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还是“闭门”

有图有真相

这张图片,是李克富老师发在社会心理服务师微信群里的一段话。

事情的起因我认为是这样:李克富老师为社会心理服务师编写了两本教材,然后,让我们这些师资班的同学,找出书里可能存在的错误。而这三位同学可能找出的错误,只是“所谓的错误”。

于是让李克富老师发出了这一段话。

这一段话我看到的时候,感觉是如此的严厉,不知道这三位同学心里有什么感觉。

我反正是看到了李克富老师对学问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同时,我也感觉,李老师的这个表达方式好直接呀。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我理解的的三山实验,本质上还是自我中心,不能换位思考。

这也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在我家里发生的一件小事情。

有一天我对我爱人说:麻烦把门闭上好吗?

爱人回应说:门怎么能说“闭”呢?应该说“关门”才对。

好吧,关门就关门吧,从此以后,我需要对爱人说“闭门”的时候,都是用“关门”来表达。

“关门”与“闭门”,本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是每个人从小养成的不同表达习惯而已。

如果非要把“关门”与“闭门”争出个对错,显然是陷入了自我中心。

很多时候,我们反对自我中心,提倡共情和换位思考,但我想,自我中心是绝对的,而换位思考却只能是相对的。

我这么想,是不是也是自我中心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门”还是“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