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课》:用笔头推销你自己,提升求职晋升优势

关注“是牧之与岚”,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又是一年高考季,全国各地学子将迎来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还记得那个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吗?

2001年,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高考满分作文爆红网络,通篇文章想象力丰富,内容新奇,令人拍案叫绝。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当时南京13中学理科班的蒋昕捷,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原本落选的他,被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

2005年,蒋昕捷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加入了《中国青年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2010年,蒋昕捷发表了《围剿地沟油》以及《是什么让“揭开地沟油盖子”的教授改口》的调查报告,文章一发出,立刻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而他也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人物。

如今,蒋昕捷的身份再次更新,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新零售工程部资深专家,2018年,蒋昕捷正式被任命为天猫双十一发言人。

你能想象吗?就因为一篇高考作文,被破格录取211大学!这对于千万考生而言,是多么幸运且求之不得的事情呀!如果说那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文章仅仅是幸运之神降临在蒋昕捷的身上的话,那他在毕业之后持续性地职业晋升又是什么原因呢?

是写作能力。

在第四季《奇葩说》上,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表示:“未来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因为传统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财富和权利。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是怎么构成的?两个能力,一是写作,二是演讲,这都是让你出一份力,然后能够大规模地复制你影响力的办法。”

在公司里写出优秀的项目报告,给专栏杂志的编辑发送自我推荐信,约谈某位大咖写特稿最后顺利发刊……这些都是通过写作来推销自己,提升自我价值和扩大影响力的办法。那么,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学习基础写作,以开创事业契机呢?

幸运的是,非虚构类写作是一项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由曾在Macmillan出版社、Grove出版社担任出版业务主管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简• 耶格尔著作的《非虚构写作课》一书,旨在帮助那些期待利用写作能谋求职业发展的人们,如何进行基础性写作,为我们的职业生涯铺展道路。

一、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在审讯室里提审刘新建,刘新建讲述到自己的“职场发展史”的时候得意地说:“我闲着没事瞎写点文章,结果被赵书记看到了,当时就决定让我当他的文字秘书。”随后,侯亮平对刘新建的职业发展做了一个总结:“那几年你是春风得意啊,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从一个副营级的转业军人,破格提升为副厅级的省委办公厅主任兼秘书处处长。”

因为出色的写作能力,刘新建被赵书记赏识,在多年的仕途道路上文笔带给刘新建的效果也是锦上添花。若刘新建守住底线,结局必定不是锒铛入狱!

什么是非虚构写作?

简•耶格尔表示:非虚构类写作是以写事实为主的写作,用以引导、说服、娱乐读者,也称作为说明性写作或散文。

那么,为什么要学会这种基础类写作呢?

仔细想想:除非你是作曲家,否则老板不会要求你作曲;除非你是画家,否则老师不会根据你的画给你打分。但是,几乎所有老板、老师都会要求你写报告或论文,以接受考核。

换句话说,非虚构类写作是一门独特的技能,人人都会用到。那么,不善于这种基础类写作将会是职场发展的巨大障碍。

2017年8月,根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员工James Damore撰写的一份具有争议性的备忘录,违反了公司的《行为准则》,谷歌公司解雇了这名名叫James Damore的员工。谷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在对媒体记者会上表示,“备忘录中大多数论点是值得辩论的。”也就是说,员工James Damore的备忘录书写的很多内容事实上是正确的,但是他却违反了公司的规则。

大多数的写作任务,要求你有专业的技能,在这里,员工James Damore并没有专业的态度与技能,因此遭到了解雇。

关于这项技能,也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写作技能。很多人认为,“写作能力是天生的,而非靠后天培养”,事实并非如此,写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就连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的时候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更何况是普通人呢?为了通过非虚构类写作有所成就,职业作家和业余作者都必须超越自我,让自己脱离对写作的好恶,完成作品,这样才能产生价值。简•耶格尔教授著作的这本《非虚构写作》能帮助你轻松胜任写作,让你出色、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

二、从0到1,克服写作障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散文作家杰西•莫里森曾在《读者文摘》中表示:“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我变得越来越差,我的写作就是不像之前那么好了。每写一个新故事,我都坚信我丢了些什么——丢了创作的火花,原始动力,或者丢了观察故事,讲述事实,发挥想象的动力。看着我的故事,感觉还有如此大的可进步空间。”

看看,原来那些成功的作家也会有着自我怀疑的时候。《人格心理学》一书中说到一个概念,叫做“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是指“为了保护自尊,在工作或竞争中设置障碍阻碍成功。”接地气地说,我们都会相信一个理儿:因为有着各种各样且合情合理的原因,我不会去做某件事。

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这样的心理也会出现在写作者身上,无论是职业作家还是业余写作者,都会或多或少地有着一定的写作障碍。

什么是写作障碍?

