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想写的文章标题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这话题很大、很深,哲学感满满,光是说出口就有种不明觉厉的牛X感。
真要写,就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展开。
比如,人生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有几个层面的理解?问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人,想问的究竟是什么?他是真的想探究答案,还是只是想抒发一下情绪?
比如,为什么人生会有意义?为什么人生要有意义?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这些,或是那些?
比如,如何做会让人生有意义?如何做人生会没有意义?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没有具体指标?如何让自己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如何证明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
可我不想写那些,我只想写一句话:人这一生,总要创造点儿什么出来,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会使得人生增加那么一点儿意义。
这是我读《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这本书之后得到的最深感悟。
这本书围绕“创业”这个中心话题展开,从创见、团队、产品、创始人、执行、投资人一直讲到学习和沟通,从选择源于洞见(价值观)到成功赖于执行(方法论),没有深奥的概念和难懂的术语,感觉就像一个邻家大叔不停地在耳边絮絮叨叨地介绍,手把手带着我观察一个别样的世界,堪称“新手友好”典范。读完后我懵懵懂懂,感觉书里好像什么都说了,又仿佛什么都没说。最终停留在我脑海里的就一个词:创造。
创业,是创造。它从无到有,从0到1。它是从创见开始,组建团队、直击痛点、艰难执行、顺应趋势、持续学习、耐心沟通后得到一个优秀公司的过程。
写作也是如此,它也是创造。从一个起心动念开始,组织语言、直击读者想要看的内容刚需、不断执行写作的练习、顺应趋势去选择平台寻找编辑与读者、持续学习、与编辑和读者建立良好沟通后,最终创作出到一篇优秀文章的过程。
养育也是如此,它也是创造。从一个胚胎开始,孕育成熟并生育只是第一步,接着是汇集各种资源、直击孩子的需求、不断给予高质量陪伴与无条件的爱、顺应孩子自然成长规律、持续护航成长、建立良好的及时沟通机制后,养育出一个好孩子。
个人成长也是如此,它也是创造。养育是创造出一个好孩子,成长是创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谁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呢?可又有多少人真的变得越来越好了呢?
真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差。皮肤会松弛、毛囊会萎缩、关节会酸痛、记忆会衰退......30岁初老,40岁早更,50岁中年危机,60岁停工,70岁各种慢性病开始发威,80岁衰老,90岁......你确定你会有90岁吗?OMG,想想真的很残忍。
大家都不想如此走过一生,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90%的人光想想“自己更好是什么样”、自嗨一下就结束了(像不像幻想中大奖?),将它抛之脑后,根本没有付诸行动。
剩下的10%里,又有90%的人(也就是总人数的9%)努力了一阵子,或长或短。尝试过了,等一开始的激情褪去,渐渐地感受不到进步的喜悦,有的全是进展缓慢甚至略微倒退的瓶颈期,没熬过去就放弃了,沮丧地说“我大概不适合干XX吧。”
(嘿,那请问,你觉得你适合干什么呢?你是不是尝试了很多次,到处都是“瓶颈”呢?)
这世间干什么事都一样,你想要达成的目标,往往大家也都想要,竞争就非常激烈,达成目标就是很难的事。如果很轻易就能达成,那人人都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你还想要么?
而那剩下的1%,不管有没有进步,就算不好做或做不好的时刻也能一直持续做的人,就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而这些人,才是最终能够跨越那些所谓“瓶颈期”,最终做成一件事、交出一份完整的作品、完成一次创造的人。这样的人,就是这本书里扉页里说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人”。
“会不会飞没关系,但最好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
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就是你有别于绝大多数人的地方;创造点什么东西出来,就是你的价值所在;而能够不断创造出价值的人生,大概就是更有意义的人生吧。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心动,想要试试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
引用作者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结束语,与各位共勉:
“我看到你们目光炯炯,我知道你们刚刚决心重新做人......我倒是想知道你们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