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曾见过原野与风

草原尽头的海子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僻静村庄里,我们只是活着。

我应好友邀请来到附近的村庄帮助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户的走访并且记录相关信息,在这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有些东西在不断的刷新我对现实的认知。

就像两个月前我读余华的《活着》一样,本以为福贵的家庭是时代造就的悲剧,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现实中的悲剧同样在不断的上演。当局者自怜,旁观者大多冷眼。

我所见过农村的建筑,目前以浇灌房居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样式等各方面都在不断改进,比较好的那一部分可以说和城市里昂贵的独栋别墅不相上下。

就拿我所在的村子来讲,因为附近有很多工厂,所以村子里的人不会太穷,在政府的安排下还盖起了小区,但是差的那一部分呢?

农村人大多以打工、养殖为主要收入,一部分的住房,是很久以前的土畿房,人畜依然在同一个屋檐下,臭味自然不可避免,这些家庭,大多也是无可奈何。

我曾到过一个家庭,房屋两三间,是很简单的瓦房,一间里就堆了一些杂物,栓了一条黑色的家犬,一听见声音就在不住地狂吠。最大的一间有一个灶台,摆了几张沙发,刚进去还能闻见残留食物的香气,白天打开灯也如同傍晚那样昏黄,天花板与灯泡同桌子一样油腻。另外一间是烤房,可能用来烤烟草一类的作物,这可能是这个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

一切按流程走,那个抱着个还只会哇哇哭的孩子的中年女人,翻出几本相关的证件丢在油腻的桌子上,最大的那个孩子一脸油光好奇的看着我。

我尽快的做着我的工作,直到收录户口簿上的内容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就是这个家的户主,这个家的成员还有她的三个孩子,好奇看着我的长子,坐在沙发无所事事头发乱糟糟的次子,以及抱在怀中的女儿。

《许三观卖血记》中,一个工人家庭,五个成员,在饥荒的时代最大的奢望就是去胜利饭店吃一碗面,这碗面,还是许三观卖了一次血换来的。

我还记得里面的一个情节,一家五口就躺在床上,许三观给每个家庭成员用嘴各“做”一道菜,肥而不腻的红烧肉,没有炒老的猪肝,再来一杯温过的黄酒。

我去的这个家庭,并没有艰难到这种程度,但是可怜的是,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艰辛以及孩子的不上进。

没有读过书的老一辈,拼了命挣钱,送孩子去读书,考不上的花钱择校,考上的无论学费的多少,去借,去贷款也依旧眼都不眨的拿给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育,能改变一代人的命运。

我见过许多在初中惹是生非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不可能考上高中,一部分早早步入社会,打工赚钱,你还没大学毕业,人家已结婚生子,另一部分可能去当兵,去读职中,在不一样的学校过着可能同初中一样的生活。不能说这些人不会有成就,但是大部分人慢慢的才会懂得生活的不易。

一个人想要放弃很是容易,想要坚定一个信念却不容易。初中“不务正业”的这些人,宁愿穿着拖鞋,留着长长的头发,三四个人坐一辆摩托开出跑车的速度来,也不愿意在教室里多做一道题。

这些人不是不适合读书,而是在某些环境下,跟着大一点的同类型的人,对读书慢慢慢慢没有一点兴趣。

我所到的这个家庭,其长子只小我两岁,不敢说读书没有一点天份,也不敢说是受别人影响对读书没有一点兴趣,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的无力。

我曾遇到过很多人,在小学有很好的成绩,认真且努力,但是初中只读了一年就再也没去了,因为家里希望他们做的,是认识一部分字,然后就回来务农或是打工,他们有太多的兄弟姐妹,这样的家庭不可能负担得起这么多孩子的学费,尽管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农村的家庭,经商、养殖可致富,而要想改变接下来几代人的命运,却需要接受教育,让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我也到访过一些家庭,他们可能只有老人住在这里,听闻要录信息,便带着东西马上飞奔回来。有的老人也跟着去城市里面生活,这些人,对国家的安排,无论这个安排后续的政策是什么,也都无条件相信,因为,党和国家都是为人民服务。

一个家庭的发展,在于掌权人的眼光,在于家庭成员的不懈努力。如果一个家庭有好吃懒做的成员,有本可以拿掉的丢在沙发上的乱七八糟的杂物,这个家庭,是不会有什么更好的发展,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目前短浅的利益,是能一屁股坐下去的位置。他们宁愿为了一百块钱争的头破血流,也不愿意为长足的发展付出一点费用。

农村不乏依旧不分寒暑昼夜孕育庄稼的土地,这些土地也许就夹杂在房子中间,再加上人们一步步走出的道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变成了今天这样,慢慢的变成很多很多年前城市边缘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平同志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达一个星期的走访调查,让我明白生活的不易不仅仅是旁人落笔成铅字的模样,因为那是别人的村子,不是我的。

同样,农村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互相成就的是,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那些基层建设的工人,离不开那些十几二十几万甚至更多的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的农民工。

这些天的走访,我看到弯弯曲曲的小路蔓延到村子的各个地方,我看见活了几十年高耸入云留下一地阴凉的老树,我看见高我一头的玉米整齐的排列在一块块红土地里,偶尔乱入了一颗低头却热烈的向日葵,我看见一些家门前硕果累累的葡萄树,在深夜结出晶莹的露水,一切都是画卷里的宁静与祥和。

但是我也看见脏乱不堪的厕所,乱七八糟的东西随便丢在路上,我更看见,那些为了生活忍受风吹日晒的农民在正午仍然低头劳作,我也看见,那些不思进取的年轻人,抽烟,喝酒,唱歌,于心无愧的花着老一辈的血汗钱,更老一点的人整天坐在墙角,不断的挪动身体坐在阴凉处,嘴里念念有词的看着过往的车辆。这才是现实。

矛与盾总是对立的,一些人的富有意味着另一些人的贫穷,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与农村经济都在增长,但是二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村委会的一个干部问我们,来这几天感觉农村里的生活苦不苦,我们本来也就是农村的,并不觉得苦,我还开玩笑和他说,我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他说,走出去还是要回来的,因为落叶要归根,你的根还在这里。

也许很多年后,你记忆深处的老宅已经被荒草覆盖,脑海里只有一幅模糊的图像,也许有一天,你与城市的喧嚣与快节奏格格不入,你要记得,你的根还在这里,这是中国人流在骨血里的骄傲,也是中国人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的传承。

远处有原野有风,风一吹,后浪推前浪,远方有诗,写给很多年前老一辈人口中村口的大树,大树的皮凹凸不平,你我用手轻轻抚摸,岁月便无声无息的,于此间流逝。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未曾见过原野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