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激发思考的引领性讲授---对分课堂讲授

         教育强国需要满足创新驱动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支撑,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创新性学习。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传统课堂发生实质性变化,有效促进创新,是一个根本性的难题。自主课堂、高效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尚未得到公认的预期的效果。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提出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创造性学习的原则和渐进自主原则,从心理学原理出发,重构课堂教学过程为层次递进的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有可能为创新教育提供新的路径。

        其中对分课堂的讲授是“精讲—留白式”讲授,聚焦于知识结构的重点和难点,把细节留白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内化吸收和讨论中完成。讲授不同于传统讲授。传统讲授中,教师把目标物打包成一个完美、精致、漂亮的整体,谋划好、连通好各个细节、各个步骤,然后把打包好的整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去学习。这个打包好的整体也构成了标准答案,用以对学生的课业成果进行评价。传统讲授重在教师“给”出一个目标物,学生“得”到这个目标物。

       “精讲—留白式”讲授中,不是教师给出知识结构,而是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自主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重在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建构过程。对分课堂的讲授强调“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动机和能力确定知识结构所涵摄的学科内容及其总体难度,确定诠释知识结构的材料。学生理解和接受诠释材料的过程,是按照学科体系的要求,自主地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加工整理出什么,就是什么。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未竟的事业”,它激励着学生当下和未来的探究活动。

        对分课堂的讲授,希望每个核心知识点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或使学生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心灵向知识结构敞开,或像把一颗问题的种子植入自己的心灵。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问题的种子带着破土发芽的强烈冲动和欲望,驱动着学生深入的课程探究和学科学习。核心知识点和问题构成一串心灵旅程的灯塔,学生自主决定、自寻方法,把相邻的两个灯塔关联起来,把所有的灯塔串联起来。

        精讲与留白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渐进自主的探究性学习。《道德经》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精讲就是利用了空无,成就了留白。留白为精讲所激发的学习自主性提供了一个“安身之处”。没有精讲,就没有一个个灯塔串联的通道,讲授成了教师直接把学生带到目的地,学生找寻不到自己的心灵通道,只找到教师通道,迫不得已地跟在教师后面,被动、厌倦、无趣、无味,无精打采,不能发现,也不能用旅程中的美景来滋润心灵,更不能引发对远方的渴望。

        对分课堂的讲授,通过建立知识结构,为学生设置一个创新性学习的总体框架,设计了关于价值、意义、方法的“学生心灵通道”,为学生创新性地将价值、意义、方法植入自己的“心灵通道”,留出充分的想象和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创新中获得成就激励,并通过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肯定和奖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激发思考的引领性讲授---对分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