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国家七部委组织编制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其中,针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板块,《指南》明确划分了便捷金融服务、涉农信贷服务、新型农业保险等三大发力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指导。本文将聚焦“涉农信贷难题”,围绕涉农贷款风险管理的特点和模式,探讨涉农金融机构如何利用数字手段加强农业信贷支持、提升涉农信贷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让农业资金真正的“活”起来。
作者:彭依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将“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了我国“三农”工作的新征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对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多金融服务,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其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对打通“最后一公里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用金融手段帮助农业发展,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每一个金融科技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资金外流明显,导致农村资本结构性短缺。同时,农村金融具有需求数额小、周期短、分散化等特征,使得农村传统的金融服务与需求不匹配,产生产品的逆向选择、行业发展的滞后、农民收入水平增加缓慢等多种问题。基于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普惠金融,颠覆了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具有网络外部性,从可得性、成本等方面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缺陷,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催生数字金融市场的长尾效应。
推动乡村数字普惠金融
建设“零接触”信贷高速公路
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主体之一,涉农金融机构的变革发展在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政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信贷业务更是成为解决农村信贷供需矛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的重要力量。如何“让数字多走路,让农民少跑腿”,涉农信贷业务扩容提效的具体切入点可分为三部分:数字平台、数字产品、数字服务。
传统信贷有很大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贷款往往要跑多次银行,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农户最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跑到村镇、城镇的线下网点却都关了门,导致融资“无门”。金融机构通过开发线上服务平台,探索线上信贷产品,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公众号等让农户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贷款,提高小微农户的融资便利度。
此前,腾讯云帮助华夏银行构建了全线上小微企业贷产品龙商贷,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操作,用户从提交申请、上传资料到风控审核、放款,最快只需2分钟。
在传统信贷风险管理模式无标准化流程下,贷款申请需逐层审批至总部,耗时较长,对于征信信息较少的农户,主要靠经验判断,无决策依据。线上信贷更多的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来做风控,大大提升了征信数据的覆盖率,可以对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人行征信记录薄弱的客户也能参与信贷,可真正推动信贷业务的普惠进程。例如某农信社通过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将个人信用贷款推广到了乡镇、农村,让这些传统信贷产品覆盖不到的人群也能享用到灵活的财务方案。
而对于线上客群,由于渠道的开放性,客户种类更加多样,这也导致线上信贷风控必须要做好客户分群,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同时,相比线下客群,线上客群更加复杂,其中不乏一些黑产团伙和撸口子大军,时刻挑战着线上信贷风控的防线,这些问题在数字素养较低的乡镇则更为明显,金融机构在打通营销获客、线上风控等方面,同样需要进行数字化升级。
创新涉农信贷风控和营销模式
打造一套“数字化”工具
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拥抱数字化转型,包括线上信贷业务在内的网络银行模式成为金融机构的主流转型方向,而面对流量风控、信贷风控的技术短板,也需要通过丰富的科技力量储备或与科技公司合作进行补齐。对于这种新兴的信贷业务,涉农信贷的固有特点和现有管理模式,常常导致营销和风控在成本和效果上不理想,运用科技保障信贷业务的稳定增长,可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数字化营销模式的创新。利用现有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农户流转土地的数量、种植养殖规模等信息,建立客户名单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的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充实、完善数据来源和渠道,发挥大数据的营销支持作用。同时,建立流程、决策、管理的全套数字化工具,对用户交互流程、资产管理、渠道管理的自动化系统构建,全面优化线上业务的体验和效率,提升企业线上营销水平。
二是数字化风控模式的创新。及时到农村、农户中去收集、补充、完善农户信息,尤其是已授信农户的信息;依托村两委、惠农金融服务点等及时发现、反馈预警信息;利用现代技术,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生物识别、卫星遥感等的科技赋能,对农户的生产经营、种植养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可有效提高贷后管理效率和水平。
但在信贷业务里,归根结底还是风控能力的比拼。此前腾讯安全在一次和一家商业银行的合作中,通过联合建模大幅提升了银行风险评估精准度,在相同的渠道同样逾欠表现的情况下,该银行将通过率从10%提升到30%以上。相同的营销成本,通过风控能力的提升,能带来3倍的放款。因此,涉农金融机构应构建起完善的线上业务风控框架,培育包含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的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涉农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欺诈预防机制,因为线上信贷风险很多都来自于欺诈行为,不仅包括用户本人虚假填报等第一方欺诈行为,也包括黑产团伙盗用他人身份进行贷款的第三方欺诈,因此,银行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欺诈预防机制抵御黑产威胁。
其次,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收入负债和稳定性的评估,来保证资产的健康度。此外,针对线上客群多样化的特点,银行需要建立客户分层机制,实现风控模型的精细化运营,针对不同客群采用针对性的风控策略。
在实施路径上,涉农金融机构可以深化与科技企业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联防联控的机制,从工具、数据到算法能力上相互联动,取长补短。此前,腾讯天御就协助某银行建设了线上信贷业务系统,针对银行业务特征,通过联邦学习技术联合银行构建了专属的反欺诈模型、风险画像模型,风险识别效果比通用模型提升20%。
无论从政策环境、产业发展还是业务体验来看,涉农金融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线上信贷风控系统都将是普惠金融的大势所趋。未来的信贷业务也必将朝着无纸化、线上化、智能化趋势深化发展,建设起“零接触”信贷高速公路。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乡村正在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新兴地理空间,涉农金融机构需升级迭代先进的数字技术赋能精准营销,提升风控管理和迭代效率,让数字普惠金融走进更多乡村的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曾宪岩,莫岑伟.找准当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J].中国金融新闻网,2021(08)
[2]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J].潇湘晨报,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