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先开始,其他好商量

四月初早睡早起的计划一直被打乱,借口多的自己都觉得可笑:明天周末,睡个懒觉。今天白天太辛苦了,晚上熬一会,追追剧放松一下。

可最近咬咬牙,开始早起打卡,想到早起能看到精美的高清风景图,励志鸡汤句,还有超越比例,就动力满满。嗨,不装了,我就是想攒齐不同的风景图,真好看。

晚上睡觉前我把衣物放在床脚或床头柜上,这样第二天早起不会因为衣服放得太远,惰性使然,找借口赖床很久。调好手机闹铃后,我把手机放到梳妆台的抽屉里,这样早上铃响,为了不扰民,会尽快爬起关闹钟,然后就起来了。

太享受清晨的美好了:窗外不远处一片绿意盎然,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清脆悦耳,客厅里的落地灯光线柔和,小圆桌上“唰唰”的翻书声或“沙沙”的写字声,不知不觉天渐明,太阳升起了,真治愈。

早起不是无所事事,要做的事一定是期待满满的,给自己一天动力。我曾试过:大清早睡眼朦胧阅读专业书,被枯燥的理论再次催眠;一大早精读一篇外刊文章,被一些文邹邹的词整的沉沉欲睡。

于是,我先从简单轻松的事做起。铺好瑜伽垫,跟着软件练习几分钟的冥想,然后泛听英语广播、阅读喜欢的读物或补一下读书笔记。

渐渐进入状态后,基本上一天的工作学习就开始了。傍晚时分选择跑步或者燃脂运动,体力脑力耗得差不多了,晚上也不想玩手机了,快速入眠,第二天又可以早起了。

一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不用挣扎了。顺着自然规律,日出而作,起居有常,时间反而更多了。工作学习效率提高了,体验感更好了,越愿意早睡早起。

拖延一件事时,把时间都花在说服自己去做这件事上,是一个在舒适圈的“我”对抗另一个在学习圈的“我”的艰难过程。其实什么都不想,先开始去做,反而越顺利。说实话,自律这个“小妖精”,真是有点儿反人性。

大部头的书没勇气打开怎么办?先看封面,设计感不错,读读目录吧,字体挺好看,随便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序言和后记,再随机翻看一下书里任意一面的内容。这一下都读了不少了。

新的钢琴练习曲不想开始怎么办?先来一套打太极的招式放松下手臂和手指,弹个熟悉的曲子,哄一下自己,要不然再练习下四、五指,提高下力度,开始单手练吧。这不渐入佳境了吗?

写作练习咋整呢,每天想到什么就码一点字:好玩的对话,听到的故事,遇到的有趣的人,读到的有共鸣的文字,吃到的美食,喝到的新茶,“痛彻心扉”的教训,刚悟出的工作总结……突然就成话唠了,写的“刹”不住。

把“我想完成一件事” 换成“我先开始一件事”,因为行动后,其他都好商量。

想学英语,不妨从喜欢的英文歌入手,或每天常用的生活用语开始;

想跑步,不妨增加点仪式感,换身运动服,记录软件打开,从拉伸开始;

想写作,不妨拿一支笔,空白的纸,想到什么写什么,或打开手机电脑里的文档,开始敲键盘。

一次可以启动和紧盯一个小目标,培养的专注力和意志力也会带动其他习惯的培养。如果有太多的“野心”:每天坚持跑步、狂背英语单词、骤降食量去减肥、工作业绩飙升……这样的努力反而不可持续,计划很快就中断了。

怎么还在刷手机信息呢?好吧,读完这篇可爱的小文就赶紧开始吧,认真“搬砖”,现在,立刻,马上,right now!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事先开始,其他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