根据简•耶格尔教授,写作障碍是指暂时或长期无法动笔写作。《克服写作障碍》一书的作者卡琳• 迈克与艾瑞克• 斯克杰对写作障碍的解释是:“写作障碍其实就是阻碍人们自由表达思想和文字的障碍,是横亘在从产生想法到记录想法这个过程中的一道干扰。”

在最坏的情况下,写作障碍会导致你彻底放弃写作。在公司,放弃写报告,不回复商务信函,也就是放弃职业晋升。在学校,将写的论文草稿拖进废纸篓,放弃论文,也就放弃了职称的晋升。

有哪些常见的写作障碍?

在《奇葩说》上,主持人马东曾询问蔡康永:“如果你在录制节目的时候突然没有灵感,该怎么办?”蔡康永幽默地说:“那就停下来,不录了。”紧接着,马东又问李诞:“写段子的时候,没有灵感该怎么办?”李诞表示:“没有灵感也要写下去,写作这件事本就不是依靠灵感,写下去总是能写出来的。”

大多人在写作最初,总是依靠着“灵感”写作,认为只有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为此,由于灵感迟迟未来,文章也迟迟未动笔。

于是就有了以下情况:

职业作家经历的写作障碍:“我不想写,反正我现在写不出来。”

业余作家经历的写作障碍:“我不想写,反正我也写不出来。”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经历了写作障碍的人中,最常见的表现或者原因有以下一些情况:

(说明:此分析基于125份问卷调查,被采访者涵盖成年职业作家与业余作家。被采访者可选择性地回答1-7个问题,因此百分比总和超过了100。)

从这份统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写作障碍,而这些写作障碍的种类千奇百怪。

那么,面对这些稀奇古怪的写作障碍,我们应当如何去克服呢?

简• 耶格尔教授在《非虚构写作课》上给写作者们提出了8个方案:

根据简• 耶格尔教授在《非虚构写作课》给予的关于克服写作障碍的8个方案,结合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我总结出3个要点分享给大家。分别是:1、“写”有所成,进行自我肯定,拒绝否定性思维;2、采用“输入输出”方案,刺激产量与灵感;3、采用番茄工作法,制定写作奖励机制。

1、“写”有所成,进行自我肯定,拒绝否定性思维

简•耶格尔教授在书中表示:很多人认定写作能力是天生的,陷入此误区者,会被挡在写作大门之外。在你学习本书或其他教你写作的作品之后,就会明白非虚构类写作是一项可以习得的技能。

大多数人在开始写作的时候都会进入这样的思维误区:写作能力是天生的。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这世上的确有1%的写作天才。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会有更敏感的想象力、观察力与共情能力,这些都是写作的启蒙。当我们明白,写作是一项可以培养的技能的时候,才是写作真正的开始。

出版过多本小说且获得古根汉学术奖的美国作家安• 拉莫特在《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书中表示:我能一下子写好的东西只有超级超级糟糕的首稿。首稿就像小孩儿的草稿,你全盘托出,任其肆意戏耍。只因你知道没人会看见,你知道你稍后会作修改。

作为读者,我们经常被“天才写作大师”的成品所征服,却不知道,他们的成稿也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而完成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思维:通过学习写作,我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而不是通过一次写作就开始否定自我,认为自己没有写作能力,无法在写作这件事上有所成就。

2、采用“输入输出”方案,刺激产量与灵感

引言:那些所谓成功的书也只不过是季节性的,只有天知道作者遭受了多少痛苦,历经了多少苦难,承受了多少伤心,才能侥幸给读者几个小时的休闲,或者打发掉他们在旅途中的单调与乏味。——《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借用主人公一角说出了自己作为写作者的心声,为了能持续性写作,写作者呕心沥血,承受各种苦难与伤心,才换来读者们几个小时的快乐时光。

现在这个时代对写作者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愿意写,就一定会有人看,有人看,就会产生流量。

业余作家在写不出作品的时候会说:不想再写了,我没有任何灵感。

职业作家在写不出作品的时候会说:没有灵感了,但是我必须写。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做才能保持高产呢?

