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懂得用兵的人曾说:我不敢主动发动战争进犯别人,而只在被进犯时不得已而应战;作战时不敢盲目进军哪怕一寸,而要后退一尺,以退为进。(在入侵国家的领土上)虽然人民没有排成行列阵势,没有面对人民奋臂作怒,虽然好像没有面对敌人,虽然人民手中没有兵器,但四处都是侵略者的敌人。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祸患,轻敌就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相持时,被同情、被支持的一方会获胜。
2、南怀瑾《老子他说》
“用兵有言”,是上古老祖宗们对军事哲学的研究。“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这句话的意思是统帅的大军,表面上看来不做主动,都是在被动地应战。其中哲学的道理,是要进一步了解真正的客观形势。真正的主动是中心不动,不受环境的影响。就是善于适应环境,把握时代的脉动,把握一切的条件,而顺着环境自然趋势,达到自己的成功。
“不敢进寸而退尺”,这个道理,后世发展成一句名言——以退为进。
真正懂得道德的人,就是“行无行”,做了等于没有做。“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这就要晓得太极拳了。太极拳把对方挡开了,而对方还不知道,这才是善于运用。“执无兵”,“兵”就是武器,手里拿着武器,你还看不出他手里有武器。
“祸莫大于轻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说明。中国文字中的所谓“敌体”,就是外在的环境,你的对方也是,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轻敌的话,“几丧吾宝”,连宝贵的生命都会丧失丢掉。老子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也不违反这个原则。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不要以为有势力,就可以随意欺负别人
“用兵有言曰”的意思是上古时代就有这种兵书。“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我们打仗不主动进攻,而是处于防守的状态,等对方打我,我再迎战。“吾不进寸而退尺”的意思是,我跟别人打仗,不会贸然地前进一寸,而是会后退一尺。
老子的这段话是讲给国君听的,作为一个君主,要保持部队的威慑力量,但不主动去打别人。
(2)您曾经那么对别人,别人如今会怎么对您呢
“行无行”“行”的意思,指方阵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起走。老子的意思是不要强调这个,要把力量隐藏起来,不要展示兵力。“攘无臂”通常,在打仗前都要动员士兵、鼓舞士气,要所有人举起胳膊一起喊。老子说不要这样,不要强调武力。“执无兵”的意思是厮杀的时候,我们不拿武器与之争锋。
“乃无敌矣”只有您把兵收起来,以德行感召天下,才能真正达到无敌的状态。就算您已经到了无敌的状态,也不要想到无敌,一旦您觉得自己无敌,则会出现祸端,这叫“祸莫大于无敌”。(原文用帛书本)
“无敌近亡吾宝矣。”无敌会让您的宝贝丧失,“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您想到无敌的时候,您的杀心一动,就把慈爱丢了,自高、自大的想法会自然流露,从而导致俭的德行没了,然后您就“敢为天下先”了,您会觉得我无敌了,我该去抢了。
(3)为什么哀兵必胜
“哀者胜矣”为什么“哀者”就一定“胜”呢?“哀”指有怜悯心、慈悲心,老子认为有慈悲心的人会胜。
我们应该站在国君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两军相交的时候,如果兵力相当,谁会打赢呢?哪一方的国君有慈悲心,懂得爱惜民众,哪一方就会赢。
三、我之体悟——欲练此功,引刀自宫
这一章是老子在总结用兵之道。即使是打仗这样的事情,发心也应该是慈悲的,是符合正义的,是符合上一章说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可见做事发心之重要。
为什么发心如此重要?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学会了大规模分工合作。人类社会就是建立在这种合作之上的一种想象共同体。人类社会正是因为越来越紧密的合作,越来越细化的分工,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对于团队管理来说,一个行为是否应该被推崇,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这个团队的协作。
纵观人类历史,和平才能发展,这是恒古不变的定律。我想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之道。符合这种道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有德之行。所以老子一再强调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因为这就是团结他人的秘密武器——对他人有慈爱之心,质朴谦虚,礼让他人,试问这样的领导有谁不喜欢,不愿意追随。
你看到这里可能会嘲笑,《道德经》讲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但其实呢?看似简单,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正如罗大伦博士所说,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争抢之心是我们的动物本性,我们要做的是时刻与我们的动物本性对抗。打个不恰当的例子,众人皆知练就《葵花宝典》就可以笑傲江湖,但无几人练成。大家还以为是此功过于高深,便你争我夺。岳不群费尽心机,终于拿到,但翻开第一页,竟赫然写着八个大字“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我想《道德经》也可以写上这八个字,只是他让我们宫掉的是心里多余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