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费经济下,如何获得知识?

在今天,相信大家对“知识付费”这件事已经不陌生了。因为我们经常关注的公众号里,相关的广告总是层出不穷。有教人怎么识别保险大坑的,有教人怎么投资理财的,也有教人怎么自律、怎么护肤之类。也许最多的,应该是教人怎么效率工作,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这些广告打得这么勤快,就是因为确实有这样的市场需求。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愿意为知识买单?或者说,为什么会产生“知识付费”呢?

01

“知识付费”的主要受众是拥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社会人。在真正参加工作之前,他们可能大多过着相对轻松的校园生活。进入到社会之后,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不能匹配自己想要的岗位,或者说,发现自己的收入跟别人的收入之间隔了座珠峰。

想要获得心仪的岗位,或者是想要获得更多收入,就必须提升自己。于是有一群人,有了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种需求都能快速地转化为市场。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知识付费”商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以爱奇艺、腾讯、优酷、哔哩哔哩为代表的付费影视剧作,以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为代表的付费音频节目,还有各大机构和平台推出的线下培训(如影视工业网为时一周、学费上万的编剧、导演班)。“知识付费”搭着互联网这支火箭,快速地传播开了,一二三线城市人都认识并逐渐(被动地)接受了“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去年开始,就有媒体宣称:

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老实说,媒体的话,能有三分可信度就非常了不起了。

“知识付费”这个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知识付费”这件事本身,其实早已存在。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初期,大概是2006-2007年,国内兴起了“计算机培训班”。

现在小年轻可能不知道,所谓的“计算机培训班”就是花一笔钱,学习怎么开机、关机、打字,怎么使用Word和Excel,怎么上网,怎么搜索等。

当时我有一个朋友就去了这样的培训班。她初二辍学,在广东的工厂流水线上干了几年活,想谋一条不一样的出路。

从我朋友的身上,其实就可以探索“知识付费”产生的原因: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并不完善。

一个是社会教育体系不完善。国家目前还没有能力建立培训机构,无法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

另一个,是学校教育体系不完善。许多学生完成大专、大学的学业后,并没有获得一种成熟的、自我成长的能力。只有少部分人,在同样不完善的条件中,仍能凭借优秀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顺利获得了这种能力。他们进入社会后,更容易成长为精英,成为刺激普通人开始“知识付费”的对象。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

“知识付费”是有效教育缺席的产物。

02

清楚了“知识付费”的来头,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付费购买的,是知识吗?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知识付费”的利润是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水分一定不少。做“知识付费”的,第一步是找品牌背书,或者是找上文提到的精英背书。有些项目,确实是精英们自己打磨出来,想帮助别人提升的。但也有些项目,是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是挂假羊头卖狗肉。

我为什么知道呢?一个是我踩过几个“知识付费”的坑,另一个是,我最近就在干这助纣为虐的事。

某信息咨询公司要打造一个付费课程平台,需要大量课程。上个月他们老大“慕名”找到我司老板,让他也出一档音频节目。老板以前是名记者,后来转行做公益视频。入职以来,我并没有从他的作品里看出水平,也没有从他的行事中看出人品,只能判定他是一个长期在外,以参加商业培训为手段扩充人脉的真油腻男人。

老板把音频节目的课程大纲工作安排给了我。课程将来由老板录制,说是要整合他多年做公益项目的经验以及各种培训学习的干货,但不用想也知道,文字内容多半还是交给我来写的。

一个资质平平的我,加上一个没真才实学的家伙,怎么看都是坑。我已经打定主意,这活要是推不掉,我就卷铺盖走人。

所以说,“知识付费”,有不小几率,买到的是坑。

插句题外话。做“知识付费”的许多人,真的是为了钱而丢掉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之心。什么人都去做知识付费之后,局面不是劣币驱逐良币,就是我特么根本不知道谁在用心做知识教育,或者说,我根本就不敢相信他是用心做好事。因此,社会的信任危机又严重了一分。

03

前面在谈知识付费的时候,我都加了双引号。接受了韩式教育的我,已经醍醐灌顶地意识到:

真正的知识,或者说,绝大部分的知识是不需要付费的。

回想一下,我们从一张白纸的适龄儿童,走进校园,学会认字写字,懂得运用算术来确认小卖部的老板有没有坑我们一毛钱,通过文字来想象字里行间的不可描述,后来还一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怎么说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了。我们为这些知识付费了吗?