我的经验就是采用“输入输出”方案,刺激产量与灵感。

当我们看完一本书,书写一篇书评;观赏完一部电影,书写一篇影评。通过这种方式不停地练习写作能力,读万卷书后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动。

一边输入,再结合自己所学进行总结归纳,进行有效地输出。何谓有效输出?那就是站在“读者思维”的角度考虑你所书写的内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句话“用风的眼睛看风,用云的眼睛看云,用世界的眼睛看世界。”这种思维就是读者思维。作为写作者,在输出的过程中不妨提问:我的观众是哪一类人群?为何这类人群会选择看我的文章?我写的文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他们在读完我的文章后是否收获众多?

正所谓“勤能补拙”,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灵感了,没有写作冲动了,词穷了,不妨使用这种方法,持续性地输入与输出并行,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挖掘自己的潜能,用优质的内容征服读者,用时间的长度与深度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畅销书作家。

3、采用番茄工作法,制定写作奖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拖延是最典型的写作障碍症状。在写作历史的长河里,几乎有98%的作家曾表述过自己患有写作拖延症。

拿过直木奖、著有小说《萤火虫之墓》的日本知名作家野坂昭如是一名拖稿达人,因为经常拖稿,他被自己的编辑反锁在旅馆,后来被编辑发现,两人开始争执,最后导致野坂昭如的眼镜被打飞。后来,他的朋友妹尾河童亲口询问此事,野坂昭如则指着门上的一个缺口表示:“有次编辑等到深夜12点,结果我还没写完!我就让他凌晨4点再来,到时按门铃,后来他4点来了,门铃已经被我卸下来了。”

哪怕是职业作家也会有拖延症,那么什么是拖延症呢?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无法开始写作”“害怕批评”“无法继续写作或思考”“交稿日期临近却迟迟不动笔”……这些都是拖延症的临床表现。

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采用的办法就是将时间切割,使用番茄工作法则,制定写作奖励机制。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它的原理是这样的:专注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以此循环。在第4个番茄钟结束后休息20分钟。对大多数人来说,保持25分钟的专注时间并不是容易的,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番茄钟,如换成mini番茄时间或者max番茄时间,60+30、50+20、20+5、15+3等都可以。

时间切割带来的蝴蝶效应是目标的细化。

一般情况,比如我今天准备读完一本330页的书,我给自己设定的是三小时的时间必须看完,那就意味着一个小时必须看完110页。我将时间分割成早中晚,早上花60分钟看完前110页,再休息2个小时;中午花60分钟看完中间的110页,再休息3个小时;睡前60分钟看完剩下的110页。

当然这个和我看书的速度、书的质量都有关系。如果是简单易懂的书籍,我会花更少的时间去阅读;如果是苦涩难懂的书,我会花更长的时间去阅读。这个方法用在写作上也是相同道理,专注时间的长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比较灵活。

为了让自己更高效地进行写作,我在番茄工作法则上添加了写作奖励机制。

“如果我能完成报告中的一段,我将……”

如今天如果专注时间高达3-4个小时,超前完成了写作任务,那我就会奖励自己看一部电影。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将自己的写作计划落在实处,从0开始,走好每一步,而非空中楼阁。每一天看了什么书写了多少内容都有所记录,每一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三、突破天花板,实现复利变现

猫腻、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唐家三少……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说道,都是中国网络文学界的大咖人物,只算作品的版权费,都是千万级别的。十点读书、秋叶大叔、丁香医生、洞见……这些自媒体账号,随便找一个出来,都是广告费几十万的大咖。

为了赚钱写作很可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011年,曾以《黑道风云》小说系列成名的作家孔二狗正式签约小马奔腾影视公司,成为职业编剧。《金陵十三钗》编剧严歌苓、《安家》编剧六六、《菊豆》编剧刘恒都是从著名作家转行做编剧的案例。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编剧的稿酬远高于文学作品的稿费。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靠笔头推销自己,提升求职晋升优势,实现写作复利变现呢?

