苦难而悲悯伤怀的心境,便是良知。

此外,冯德英、迟子建、韩少功、秦文君、张承志、郁雨君等知名作家都做出了感人的评价。

《白轮船》自引进中国至今,已近50年,一代代人(包括大人和孩子)被它触动灵魂。从大处讲,这本书说的是信仰、良知,没有信仰的人,就没有人性;从小处讲,传达的是每个人活着都要有一颗善良之心。

这就是《白轮船》要告诉孩子们的简单的真理。

书名:《白轮船》(珍藏插图版)作者:[吉尔吉斯斯坦]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译者:雷延中定价:32.00元适读年龄:9岁及以上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12

本书入选2022年百班千人寒假书目六年级书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轮船》:七岁孩子用生命守护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