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劝你做个“冷漠”的人

之前和好友聚会吃饭,说到了朋友圈。


我说,现在都不想刷了,都是微商、教育培训宣传之类的,好友的动态刷半天都没看到。

一个个屏蔽也没用,之前在培训行业工作一段时候,加了不少人,如今除了个别关系不错的的,都没再联系,朋友数量都快满了。


但主动删人又觉得不太好,万一对方发消息发现你把他删了,不是很尴尬吗?


好友说,要不一个个删掉吧,本来你们都没什么交集,又不熟,硬要说人脉也谈不上,不如这次做次彻底的清理,留下真正有联系的人。


我觉得有理,虽嫌弃麻烦,但晚上还是一个个看过去,将无关紧要且没联系的人全部删了。


不知不觉,删了近3000个,看着干干净净的页面,心里莫名松了口气。


原来,给好友做“减法”也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蔡永康曾说过一句话:为人处世上,有时候我觉得可以冷漠一点。


搭档十年的小S曾这样吐槽他:

他从不参加别人的婚礼,不送生日祝福、节日祝福,从来不过生日、春节、圣诞节,遇到不想回答或不想相处的人就赶紧找空隙溜走……

我们看重的“仪式感”,在蔡康永眼里几乎等于不存在。

对此他解释道:


你现在祝人家生日快乐,那等到你生日那一天,对方没有祝你生日快乐,你能够很平和地面对这个处境吗?


你能够不计较说,我这一年祝了八百个人生日快乐,结果我生日的时候,我只收到八个人的祝福吗?


你干嘛花这么珍贵的时间和心力,在毫不相干的人身上呢。


而他的冷漠就来自于:跟我无关的事少烦我,我得把精力留给我重要的人。小s形容我是又冷漠又温暖的时候她就是受惠者。


因为我对别人冷漠,我才有时间去理她。你如果没有冷漠,就成全不了温暖。


冷漠并不是代表无情,也不是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你一直把精力分散给所有人,你会发现自己很累,同时也会忽略到这正需要你去关心和爱护的身边人。

 

中国是个讲人情面的社会,你来我往很是讲究,但往往有些时候,就会被表面上的“情面”给牵制,最后落得不欢而散的结果。



在某个综艺节目上,某主持人说汪涵把他删了,他很不理解。


结果汪涵说,我不仅把你删了,还把陈坤、范冰冰给删了。

 

“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时,我就觉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都删掉。”


就如我删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朋友微信一样, 仔细想想,这些人真的是囊括你有用的社交里的吗?

如果真的毫无交集,为何还把他留着呢?难道要他一直给发广告、拉票、朋友圈点赞吗?


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了150定律: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稳定拥有社交网络的是148人,四舍五入就是150人。

这其中,精确交往的人数为20人。


即使你朋友圈好友上千,即使你处心积虑维护的人脉,你也只是把精力,错投到了无用社交身上。


而他们带给你的,只是让你的通讯录多了一个人名而已。


有人说,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朋友,只需要做一个测试就知道了。


借钱。


以前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因为公司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便向平时交往不错的朋友借钱,可这些人一听到他说借钱,纷纷借口不借,有些还直接把他拉黑了。


最后还是他的几位死党众筹,借钱给他,帮助他度过难关。

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想要检验一段关系的质量就看借钱。


当你真正遇到困难时,即便你通讯录里有3000个好友,但到最后肯借钱给你的人,可能只有1%。


这并不是夸张,而是众多人的遭遇总结出的数据。


很多人以为高情商就是让别人爽,别逗了,真正的情商高不是让别人爽,而是让自己爽。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既然精力有限,何不把仅有的精力放在家人和三两知己身上呢。




韩雪上综艺节目时,拒绝过何炅的约饭。


两人是老朋友,何炅说既然有机会,那便一起吃个饭吧。结果韩雪立马说:“不要,我要回家写作业。”


这不是托辞,而是她确确实实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每天都要学英语两三个小时,到现在已坚持四五年,即使在剧组里,她也会坚持做完作业再休息。


人们都说她有语言天赋,但抛开表面的光环你会发现,所有的天赋不过是摒弃了无用社交之后,全心全意的努力罢了。


本美食家白央篤司曾发了一则人生感悟:我自从四十岁左右贯彻,绝不和不投缘的人来往”之后,生活就变得轻松多了。


《向往的生活》有一期,请来了一些刚出道的流量明星。


黄磊直接说:说句真心话,你们这一大堆人来,因为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扯。所以,你们进来跟我打招呼。我也没必要那么热情。


直到好友老狼来,他才热情起来。

网友们都说他们这是低情商的表现,但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才是高情商的正确体现。


有句话说得特别对,“那些特别急切想结识别人的人,往往就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


真正的人脉,遵循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


当你自己不足以强大到呼风唤雨的时候,躺在你朋友圈里的那些人,也不过是泛泛之交。


蔡永康所说的冷漠,我觉得适用于我们所有人,并不是劝我们做个无情之人,而是要对人生做减法。

无关紧要的事或人,可以选择不热情、不迎合、不参与,把热情和温暖留给真正需要你的人。


最高级的社交永远都是小而简的,最高级的人生从来都是自律而自由的。


一组数据说我们的一生大约会认识27000人,但这些人里,有很多都只是我们的过客而已。


既然是过客,又何须浪费我们的精力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生,劝你做个“冷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