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不溺爱还是“PUA打压式”:如何做个会和孩子沟通的好爸爸?

小冒坚持原创的416天  温情亲子节目也开始有迷惑行为——但毕竟这就是普遍现象。

(一)“严格”真的就是“对孩子好”吗?

作为一个未婚未育,家里孩子很少的普通女青年,我对养孩子充满了未知恐惧,也对和小朋友单独相处充满抵触和不知所措。但头一次让我觉得,和小朋友接触相处,其实没有那么困难,而且会很治愈放松的,就是这个知名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系列。

产生了那么多美好亲子瞬间的节目,万万没想到,更名为《一起出发吧》的第六季,很有实力上“2019年油腻男明星年度榜单”的男演员杨烁,居然因为“凶儿子”上了热搜。

可以说,即使毫无育儿经验的我,都能看出他在对待当时7岁的大儿子时,沟通技巧和教育方式有严重的问题,因为他全程都在采取全盘否定和冷嘲热讽的“打击式教育”:

从节目开始的第一分钟,就开始“训斥阶段"——虽然都有些小原因,比如衣服没穿好,拉链拉不上,走路方式不对,然而:

一则都是些可以纠正的小问题,且情有可原,比如拉链不好扣,取景地稻城亚丁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负担;

二则他的方式,就是“怒斥”。没有讲道理,没有教育。

比如,节目一开始有个让大家选择不同序号房间的固定流程,一定会有条件很差的房间。以往的爸爸们,有的会努力鼓励孩子,营造良好氛围,让孩子不至于心理落差太大,更快适应并寻找快乐;再下来是被诺一反过来安慰的刘烨,其乐融融,也能让观众很欣慰。

而杨烁这边,因为他们选择了儿子坚持选的5号房,而不是父亲的1号房,导致了最艰苦的住宿条件。“PUA打压式老父亲”就上线了:

1.遇事只会唠叨,孩子一旦有错误,或者事情违背预期走向变差,就会否定和打击:

不停重复这是孩子选择的错;否定他选择的依据——5是儿子的幸运数字。

2.对孩子的情绪不敏感,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

连工作人员都在提醒他,稻城这个环境下去最远最高的房子,是不是应该休息一下,或者抱他上去:老父亲直接拒绝:这是儿子自己选的,就要自己承担;

3.不善言辞,无效沟通:

杨烁全程掌握谈话的节奏,话多,但不意味着有效沟通。

可以看出他一定很少陪伴儿子,所以两人单独相处时,不管他有没有在刻意显示父亲的权威,孩子的肢体语言都透露着不安和紧张,战战兢兢。连后期牙疼都只敢和别人的爸爸,耿乐说。

4.不能忍受孩子反驳自己,安排,计划和决定要享受绝对的控制主权:

好不容易到目的地房子的孩子,精疲力尽:老父亲突然放话,如果没有比他先一步到达指定区域,孩子就要把所有路重来一遍。吓得孩子,只能埋头拼命冲。

孩子想选5号的时候,他斩钉截铁说,5号又不是他的幸运数字——我头一次看到如此和小朋友较真争输赢的父母。

5.动不动就和孩子诉苦,碎碎念进行精神打压:

即使到了终点,他还是在强调,你知不知道你选错了?那你要怎么选?选爸爸的1号就对吗?

唐僧一样的连环发问,又不带任何解释和引导,孩子只能小心翼翼猜答案,看眼色,依然一头雾水,没有任何收获。

我们成年人尚且受不了动不动就抱怨的大人。何况是个对世界还很懵懂的孩子?

心疼这个孩子,导致我无法继续再看下去了。因为在“打压式父亲'不在的地方,这个孩子是个会主动关心照顾其他小朋友的善良小暖男呀,只是他的爸爸选择性失明,不愿意肯定他这些难得的优点。

(二)太多人混淆了“严厉不溺爱”和“打压”的界限

我不质疑,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孩子的期盼和爱,只是方法确实早已越过“严格”的底线。

以上,杨烁这个迷幻的老父亲的所作所为,完美又完整地诠释了,几乎所有沟通教育方式有问题的父亲的典型问题。

在这本由韩国著名的教育博士田导根关于父亲的育儿理念科普书中,均有明确总结——

《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

这本书不仅仅明确让家长明白何为错误无效的沟通,并且从“没用的老父亲”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如何更有效有质量的陪伴孩子,做好一个会和孩子好好沟通的父亲角色,以及如何正确的通过沟通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爸爸们通常认为,为了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好习惯,该严格就要严格,所以经常会否定孩子。

实际上,错误的否定方式,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灵难以弥补的伤害,让孩子拒绝和父亲再沟通,甚至渐行渐远。

严格,或者“丧偶式育儿”,都不应该成为爸爸们简单粗暴对待孩子的借口。

尤其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美名其曰:这是为孩子好,男孩子就要严格,就要磨练。因为严重的不恰当做法,比如错把自己当成“严父”的杨烁这样的表现,根本就是对孩子的折磨,身心双重很严重的那种。

(三)陪伴孩子之前,你做好应有的准备了吗?

