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中产阶级:在朋友圈做网红,在生活中还花呗

网络的造词能力越来越强大了,正在我们沉浸在“隐形贫困”、“积极废人”里对号入座的时候,不好意思,网友们又造出更加牛逼、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词汇——无产中产阶级。

无产,指的是你的收入,拿着5000元的工资;中产,指的是你的品位,有着50000元的品味。无产中产阶级,就是指那些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却拥有较强消费习惯和审美趣味积极用中产阶级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要求自己的群体。

说白了,就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这些貌似有钱,实则很穷的无产中产阶级有5个特点:

他们收入不高,在职场处于基础岗位;

他们知识不少,大多都念过大学的人;

他们品味不错,自己拥有小众、特立独行的品味,觉得一切主流的都是低俗的;

他们性格要强,年纪不大,自尊心最大;

他们嘴巴很硬,谁敢说我穷酸,我就跟谁急!

这些无产中产阶级很可能是你,或者是你朋友圈中某个人,他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到在麦当劳打包一份早餐,中午去餐厅吃一份健康营养的套餐,下午茶去星巴克点上一杯星冰乐,下班后去健身房挥汗如雨。

自拍一定要拍到手上的卡地亚手镯,工作加班一定要拍到办公桌上“不经意”露出的名牌包logo,新上市的iPhoneX第一时间就要用上,美妆、数码产品出了新款,各种找代购买买买,旅游非4星以上的酒店不住,入住后一定要定位酒店的名字......

然而,自己其实更喜欢吃摊子上的豆浆油条,中午明明可以带饭,一直喝不惯咖啡,健身房的卡费花了自己2个月的工资,手上的卡地亚手镯分了24期购买,为了买iPhoneX开通了花呗、借呗等一系列的借贷工具,还办了了两张信用卡。

“为了在朋友圈做网红,我每天只吃泡面。”

“用2个月的工资买一台单反,我其实一年用不到2次。”

“想要和身边的人一样小众品味,但其实我不喜欢那些东西。”

他们进入一个误区——“有钱=品味”。大多人喜欢潮流也是因为它“俗”,能够显得自己逼格高、有排面。用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等去支撑一个潮流单品的购入已然成为常态。但是,潮流不是用来拿来对比和炫耀的,当你站在潮流链最顶端的时候,只能说明你有钱,是否能证明你有品味还得有待考察。

《我不是药神》里面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其实不然,还有一种病更可怕,那就是贪病。

消费社会正竭尽所能让年轻人买买买,电商也不断鼓吹年轻人超前消费。利用超额消费、透支消费,最终,年轻人不过是给自己构筑了“我是有钱人”的美妙幻境。另一方面,他们在朋友圈摆弄“面朝大海”的姿态,而在现实中用花呗、白条、信用卡去支撑自己逼格、有面子的生活,但朋友圈收获点赞数后,还完款、交完房租、扣除生活开销后,银行卡上的存款,只有每个月到期的各种卡债。

有底线的超前消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它能把我们推向更好的地方,看到更美好、广阔的风景,也会给我们努力生活的动力。

但是,无底线的超前消费,只会把一个人推入深渊,变成负债累累的“负一代”。

我们常常会说,等我有钱了就会如何如何,虽然这是一个假设。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一个人的金钱观和日常行为,不会因为他有100美元还是1000美元而改变。很多穷人中奖1000万美金,照样会在几年后败光。

我们可以现在的物质充裕,每月按照个人情况,强制储蓄个人存款的5%-10%,对于未来生活的保障是非常好的一种手段,也是摆脱“月光族”最重要的手段。

每一个月对自己的账单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慢慢的掌控自己的消费回事意见很简单的事情,有计划合理的支出。

有了记账的基础,就知道自己每个月基础的开支是多少,给自己一些消费的空间,设置一个预算。然后努力按照这个预算去生活,看到自己距离预算还差很远的时候,心里会很开心;看到自己就快超预算了,不自觉的就控制很多购物支出。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理财的方式门槛都很低,也很便捷,可以学习一些理财知识,提升自己的财富水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产中产阶级:在朋友圈做网红,在生活中还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