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浩老街和龙门浩

下浩老街位于南岸区东水门大桥的边上,据说也是充满了旧时重庆味道的一条步道。在我们来重庆之前,听说被封了但并不确定,似乎这种事情永远也不会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平台,而几个重庆当地人对此也是各说纷纭。于是,在重庆的最后一个上午,我们决定去探访一番。

出了地铁,顺着导航的指引走上一条水泥路。这是一段不长的上坡,路边开着艳丽的野花,上坡路的尽头有建在山坡上的院落,通过几阶石台阶与水泥路相连。

“不像被废弃的房子啊!”我看着那院落,心里有些期盼。

很快我们就站在上坡路的尽头,那院落的前方。其实路没有到尽头,在院落前,水泥路变成了石板路,分成两条,一条向前往下通向一条小道,那里隐约可以看见房舍的影子;另一条向左拐了个弯向上,高处还有一两栋零散的院落。

我们选择先向下走,因为那里更幽静一些。然而,很快我们便止住了脚步,因为一扇锁住的铁栅门和贴在门上的告示挡住了去路。快步来到门前看去,那告示上明白地写着,该区域被征收,不得入内,否则后果自负云云。透过铁栅看过去,一栋三层的水泥楼房上那些黑洞洞的没有玻璃的窗口。

在门前站了片刻,收拾了一下略有失望的心情,我们回头走上了那条向上的岔路。转了一个弯,路变得更窄了,而我们也再一次被一张告示拦住了去路。告示的内容与前面那张完全一样,但是这里没有铁门,而只是一根横贯的绳索。这可拦不住我们,没有犹豫,我们弯腰钻过了绳索。

绳索里面是一个完全荒弃的世界。树木遮蔽了大部分的阳光,让这高墙之间的窄巷显得幽静和安宁,杂草从石板路的缝隙中,顽强地从覆盖在路面上的落叶和杂物中探出身形;砖墙上也长起了杂草,野花在墙根处幽幽地孤芳自赏,墙头上厚厚的苔藓在散射的光线下潮湿、阴郁。房屋,那些废弃的房屋,有些大敞着门,门内空空如也;有些却用木板钉住了门框,半掩的大门挡住了窥向园内的视线。还有个别的宅院,朱门砖墙,色彩仍然鲜艳,如果不是横贯在台阶上的树干,那覆盖了小半个台阶的野草和从墙头上蔓延下来的明显无人打理的藤蔓植物,你不会认为那是个已经很久无人居住的地方。但无论那种情形,这些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充满了因久无人烟而生成的一股荒败气息。

我们慢慢走在这个寂静、幽暗的地方,耳边除了踩在路面上所发出的“嚓嚓”声外,再有就是山蚊子那讨厌的“嗡嗡声”。这里的蚊子太厉害,这里的气息太阴森;我们没有走进路边的野地,因为我们担心那里也许会隐藏着人类离去后重新回来的某种危险的生物;我们也没有尝试走进哪间房子,因为那些都是正正经经的危房,也许一个震动,它就塌了。

龙门浩在南岸区东水门大桥和下浩老街相对的另一边,但这里却是和下浩老街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不同于下浩老街纯粹的民居,龙门浩是一个有点历史和文化的场所:它有意大利使馆旧址,它有美国大使馆武馆处旧址和重庆海关别墅旧址等历史建筑。更关键的是,这里已经被开发了,改造成了集历史建筑、休闲餐饮、文化创意、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地。

景区一共有4层,依山而建,各层有步道相通,也可乘坐电梯上下。相比洪崖洞,这里的店铺,无论是餐饮还是零售,其装潢、设计都要更有创意,也显得有“文化”得多。它的青砖、花廊、雕塑、黑板墙和老建筑等都是拍照的好地方。在它的顶层,还可以观赏重庆的江景和凌空飞的东水门大桥。但是,如同很多被改造的历史文化区一样,龙门浩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借了某种外壳的餐饮旅游区,就像上海的新天地,每天去那里的人们有几个是去体验石库门文化的?很少很少,因为一个真正想去欣赏石库门文化的人是不会去这个仅有石库门外壳的地方的。他们去那里的唯一目标就是吃、喝、玩、乐。同样,在龙门浩,我也没有感受到丁点的所宣称的“开埠文化”和“抗战文化”等元素,所有的感受汇集到一处就是“一个尚未红起来的打卡点”。

在龙门浩的顶层,有一个正在准备开业的剧场。宽敞的剧场内一副刚装修完毕,正在清理的杂乱景象。一个30多岁的男子正在用湿抹布擦着舞台上的灰尘。他告诉我们,这里是第一期,对面的下浩老街,就是那片被封闭的区域,将是龙门浩的第二期工程。

十八梯已经没有了,山城步道正在改造,下浩老街看来会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就像龙门浩一般。那么,如果日后我再来重庆,还能看到哪些旧时的景象?也许,只能是寻找旧时的痕迹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浩老街和龙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