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这本医学随笔为何让人热泪盈眶?

最近让我泪流满面的书是《目光》。

这本书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好书,是陶勇医生的首部文学随笔。各大权威媒体好评如潮,《朗读者》节目、新京报书评、壹心理、慈怀读书会等多家权威媒体强力推荐,荣登2020度最具人生力量的年度好书,无数人热泪盈眶,王国维、倪萍作序,董卿、张德芬等强力推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先来看看陶勇到底是谁。

陶勇,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葡萄膜炎与眼底病专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陶勇的故事。

01 因为热爱,他走上了医学路

陶勇几乎可以说是为医学而生的。小时候他看到一个偏方,就敢千方百计捣鼓出来,给同学饮用。虽然最后被同学父母找到家里,然后被自己父母批评,但并没有影响到他对药物的热爱。

后来,陶勇跟着母亲去治疗眼病,看着医生经过手术后,折磨母亲多年的眼病立马消失,小小的陶勇更是被惊艳了。他的内心种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

高考填报志愿,他不顾父母反对,先斩后奏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部。陶勇姑姑姑父都是医生,陶勇的父母知道学医的苦,但是看到儿子这么坚定,也只好同意了。

02 坚守初心,他在医学上成就突出

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高考只是小意思,进入大学的课程学习才更加艰难。很多同学开始放飞自我,但是陶勇知道,自己的初心是治病救人,是要在医学上有所建树,甚至是攻克癌症,所以他能够忍耐住那份寂寞。即便是周末,他也要坐车到偏远的乡下购买猪眼,用于实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课业优秀,发表了79篇SCI论文,2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毕业时更是以优秀学生代表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毕业后,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35岁成为主任医师,37岁担任博士生导师,后来他主攻葡萄膜炎与眼底病,成为这一领域专家。

03 心中有爱,他对病人温暖以待

作为眼科医生,很多病人需要长期治疗,这么一来二去,双方渐渐熟悉起来。看到病人家庭贫困,他会退掉挂号费。除此之外,他还曾给患者捐过款,有记载的一次是捐款20000元。对此,他说,有时候实在不忍心看着病人因为钱的问题而失去治疗机会,所以有时候就会出手相助。

此外,陶勇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跟着组织到全国各地义诊,尤其是到偏远地区。看着患者因为自己的治疗而有所好转,他的内心非常有成就感。

因为他的温暖付出,患者也对他有了感情,有患者给他送小米,还有患者直接把他认作干儿子。

04 心有信仰,他在厄运面前通达有智慧

如果仅仅如此,他也不算突出,毕竟全国有那么多的医务工作者,就算医学成就没有那么高,热爱医学、对患者负责的医生必不在少数。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于他对于灾难的态度。

2020年1月20日下午,陶勇正在坐诊,一个中年男子拿着菜刀从陶勇身后向他砍去。陶勇的后脑、后颈、双手臂等多部位受伤,在ICU呆了几天才脱离生命危险。但是,以后他将与手术无缘。作为医生,这该是何等的惨祸。

据了解,行凶者是一名长期治疗眼病、心理扭曲、与所有家人都断绝关系的患者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临死前希望拉个陪葬者——最后给他看病的陶勇医生。

面对此飞来横祸,一般人或许就会倒下了,但是陶勇没有。经过短暂的痛恨后,他重新振作起来。对于行凶者,陶勇表示理解,但不会原谅,毕竟自己因为对方差点连性命都失去了。

但是,他也不会一味悲伤沉溺下去。他接受了这次厄运。并且努力从中寻找积极意义。他发现,这次经历让他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生病的感觉,那种对于生的渴望,那种对于健康的渴望。也因此,更激发了他的责任心,更加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他为了患者重见光明的信仰没有变,他想要为人类医学贡献力量的初衷仍在。于是,他写书,他参加活动,他公开呼吁关注医患关系,增加对医院人员的保护,增加对眼病研究的投入。

在书中,陶勇说:“坚强,不是经受一次打击后站起来,而是经受无数次打击后,还能站起来,仍然微笑着告诉生活,放马过来吧!”

05 写在最后

这就是陶勇!一个医者!一个有着悲悯之心的科学家!一个有着通达心灵的榜样!他的故事启发了很多人,正在读研的医学生说愿意以陶勇为榜样,因为“医学是信仰”,要“向光而行”。

他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了:对于工作的热爱,对于工作的责任心,对于上进的追求,尤其是面对困难时候的坚强以及通达!

当然,本文只写了很小一部分内容,书中还有很多温暖的内容,如患者与疾病对抗的精神、家属面对疾病的乐观、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幸福到底是什么等等,这些就有待自己去阅读了。相信我,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光》:这本医学随笔为何让人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