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培养自己成才 ?读《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齐帆齐微课年度进阶写作营:第6篇,3250,共11127

成甲老师在逻辑思维筹备期间,结识逻辑思维首席执行官脱不花,在“得到”APP平台开通《成甲说书》知识专栏,分享学习方法和知识管理,很多人肯定和追随,于是,有了这本《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好好学习》这本书,作者消化吸收了《穷查理宝典》和众多探索学习方法书籍的精华,结合自己多年企业咨询经验,强调深度认知要和思考、应用结合起来,言语简练、实践性强,很适合想要研究学习方法的入门者学习。

最近一个多月,我天天看这本书,触动和收获挺多。

一、如何培养自己快速成才?

作者在文中提到一个刚大学毕业一年多的年轻人——李叫兽在公众号写了《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为什么你有十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等文章,成为朋友圈转发分分钟10W+的爆文。作者当时第一反应是,更有专业背景的70后小马宋老师讲营销文案爆红,那是应该的;可为什么是这个刚毕业的90后呢?

换一个表述,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呢?最主要是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不是“认知效率”上。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即作者提的“临界知识”,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否则就是在提升“技术效率”。

回顾自己不同岗位的工作,一般3个月适应岗位要求,逐渐熟悉工作内容,3年能成长为一名业务能手,此后基本提升不大。

我在最长的一个工作岗位干了7年,当时觉得所有日常工作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旁观绝大多数同事在同样的岗位干一辈子,除了工作流程更加熟悉、思想和认知没有任何提升。很多工作二三十年的老同事不会比工作三五年的小年轻更有见识。

后来我辞职,很多人惊问,为什么放弃体制内挺不错的待遇辞职呢?

我那时不知道,其实自己不必辞职,完全可以通过好好学习,培养自己成才,根本不必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换来换去,学些具体技能,浪费时间。这么多年,我确实花太多时间在提升技术效率上。

事实上,我们需要花80%的时间,用在学习和解决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不断去学习具体工作场景里的具体方法。这样做,我们掌握底层规律,通过底层知识在不同行业的迁移应用,我们很快能成为跨界专才,而不是像我这样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很浅,没有拿得出手的擅长和优势。

二、做好知识管理,是提升认知优势的基础。

作者提出,“知识”不是“信息”,“知识”必须应用,带来人行为的改变。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认知不同。以前的人要么靠学历,要么靠关系,有个“好爸爸”或“好妈妈”,过得风生水起。现在这一切都不怎么管用了。有认知优势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成为媒体流量的宠儿。

那怎么提升认知,获得认知优势呢?

在海量信息时代,一方面,我们获取信息、知识变得前所未有地便捷,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对海量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认知深度,才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我今年开始学习写作,看到齐帆齐老师和一些同学写的新媒体文,案例丰富、内容紧凑、信息量大、金句频出,让我羡慕不已。心想,这样写一篇文章,得花多少时间啊?

后来发现,高手们写文很快。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高手都有自己的素材库,对不同海量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想要用,随时调取,非常快。

我虽然也时常摘抄一些金句、案例,但一直束之高阁,未做整理和归类,自然不能快速灵活应用。谁的大脑能硬记这么多呢?

做好知识管理,也适应于指导孩子学习。

儿子本月数学单元测验没考好,他抱怨有几道题出得有点偏,看到成绩,很不开心。

我好笑地说,“通过单元测验看到错题,看到自己的知识短板,多好的事!不然,你天天做的都是你会做的题,只能提升一点熟练度,这种勤奋意义不大。而你不懂的知识点隐藏起来,不懂还是不懂,就像一圈互相扣住的环,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你前面没弄懂,会影响你后面的学习。”

儿子听着,释然多了。

可见,做好知识管理,就是练基本功,打基础,适应各种年龄段的学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自我学习修炼,培养自己成才。做好知识管理,需要要下苦功夫,别想着投机取巧。只种下树苗,不施肥、浇水、捉虫,光想摘桃子,怎么可能呢?

三、坚持反思、每日精进,提升深度学习能力

作者提出,提升学习能力,最常用的方法有三个: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孔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每日反省(写日记),并坚持几十年。

我从写反思日记开始,至今写了10来天,用简短的文字每日记录工作,写出需要改善的地方,虽然每天不过花3-5分钟,真的很有效。

这个月主要集中精力在“保持秩序”习惯养成上,定期做某项工作,所有的东西放在规定位置,及时清理多余的东西,感觉工作生活效率提高很多。

这个月开始,我每天翻一翻老子的《道德经》,这本儒家、道家、法家等源头的经书之王,以前看觉得晦涩难懂,当我用下定决心精读,借鉴了曾国藩读书的办法,“一句不懂,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再读《道德经》,发现了很多小惊喜。

如《道经》第一章,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当我用符号学解读“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天地中的万事万物客观存在,并无名字。人们为了交流方便,开始用符号给熟悉的事物命名,产生了约定俗称的概念,这才有了可掌握和表达规则、规律的世界。万事万物没有名字,符号化就是形成名字的过程,符号是文明的开端,受到社会认知、群体认同、生活习俗、美学等多种因素影响,含着无穷奥妙。通过对不同符号概念的界定,我们能认知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其实,这也反映了事物从无到有,在矛盾中运动变化的轨迹,没有恒常不变的一切,永不停止的运动变化才是客观存在。“无”不是真正的虚无,蕴含着生机,“有”也局限在一定边界内,跳出这个边界,就是“无”。所以我们看到太极的黑白弧形半圆中有两个反色的小圆点,即有无相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当我真正用“少即是多”的方法精读经典时,我发现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将新知识和过去的旧知识链接,更容易发现事物的底层规律。

四、专注去做让自己感到很强大的事,更容易获得成功。

作者以自身经历告诉大家,从热爱的事情入手能比较顺利发现临界知识,实现知识的跨界快速迁移。“你的优势就是做那些让你感到很强大的事”。

我梳理了过去曾让自己感到很强大的事,几次人生的重大考试,从成绩平平到最后脱颖而出;管理和激励团队完成工作任务;带着一岁多的小女儿多次往返长途高铁,完成团队工作任务;还有,学习、思考和写作也会让人感觉内心强大,因为能发现这个世界别人看不到的秘密和美。

在这些让人强大的事中,管理和激励团队和我目前的工作接近,比较合适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管理和激励团队,必须有制度化、简单易行、内化于心的规范,最好让自己要成为标杆,行“不言之教”,才更有说服力。

写反思日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激励团队,首先要自己充满正能量。当遇到工作挑战,对事物产生负面态度时,马上转念,培养“积极处世”的新思维习惯发芽成长。

作者说“当我用新的思维习惯替代了旧的思维习惯之后,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种新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约,还有心性的修炼成长以及别人对我们做事态度和能力的信任。”

转念是第一步,及时获得反馈也非常必要。无论是正、负反馈,我们都要积极面对,它们都是前进的动力和起点。

让自己感觉强大,还要跳出舒适区,跳起脚来能摘到果实,无论看书、还是做兼职,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乐于挑战,但不至于难以完成,保持平衡节奏,比较能行稳致远。

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既是联结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现底层规律的过程;也是读书学以致用,真正体现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世界的美好结果。

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每日精进!在读书学习反思中,简化繁杂的工作和生活表象,大道至简,大美无言,大音希声,耐住躁动和寂寞,不断修炼和磨砺自己,培养发现万事万物本质的慧眼、慧心、慧根,探寻生命的幸福和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快速培养自己成才 ?读《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