作为家长和成年人,我们其实对待”与孩子沟通“这件事的准备,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充分:

1.要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角度就是和大人不一样。

因为对孩子内心一无所知,所以一味独断专行,坚持认为自己绝对正确,采取上级对下级一样的命令。

现在的时代,孩子崇尚个性,追求自由,不可能完全遵循父母的想法,他们需要过自己的一生。

2.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到位否。

这里有几个问题,一定要有肯定的答案,才算是做到位了:

没有强加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身上;没有和孩子唠叨;从不将自己的错误转嫁孩子身上;在孩子认识到错误后,不会反复斥责;从不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对待孩子;遇到困难,要及时鼓励孩子;知道孩子的喜好和生活,比如最好的朋友,爱好特长,想要的礼物,梦想愿望;对孩子的成绩,发自内心的高兴并给予赞扬肯定,会和孩子专注地共度一段时光。

以上看似简单,但是真正意识到,并且能付诸于行动的父亲,真的很多吗?

3.一定要注意纠正自己的对话习惯:

所有的误区,杨烁真的是鲜活而生动的范例。

4.一定要能发现并承认,自己有不足和做错的时候。

父母和孩子一定是同步成长的,并不是单向的教导,有时候不仅可以从孩子身上收获很多,甚至稍不留神,你会发现,甚至孩子会比父亲还要懂事:一是固执地坚持己见,要树立没必要的权威;一就是不敢认错,觉得丢人。所以没有不足的孩子,真的是只有不到位和犯错的父母。

(四)如何通过“对话法”引导孩子,提高各方面能力:

爸爸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没有采取对症下药的对话法:

书中对于如何提升孩子的领导力,创造力,自信心,激发潜能,都有简单易行的做法和指南。

就简单拿杨烁儿子已经不敢和爸爸进行沟通和交流,已经造成了这种局面该怎么补救?

1.不管孩子遇到问题还是犯了错误,先聊聊天吧。

不要着急去解决问题,处理孩子,而是先去了解一下他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为什么会犯错。

大人都希望被聆听,何况是孩子。希望被聆听心声的愿望应该是双向的;所以不是只有家长的单向说教,孩子也有表达的愿望和权利。即使和孩子的世界隔着深深的代沟和理解次元壁:也应该至少拿出态度,舍弃预设和成见,让孩子感受到,他在被理解。

2.孩子如果有排斥心理,不愿意开口,不妨从他喜欢的话题入手。

孩子逃避对话,不愿意沟通:切勿急于求成,最终每个人都有沉默和想要一个人的自由,爸爸们更需要关注,沉默的原因。.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隐藏在肢体语言中的内心感受:

很多教育的内容,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用启发的方式进行提问,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我们尚且会对陌生人采用不同的对话技巧,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因地制宜?

3.陪伴是必须,做出积极的反应

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相处,再多技巧也是纸上谈兵。更有质量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做喜欢的事,陪他们天马行空的对话。

不少家长带娃,都是娃放在一边,自己刷手机,对孩子的情绪和交流,选择性忽略。再忙也要留出陪伴的时间。

4.不要想赢过孩子,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

孩子也许幼稚会犯错,但谁还没有无知的小时候?我们站在年长几十岁的大人角度,去苛责孩子立马成熟懂事,是不合理的。更何况,随时都要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种好胜心不可取。

有可能是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让孩子不敢也学不会如何清晰完整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让人泪目的一段:

爸爸给受了委屈,被妈妈和家人都忽视的老二德善道歉,说,请你原谅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孩子是一张白纸,那家长又何尝不是新手上路?

很多爸爸自认为做不好这些繁琐细致需要耐心的陪伴教导,就干脆置身事外,变成妈妈和祖父母辈的“丧偶式育儿”。在偶尔的陪伴和交流中,就采取“严父”模式打压,自认为可以和妈妈的教育互补。

这本《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没有任何优越感和指责,就是清晰地告诉每一个父亲:

你可以做好,就像未婚未育的我,身为女性,如果不去刻意学习,总结经验,反省自己,也一定不会比这一批“没用的老父亲”强。

很多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是可以纠正,已经造成的不良局面可以补救;

最关键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在育儿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同样重要,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只想写有思考的剧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严格不溺爱还是“PUA打压式”:如何做个会和孩子沟通的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