在初中以前,我们缴纳的是教材费,相当于免费学习知识。国家得保障她的人民有一定的知识。而高中和大学,缴纳的学费也是比较少的,我高中是1000元/年,大学则是3300元/年。

等我们步入社会后,我们学习到的、让我们得以胜任岗位职责的知识,往往来自部门领导和前辈。而这些人,并没有向我们收取费用。有时候还会请客吃饭。当然我们不会总遇到这样的人,所以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啊!

当我们的能力不能满足自身要求时,就要借助“知识付费”了。这里我还是用了双引号,因为大部分我们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的课程,其实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发现知识的方式。

我一位在广州做影视后期工作的闺蜜,前几个月去北京上了个调色培训班。她的感受是,老师教的那些东西大多是她知道的,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因此也就不知道这些知识组合起来还能有这样、那样的效果。

可见,我们付费的,有时候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别人分析、归纳、总结和提炼知识的方式。

这种方式,让我们触及知识,所以它的别称是“学习方式”。我前面所提到的,学校的教育没有让我们获得一种成熟的、自我成长的能力,意思相通。

正常的情况是,我们在高中阶段就建立一个自主学习的模式。大学阶段,这个模式会在更多的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完善。等到我们工作了,遇到陌生的棘手事儿了,我们就能够按照这个模式,从书本里,从网络上,从庞大的知识海洋里,准确地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并且懂得它。这种懂,足够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利用知识本身的规则,就像运用一个数学公式那样,推算出答案。我们的能力,也会因此越来越强。

但现实是,我们的基础不扎实,自主学习模式不成熟,遇到挑战后,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只是刚好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而这代价里,就包括了金钱。

我想起来之前玩的密室脱逃游戏,遇到过不去的坎,都得花钱。糟心的是,不是花了钱,它就直接帮你通关了,它只是给了你一个提醒,告诉你关键就在这个位置。但这个位置有时候玄得很,根本看不出什么特别信息,你需要运用手里的工具,一个个地试探。更加糟心的是,哪怕你选对了工具,如果没有一些额外的步骤,工具根本不会奏效。

同理,你花了钱,听到了培训班老师给你讲的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如果你现有的知识不足以与之产生共鸣,那么你可能一时之间也无法掌握该知识。

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很重要。而这种理解,必然来源于思考。

04

韩老师跟我认识四年多了,对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能给我分享一些适合我的知识。一些重要的知识分享完之后,他会给我布置一个围绕该知识点展开的作业。呐,这篇文章就是作业了。

他给我讲的通常是一个知识点,或者说,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知识点,那么我要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必须进行一个多角度的、尽量系统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我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则会越来越深入。

理解常伴随着认同。当你认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就是这种驱动力,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遇到卡壳的地方,能够静下心来,想一下,写一下。我不着急,我知道自己思考的对象,所站的位置比我高,而我正在一步步接近它的高度。

记忆力好的人,通常善长梳理信息。在需要使用某信息的时候,他能快速地检索到目标,而不必大海捞针。

写文章,相当于把这个知识点规整到容易被我检索到的位置。但是它真正成为我的知识,一定是在我今后遇到问题时,想到这个知识,并且运用它的某些方程式,求得了答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论结合实践。

《未来简史》里有一句话: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我想,这里的“失去意义”,应该是因为人所要追求的知识,总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

所以,警惕现有知识所带来的游刃有余,保持更高维度的思考,这难道不就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付费经济下,如何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