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你有多久没回家?

文章转载于公众号:东篱小野。喜欢的可以关注哦~

1

最近有个朋友毕业了,但工作并不好找。经过了一番折腾,最后去了福州上班,可他是四川人,

这与他最开始想回老家,或者是留北京的初衷差别很大。心中不免有了落差。

在他准备把打包好行李邮寄到工作单位的那天,和我通话。

“突然好想回家呀,要不然不知道下次回去得什么时候了。”他有些落寞,“我好像从来没这么想回家。”

“乘现在还没开始正式上班,赶紧先回去看看家人,”做为过来人的我劝他,“上班了时间可能就由不得你了,特别是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

后来他和我分享他这次回家的感受。

“有种要彻底地离开家的感觉,因为要离开这个生活了近20年的地方了。

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回家的次数也不多,但是老家总是个牵挂,总归是个期盼,觉得毕业还有机会回家工作。

但这次,念想彻底打破了,毕业了,还是没能回去。“

福州,才是他的下一站,是个离家2045公里的地方。

有一句话没有说错: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家乡。

回不去的家乡就是乡愁。


2


最近看完了一本书,叫《江城》。

作者海斯勒,毕业于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是一个写中国故事的美国人。

这本书记录了他在在中国涪陵支教两年的所看所想,文笔随性、宽容且细腻。十分客观的描述了90年代的中国涪陵。

整本书看完,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文章节奏很慢,我拿起来看的时候也通常是在心情舒缓下来的时候看。但这种时刻确实很少,所以读的也很慢,就像书中的叙述节奏一般悠扬。

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3


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很多,留下来的是温柔细腻。

文字宽容,又有耐心。如同江水涤荡,让我们终能认清自己的面容。

1、宽容和细腻的笔触

全书写的十分优美,随着作者的视角,仿佛自己也身处这个江城。

行走在弯弯曲曲,有些吵闹,有些肮脏的大街上。

涪陵给他的初始印象就是这样。

但这恰恰是我熟悉的感觉,老家的街道,青石板路。雨后的青石板格外明亮,藏青色的路面倒映出哒哒马蹄。

2、在涪陵大街小巷寻找自己的身影

仿佛能在海斯勒笔下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找到自己的身影。

放了学,骑上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提袋的书本,是晚上回去要做的习题。

想在小巷中以飞快地速度穿梭,只恨道路太窄,人太多。

是的,我看到了我自己。

3、生活的气息格外隆重

在路边吃饭是海斯勒常常提到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一碗面条,还是一顿烧烤。

不管是一群人吃,还是一个人吃,都好不热闹。

希望能有一天,能够回到家。晚上一个人去到以前常去的烧烤摊,点上一些啤酒和烧烤,一边撸串喝酒,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真是美妙极了。


4


我从十八岁上大学之后就很少回家了。

每次回家,待上一个礼拜就开始觉得有些无聊。于是就琢磨着去哪里旅个游。

常常自认为是游子,是野马。并且很享受这种感觉。

很少会想家,即使给家里面打电话也是因为觉得父母可能在想我。

而且我还是一个归属感很差的人,高中毕业这十年间,我在很多城市待过,如今在京,我也不会去用”回“京的字眼,并且是刻意避免之。

乡愁离我似乎有些遥远。


5

乡愁这个字眼总能勾起很多人的翩翩思绪。

有人会想起村头的大树,有人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有人会想起远在家乡的亲人。

这是一种感情寄托,是一种情怀。

人在异乡漂泊,总会有某个瞬间,击中了你内心的恻隐,无处宣泄时,是乡愁给你一种美好而又忧郁伤感。

我想,这就是乡愁的本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过年了,你有多久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