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张内容饱满的书单图片,引起了亚东几天的兴趣,也就被遗忘在相册里了,不断被新的图片挤到记忆的角落里。
又到了亚东回广州的日子了,由于项目的特殊性,亚东所在的团队需要长年累月地出差,出差中途可以回广州总部进行短暂的调整和报销,最近又推出了新的出差政策:连续出差20天以上,出差补贴翻倍。这对亚东这种单身需要钱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去年的今天,他还和同事在广州合租,经常一两个月回一次,半年后索性把房子退了,毕竟住着酒店,每天还有200的外快可賺。这使得他一度认为自己是个中产阶级。
在候机厅,因为航空管制,他无聊地坐着。他捣鼓自己的背包,发现了三个月前二姐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kindle。
他想起自己刚拿到kindle时的喜悦,这种喜悦不是对于书的热爱,而是他觉得可以在kindle上看漫画,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无法搜到自己喜爱的任何漫画,他有放入其他格式,可阅读体验太差。所以之后kindle的用途更多就是存放几本免费的《小白理财》与《知乎周刊》罢了。
他浏览了热门的书籍,下载了几本畅销书,选择了一本人气较高、又和书籍有关的,便阅读了起来。
“《岛上书店》,现象级全球畅销书。一本关于全世界所有书的书,写给全世界所有真正爱书的人。”
亚东看着编辑推荐,接下来一句话引起了他的兴趣: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他在想,看完这本书可能就会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希望开一家书店了。对于他自己嘛,书店里一定是满满的漫画书!
他开始读了。
看着翻译过来的对话,他的脑海里满是中央卫视电影频道中播放的外国电影,一种很浓厚的翻译腔:
“嘿,伙计,来杯威士忌如何?”
“哦,这该死的老东西,糟透了!”
亚东可能无法相信,随着他读越来越多的国外书籍,尤其是名著,后来的他会爱上这时他所诟病的夸张别扭的翻译腔。
不久,他找到了编辑推荐的那句原话: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
他上了飞机,继续阅读着,他记着谁说过,兴趣是需要培养的,既然都说读书好处多多,那就多花点时间看下去吧。他用这种心理安慰来抗衡内心对读书的抗拒。如果知道一年后的自己会打心底秉持着读书是一种享受的观点,现在的他一定是极其尴尬的,甚至是觉得自己是无知的。
回到广州,亚东租了三天的日租房,除去与朋友聚会,日子与以往没什么大的不同。时光在小范围内总是很慷慨的,慷慨到你总是有无聊的时间来感受时间的停留,但是时光在大范围内却是极其吝啬的,要不然,古人为何会感叹时光荏苒,你又为何怀念过去?
在亚东无聊的时候,他斜卧在床上,继续读着《岛上书店》,他读到了男主人公收养玛雅那段。有段描写很美,他便标注了下来,顺带着记在备忘录里:
下到书店有十六级台阶。玛雅坐在那里一级一级往下滑,因为她的腿还短得不能自信地一级级走下去。她摇摇晃晃地走过书店,经过那些里面没有画的书本,经过贺卡。她的手滑过杂志,把放书签的旋转货架转了一下。早上好,杂志!早上好,书签!早上好,书本!早上好,书店!
这是他的习惯,他习惯于记笔记、列提纲,也许是学生时代的考试前突击造就了他的这种习惯。
他很喜欢这一段,便摘抄发到了朋友圈。
他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何不将喜欢的段落,每天都摘抄下来,发朋友圈呢?
亚东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他知道自己一旦这样做,除了每天坚持,便无退路了。与每天坚持读书相比,不坚持而带来的嘲笑或贬低,更会让他无地自容。况且网上那么多有书共读、抵抗懒惰的组织,自己为何不可以自成一派呢?
他说到做到。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亚东早上起来的第一时间,便是摘抄一段最近读的文章发朋友圈,注明出处。
自然,评论也是各种各样。大部分单纯点赞,有的表示共鸣,有的满是惊讶的表情,有的表示不屑一顾。
“被代码耽误的作家。”
“文艺男青年…”
“你怎么那么文艺啊…”
“这么鸡汤!”
亚东以前也觉得这种很鸡汤,但慢慢地,他不这么认为了。
大概两三周过后,评论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坚持本身就是没什么新鲜感的东西,它的价值永远是作用于自己。
有一天,亚东发了《一个人的朝圣》里的一段话:
生活离平淡无奇有多遥远,又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间不复从前。
有朋友评论:
“Z13啊”
“?”
“两个英文字母…”
亚东明白了,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生气,不过这种气愤没多久就消失不见了,他似乎没以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了。现在的他不觉得自己在装逼,他能感受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阅读,这种喜欢很真实,与他原始动机不一样,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相信这种喜欢会在不久的将来演变成热爱。
他觉得这条评论很低层次、很没文化,但他不愿意浪费精力去解释。他开始有了读书人的优越感,他回了一个字: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