这一部分,我根据《非虚构写作课》中给出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向大家分享3个关键点,分别是:1、触发情感,开拓市场,满足读者需求;2、增加信息量,将你的作品变成读者的“止痛药”;3、开展渠道,寻找伯乐。

1、触发情感,开拓市场,满足读者需求

理性的说服是后天的学习成果,而感性的诱惑是先天的本能。——叶茂中

什么是触发?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尼尔•埃亚尔对此作出的解释是: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

撩动读者内心情感的作品,就占据了读者的内心,这个时候,所有的外在阻碍就不足挂齿了。

无论你的读者是谁,你都要在三秒内抓住读者的眼球,是让读者惊讶还是好奇,都需要触发他们的情感。好的文章不是文字的堆砌饿,而是一部艺术品,那么就一定要建立在深刻的艺术品位和心理学原理上。

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不妨询问自己:我们的读者定位是哪一群人?我们的读者画像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这群人有什么特质?这群人的普遍烦恼是什么?我们的作品有哪些情感价值?我们的作品的针对性强不强?我们的作品与其他同类作品的创意点在哪里?我们的作品解决了读者的哪些痛点?

当我们触发到读者的内心的时候,就开启了他们继续阅读我们的作品的兴趣情感,也顺利地开启了相应的读者市场。

2、增加信息量,将你的作品变成读者的“止痛药”

什么是信息增量?接地气的说法就是干货。

什么是止痛药?那就是满足人们的显性需求,功能需求的药囊。

当我们明白某一类读者的真正烦恼的时候,就能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应的“止痛药”。

那么,在进行非虚构类写作的时候,如何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应的“止痛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要素:

-注重作品的实用价值

-在已有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发现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当读者在我们的作品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病痛缓释,逐渐就变成了一种无意识行为。根据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当大脑试图走捷径而不再主动思考接下来该做什么时候,习惯就养成了。习惯养成了之后,读者在有需求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阅读我们的作品以缓解疼痛。

在公司,上司需要项目报告的时候,他肯定会寻找那个能解决问题的员工来撰写;在学校评职称的时候,肯定是那个发表论文最多的老师晋升地最快;在写文案的时候,也肯定是那个最了解顾客心理、明白公司文化的员工得到的机会最多。

所以,让你的作品去解决读者的问题,变成读者的“止痛药”。

3、开展渠道,寻找伯乐

当我们有实力写出优质的作品的时候,下一步考虑的就是找到你的伯乐。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只有被看见,才有后续可能。

简•耶格尔教授在《非虚构类写作》中表示:认真写询问信,因为它也是你的推荐信。

在写推荐信之前,可以询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份询问信要递交给谁?”询问了自己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站在编辑的角度看问题,那就是你所提交的作品就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他们的这个平台之前的作品是否和我写的有相似的文章;2)你的想法是否符合这个平台的要求。

在了解了这两点,就会明白了自己的推荐信是递交给谁。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的公开透明性,只要你愿意,你所书写的文字都可以被看见。当你在某个平台积累了足够多的粉丝之后,流量的累积还带来了各种职业晋升的机会。

作家阿乙原本是在江西瑞昌市做民警工作,但是因为热爱文字,所以经常在网上写文章。这样的做法不仅招来了粉丝读者,还给阿乙带来了伯乐罗永浩,很快,他的小说《灰姑娘》出版了,又被推荐为《天南》文学双月刊执行主编、铁葫芦图书公司文学主编。

写作,不仅带给了阿乙职业上的晋升,还为中国文学史上输入了一名干将。

在我看来,机会,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创造的,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长期的努力取得的成功。

写到最后

写作,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的能力。

幸好,这是一项可以被培养的,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

《非虚构写作课》一书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想通过写作得到职业的晋升,都是可以实现的。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是也没那么难。掌握基本的规则与技巧,保持初心,坚持到底,总有一天,会看见那道曙光。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作者牧之与岚,90后终身学习践行者。摒弃焦躁,沉稳而细致地成长。

看书观影,写字。】关注牧之与岚,每天给生活多一点智慧和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虚构写作课》:用笔头推销你自己,提升求职晋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